字词 | 信贷体制改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信贷体制改革“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的简称。对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以“统存统贷”为特征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所进行的、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改革。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是国家对信贷资金进行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和组织形式的总称。1953—1979年,我国一直实行“统存统贷”的资金管理体制,即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的一切存款都要上缴总行,一切贷款均要由总行下达计划,各分行只能在总行下达的信贷指标范围内发放贷款。这种体制使各基层银行不能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不利于发挥基层银行组织信贷资金和合理分配信贷资金的积极性。信贷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渐进与探索的过程。1980年起试行信贷差额控制办法。所谓信贷差额控制办法,就是对信贷资金按照来源同运用的差额进行管理,总行把存贷款管理下放基层银行,总行只计划控制基层银行存贷差额,在差额范围内存贷挂钩,多存多贷。这一改革在调动基层银行组织和运用信贷资金的积极性的同时,出现了中央银行不能有效控制信贷规模的问题,导致信贷失控。1985年便改行“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信贷管理体制。其基本原则是:专业银行按计划向中央银行贷款,并先存后贷;中央银行既控制专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又控制存贷差额。1989年起,针对严重的通货膨胀形势,对贷款实行了限额管理。这是一种在特殊环境下的做法,带有过渡性质。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从1994年起改行“总量控制、比例管理、分类指导、市场融通”的信贷管理体制。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即用负债的规模控制资产规模。同时还不断扩大贷款范围,创办了私营企业贷款、股份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科技贷款、消费贷款等。1998年,又取消了对国有银行实行了几十年的贷款规模控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