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信用分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信用分配Credit Allocation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状况及宏观经济需求,对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进行分配而采取的限制性措施。最早产生于18世纪末的英格兰银行。中央银行规定一定期间内自身授信的最高额度,然后将此额度在商业银行或存款机构间进行分配。商业银行或存款机构只能在规定的额度里向中央银行申请融资。 信用分配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状况和国家客观经济需要,权衡轻重缓急,对各类商业银行与金融机构的信用业务与信贷资金分配实施各种限制手段。18世纪末,英格兰银行为了限制各银行的信用过度扩张,将自身每月授信的最高定额,按各商业银行的大小进行分配。如果商业银行完全能以自己的超额准备金创造信用时,英格兰银行不予干涉,若商业银行需要再贴现以融通资金时,则只能在分配的额度内申请,超过分配额度的申请,中央银行对每笔再贴现要打一定折扣。英格兰银行是最早采用信用分配这个直接信用控制手段的银行,后来一些西方国家纷纷仿效它的作法。虽然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已不常用这种作法了,但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短缺,需要投资发展项目又很多。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为了使资金分配集中,投资于国家急待发展的产业与行业,仍然常常仿效英格兰银行的作法。信用分配主要是通过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合作信用、国际信用、租赁信用等信用形式来实现。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银行中的信用可供量占整个社会信用可供量的绝大部分,我国企业资金占用额的80%以上是由银行信用提供的信用可供量。中国人民银行主要采取行政办法,通过直接性计划,即以控制贷款的计划规模为主,调控货币供应量,进而调控银行信用的规模。这种办法是适应我国的经济体制和银行体制要求的,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有计划地、协调稳定地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往往影响基层行开展信贷业务的积极性,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改革。 信用分配 信用分配credit allocation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状况及宏观经济需求,对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进行分配而采取的限制性措施。最早产生于18世纪末的英格兰银行。中央银行规定一定期间内自身授信的最高额度,然后将此额度在商业银行或存款机构间进行分配。商业银行或存款机构只能在规定的额度里向中央银行申请融资。中国运用国家信贷计划来进行信用分配。 ☚ 贷款规模控制 扩张性货币政策 ☛ 信用分配 信用分配亦称“信贷分配”。通过借贷关系而发生的有条件的社会产品再分配。信用是货币或商品的有条件的让渡形式。在有条件让渡期间,债务人取得了对借入的货币和商品的支配权。使社会产品在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使用权发生了转移,解决了社会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归谁支配和支配多少的问题。所以,信用分配也属于产品分配范畴,但它是不完全或有条件的分配。信用分配的主要形态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等。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信用分配的主要形态是银行信用分配,它充分利用社会暂时闲置资金,在各经济部门和企业之间进行临时再分配;并利用各种存款余额中的沉淀部分来化短期资金为长期资金,将国家财政分配的投资,通过银行信贷安排使用,变企业无偿占用的国家资金为有偿占用。除银行信用分配外,商业信用、消费信用和国家信用对社会产品的分配作用也在发展。其中国家信用具有信用分配和财政分配的双重属性,在社会总产品分配中的重要性日益扩大。 ☚ 工资分配 价格分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