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俞秀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俞秀山清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艺名声扬。俞莲生嗣父。嘉庆、道光年间弹词艺人。能度曲,擅唱《倭袍》《白蛇传》《玉蜻蜓》等书。创始“俞调”,字少腔多,演唱多用小嗓,真假声并用,抑扬委婉。与陈遇乾、姚豫章(一作毛菖佩)、陆士珍合称“前四家”,名列第三。传人有王石泉、钱耀山等。曾与陈士奇同校阅陈遇乾《白蛇传》《玉蜻蜓》。编刊弹词二十余种。 俞秀山 俞秀山清嘉、道间苏州弹词艺人。苏州评话、弹词史上“前四家”之一。以说唱《玉蜻蜓》、《白蛇传》著名,或说并擅《倭袍传》。今存嘉庆十四年(1809)刊本《义妖传》(《白蛇传》)和道光十六年(1836)重刊本《芙蓉洞》(《玉蜻蜓》),均题由他订定或校阅。嘉、道后说唱此两书艺人,多数为其传人或再传弟子。其唱调称为“俞调”,与“马(如飞)调”并称苏州弹词流派唱调之一。清黄协埙《淞南梦影录》谓:“弹词有俞调、马调之分,俞调系嘉、道间俞秀山所创也,婉转抑扬,如小儿女绿窗私语,喁喁可听。”后世如“蒋(如庭)朱(介生)调”、“夏(荷生)调”等,均为在“俞调”基础上发展而成。 ☚ 王桂林 马如飞 ☛ 俞秀山 俞秀山清嘉庆、道光年间苏州评弹“四大名家”之一。生卒年及生平不详。以说唱《倭袍》而著名。在长期的演出过程中,曾对该曲目的脚本进行加工提炼。在唱腔上,吸取了苏滩、昆曲、京剧的曲调,创造出婉转抑扬的“俞调”,也称“虞调”。该调具有阴柔之美,适合表现凄婉哀怨的情感,与咸丰、同治年间的马如飞所创的“马调”同为清末以来流传最广的两大弹词流派。 ☚ 叶霜林 毛菖佩 ☛ 俞秀山 俞秀山清嘉庆、道光年间苏州弹词艺人,又名俞声扬,江苏苏州人,苏州评弹“前四大名家”之一。俞秀山擅长说唱 《倭袍》、《玉蜻蜓》、《白蛇传》等长篇书目,其中尤以《倭袍》最为著名。他创造的〔俞调〕真假嗓并用,以假嗓为主,节奏舒缓,委婉曲折,宜表现深闺佳人哀怨、惆怅之情。同治、光绪年间,常熟女弹词演员均唱此调,故也有人称 〔虞调〕(虞为常熟之简称)。〔俞调〕对苏州弹词唱腔的发展影响颇大,近代一些流派唱腔如〔祁调〕、〔夏调〕等均和〔俞调〕有着渊源关系。 ☚ 陈遇乾 周玉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