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保甲制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保甲制度

中国历史上为强化兵政和治安,保证国家财政而实行的一种以户为基础,保和甲为单位的乡村制度。源于宋代王安石的保甲法。在县之下设立都保、大保、保三级单位,乡民每10户为1保,5保为1大保,10大保为1都保,分设保长、大保长和都保正。挑选最有心力及物力最高的乡民担任。保的任务主要是治安联防。每户有两丁以上的都要抽1人作保丁,训练军事,负责巡逻和捉拿盗贼。如保内发现盗贼不报,同保人均要连坐治罪。甲的任务是放贷青苗及收税,以税户30家为1甲。南宋时甲始置于保之下。明清两代沿袭此制。清雍正帝认为“弭盗之法,莫良于保甲。”(《东华录·雍正朝》卷九)。可见,保甲制度是统治阶级维护专制制度,加强社会控制的有效工具。国民党统治时期,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为了清剿红军于1932年8月颁布《剿匪区内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规定保甲之编组,以户为单位,户设户长; 10户为一甲,甲设甲长; 10甲为一保,保设保长,实行各户互相监督,互相告发的连坐法。保甲组织按照“管、教、养、卫”的原则活动。“管”即清查户口,制定保甲规约,推行连保连坐;“教”即推行“党化教育”;“养”即对保甲内居民抽捐敛税;“卫”即抽选壮丁,建立地方武装,修筑工事等。1934年11月国民党政府把这种党政军合一的保甲制度推广到全国各地,使之成为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保甲制在全国范围内被废除。

保甲制度

保甲制度

宋代兵制。即: 10家1保,50家1大保,10大保1都保,两丁以上选1人为保丁的乡兵制度。《宋史·兵志》: “(熙宁) 四年 (公元1071年),始诏畿内保丁肄习武事。岁农隙,所隶官期日于要便乡村都试骑步射,并以射中亲疏远近为等。骑射校其用马,有余艺而愿试者听。第1等保明以闻,天子亲阅试之,命以官使。第2等免当年春天一月,马藁40,役钱2000,本户无可免,或所免不及,听移免他户而受其直。第3、第4等视此有差。艺未精愿候阅试,或附甲单丁愿就阅试者,并听。都副保正武艺虽不及等,而能整齐保户无扰,劝诱丁壮习及等,捕盗比他保最多,弭盗比他保最少,所隶官以闻,其恩视第1等焉。都副保正有缺,选大保长充都副保正虽劝诱丁壮习艺而辄率妨务者,禁之。吏因保甲受赇、敛掠,加乞取监临3等,杖、徒、编管、配隶,告者次第赏之,命官犯者除名。时虽使之习武技而未番上也。五年,右正言、知制诰、制司农寺曾布言: ‘近曰保户数以状诣县,愿分番隶巡检司习武技,提点司以闻朝廷及司农寺。未敢辄议,愿下提点司送中书详审,付司农具为令。’ 于是诏: ‘主户保丁愿上番于巡检司10曰1更,疾故者次番代之,月给口粮、薪菜钱,分番巡警,每50人轮大保长2、都副保正1统领之。都副保正各给钱7000,大保长3000。当番者毋得辄离本所。捕逐剧盗,虽下番人亦听追集,给其钱斛,事旋遣还,毋过上番人数,仍折除其上番日。巡检司量留厢界给使,余兵悉罢。应番保丁武技及第3等已上,并记于籍。遇岁凶,5分已上者第振之,自15石至3石为差。’ 十一月,又诏尉司上番保丁如巡检司法。六年,诏开封府畿以都保置木契,左留司农寺,右付其县,凡追胥、阅试、肄习则出契。是月,又诏行与永兴、秦凤、河北东西、河东五路唯毋上番。余路止相保任,毋习武艺,内荆湖、川、广并边者可肄武事,令监司度之。后惟全邵土丁、邕钦洞丁、广东枪手改为保甲者则肄焉。”

☚ 保甲法   保甲选教制 ☛
保甲制度

保甲制度

旧时代统治者通过户籍编制统治居民的一种制度。早在宋代开始就推行保甲制度。凡乡村居民十家为一小保,五十家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清代实行保甲制,居民十家为一牌,十牌为一甲,十甲为一保。这些既是户籍单位,也属民事基层单位。民国时期,作为地方统治的制度——保甲制度,规定若干户编为一甲,若干甲为一保,通过这种户籍单位实现层次管制。

☚ 半自耕农   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 ☛

保甲制度bao jia zhi du

the BaoJia system (former administrative system organized on the basis of households,with each jia made up of 10 households,and each bao of ten jias,and all the baos and jias responsible for public security,tax-collection and control of the people within their jurisdiction)

保甲制度bao jia zhi du

the Baojia system (former administrative system organized on the basis of households,with each jia made up of 10 households,and each bao of ten jias,and all the baos and jias responsible for public security,tax-collection and control of the people within their jurisdiction)

保甲制度

国民党进行法西斯统治的措施之一。1932年8月,鄂豫皖三省“剿共”总部颁布《剿匪区内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开始在接近革命根据地的地区建立保甲制度。1934年国民党政府把这一制度推行到全国各地。保甲制度的编制:以户为单位,设户长;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保甲长多为地主豪绅及其爪牙充任。保甲实行“连坐法”,各户相互监视,一户“犯罪”,株连各户。建立保甲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法西斯的统治,反对共产党和防止人民的反抗。

保甲制度

保甲制度

保甲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宋王朝对县以下单位实行的一种统治制度。南京政府成立后又把它恢复起来。1932年,国民党为建立严密的基层统治网,于8月1日在河南、安徽、湖北三省颁布“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规定: 以户为单位,户设户长; 十户为甲,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保甲组织依照“管、教、养、卫”的原则活动。“管”即清查户口、制定保甲规约,推行联保连坐; “教”即进行“党化”教育; “养” 即对保甲内居民摊派名目繁多的保甲经费;“卫”即抽选壮丁、编练民团、修筑工事、搜查缉捕。1934年11月,各省市普通推行。保甲制度的推行,加强了国民党对地方的控制。国民党规定:担任保甲长者必须是国民党员;每个保甲长均能兼任政治警察的任务;在保甲内建立和发展特务组织,从而使保甲组织更加“党化”“警察化”“军事化”和 “特务化”,奠定了地方武装的基础,强化了国民党的专制统治。

☚ 保卫中国同盟   保安队 ☛
0000176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8: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