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邓小平 “一国两制” 构想使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宗旨得以确定:
❶收回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❷继续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并根据这一宗旨制定了对香港的特殊政策和措施。
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是邓小平“一国两制” 构想的基本出发点。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香港问题,正是考虑到香港的主权收回之后,能够继续保持这一地区的繁荣和稳定。邓小平多次强调: 要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就只能实行 “一国两制”。1984年12月,他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话时中说: “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就是用什么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只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而采取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就必须既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就是说,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 “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 ‘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保留自由港和金融中心的地位,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办法。”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1—102页)12亿人口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不会改变的,永远不会改变。但是根据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不保证香港和台湾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保持他们的繁荣和稳定,也不能和平解决祖国统一问题。
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前提是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而保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
邓小平在1984年7月会见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时坦率地表示: 在香港问题上,我们非常关注13年过渡时期,只要过渡时期安排好了,我们并不担心1997年后的事情。为了保证香港过渡时期的稳定,希望不要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个是英资带头往外撤,一个是港币发生大的波动。如果储备金用尽,港币贬值,就会发生动乱。” “还有一个土地问题,如果把土地卖光用于行政开支,把负担转嫁给一九九七年以后的香港政府,不干预行吗?”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4—75页)
在香港的过渡时期,英方政府对维持这一地区的繁荣与稳定要负主要责任。只有过渡时期的繁荣稳定,才能保证在这之后的香港的繁荣稳定。过渡时期是保证香港将来繁荣昌盛的关键时期。我们希望过渡时期不出现问题,但必须准备可能会出现一些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问题。从现在起要逐步解决好过渡时期问题。为了在香港主权收回之后确保香港的繁荣稳定,提出 “港人治港” 的重要政策。“港人治港” 即未来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是由香港当地人组成,大陆不派干部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工作。“港人治港” 这是个原则问题,不能继续让外国人统治,否则香港人也是不会答应的。在 《中英联合声明》 公布之后,中央关于香港的政策得到了香港各界人士和爱国同胞、海外侨胞的热烈拥护和普遍赞扬,也大大增强了中外投资者的信心和香港人管好香港、建设好香港的信心。
“我希望港澳同胞多到全国各地走一走,看看国家的面貌,看看国家的变化。我们不是有个口号叫 ‘中华民族大团结万岁’ 吗? 只要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维护民族的大局,不管抱什么政治观点,包括骂共产党的人,都要大团结。希望香港同胞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维护香港的繁荣和稳定,为一九九七年政权顺利移交作出贡献。”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