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保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保举pɔu53 tɕy213举荐担保: 乡里~他做了山长。《水浒》 八十一回: “我回到朝廷,亲引萧让等面见天子,便当力奏~,火速差人前来招安。” 保举bǎo jǔ大臣向皇帝推荐官员:(北静王对宝玉道)“他(吴巡抚)陛见时,万岁爷也曾问过,他也十分~,可知是令尊翁的喜兆。”(八五·1100) 保荐、保举;自荐○保荐bǎo jiàn(动)负责推荐(人):~忠诚之士|蒙恩师~|仗将军~。 ○保举bǎo jǔ(动)向上级保荐有才或有功的人,使之受提拔任用:~人才,不避亲仇|亏你~|~亲友。 ●自荐zì jiàn(动)自己推荐自己:羞于~|毛遂~|以才智~|缺乏~的勇气。 推荐人 推荐人汲 发 遂 剡 贡荐 贡察 援举 类举 举荐 称荐 开通 抽援 挽推 推举 推挽 推引 引进 引荐 进引 吸引 倡引 言扬 起送 媒绍 ☚ 推荐 推荐好人 ☛ 保举bǎo jǔ保荐,推举。《三国志·魏·何夔传》:“又可修~~故不以实之令,使有司别受其负。” 保举大臣向朝廷举荐人材,并对被举荐人的品行学问及其身世作保。如汉武帝初置五经博士,后增至十四人,由太常举荐一人为祭酒。举状中写明“生事敬爱,丧没如礼。通《易》、《尚书》、《考经》、《论语》,兼综载籍,尽微阐奥。……身无金痍痼疾,六属不与妖恶交通”云云。举状末书明“某官某甲保举”,以示负责。见《后汉书·朱浮传》“唯贤是登”注引《汉官仪》。保举不实者,往往受朝廷责让以至贬谪。后来多指大官自选属员,求请上司任可。 保举(1)明清时荐举人才的制度。《明史·选举志三》:“保举者, 所以佐铨法之不及,而分吏部之权。”明制保举之令,历朝各异,或令在京三、四品以上官,或两京堂上五品以上官,或两京科道部属等官,或布按两司官,皆得杂举:或进士办事,或监生历事,或吏员两考,或岩穴隐逸之士,均可被举。其后惟抚按行部及部臣出差者,始得举其所属;而杂举之例,有时亦以特诏举行之。举主与所举之人实行连坐,若所举之人果有成绩,则举主与被举者一体升赏;若被举者渎职殃民,则将举主重加罪罚。清代的保举,主要是保举有功的官员,分明保与密保两种:吏部转军机处奏闻皇帝的保举,称为明保,须发交吏部审议;不通过吏部迳由军机处奏闻皇帝的,称为密保,由皇帝交军机处存记,并不宣布,遇有出缺,即在其中选员补用。(2)太平天国选用官员的方式之一。前期朝内宫、军中官和地方守土官均出于保举。凡被保举的官员均须由保举者列名具禀,先呈交北王、翼王,转申于东王,东王同意后再会奏取旨。被任命的官员发给“官执照”;重要官员和统军将领则另给“将凭”,持有将凭者即具有先斩后奏的权力。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