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sú❶一地所特有的習慣、風氣。揚雄《蜀都賦》:“爾乃其俗,迎春送臘。” ❷指地方、家鄉。蔡邕《短人賦》:“去俗歸義,慕化企踵。” ❸世俗,大眾。揚雄《逐貧賦》:“揚子遁世,離俗獨處。”《文選》張衡《思玄賦》:“俗遷渝而事化兮,泯規矩之員方。” ❹俗累,謂生活瑣事。《漢書》賈誼《鵩鳥賦》:“愚士繫俗,僒若囚拘。” ❺凡庸。揚雄《太玄賦》:“皦皦著乎日月兮,何俗圣之暗燭。” 俗 俗与诗学有关的美学概念。与“雅”相对立。《文心雕龙·才略》)云:“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伦也。”钟嵘《诗品》评刘桢诗“真骨凌霜,高风跨俗。”对“俗”的批评,已涉及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的审美评价了。但在魏晋以前,“俗”的概念具多义性:首先指风俗、习俗,如《尚书·君陈》:“狃于奸宄,败常乱俗。”其次,又指芸芸众生,如《商君书·更法》:“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此“俗”已含贬义。第三,由于芸芸众生追求狭隘功利,于是“俗”又可指精神品格乃至学术观念的鄙陋庸俗,如《庄子·缮性》:“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又如陶潜《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其所谓“俗”,又因与高尚精神品格相对立而具有潜在的美学意义。后来刘勰、钟嵘论“俗”,则由此引申和发展,明显具有审美意义。而真正广泛地把“俗”引入文艺理论批评领域,还是从唐代开始的。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序》云:“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有雅体、野体、鄙体、俗体。”他首先提出了“俗体”与“雅体”的对立。发展到宋代,忌俗、贬俗、要求去俗,成了诗家的普遍见解。其中,有从精神素养对文学品格的影响立论的,如苏轼《於潜僧绿筠轩诗》:“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黄庭坚《书嵇叔夜诗与侄榎》:“士生于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有直接论诗文创作的,如陈师道《后山诗话》:“宁僻勿俗。”朱熹《答巩仲至书》强调文学创作“须先识得古今体制,雅俗乡背”。作为审美意识,雅与俗的对立是分明的。因此,忌俗与去俗,是文学创作成功的一个关键。另外,还有许多理论家进一步指出了“俗”的种种形态,如宋许𫗱《彦周诗话》引东坡“元轻白俗”之语,周紫芝《竹坡诗话》批评郑谷《雪》诗“气象浅俗”。至如严羽《沧浪诗话·诗法》云:“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这是对唐宋以来忌俗、去俗诸说的理论概括,又为后人斥“俗”提出了一个理论纲领。后世反“俗”,大多承之而发,具体方面又有所发挥,反“俗”呼声日渐增强,如书论、画论及乐论,无不受其影响。宋刘学箕《方是闲居小稿》批评书画家的“尘俗之气”,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山水》专设“避俗”条,批评画中“五俗”,明显可见《沧浪诗话》的影响。其所谓“俗”,主要是违背文学艺术审美规律的劣质作品的美学属性。近代何绍基《与汪菊士论诗》云:“余尝谓山谷云:‘临大节而不可夺,谓之不俗’。此说‘不俗’两字最精确。俗不是坏字眼,流俗污世,到处相习成风,谓之俗。人如此我亦如此,不能离开一步,谓之俗。”要求艺术创作“不将就俗目”。他从人格与审美关系的正、反两方面,具体说明“俗”与“不俗”的对立、界限与规律,其论“俗”着重主体人格在审美创造中的物化。总之,从六朝至唐宋,随着纯文艺创作的发展,文论家大力反“俗”,表现了艺术创造对于世俗功利的超越,和对艺术审美规律的尊重与肯定。但是,发展到明代中叶以后,市民阶层崛起,戏曲、小说发展,“俗”的美学意蕴发生了质的变化,肯定颂扬“俗”文学者日渐增多。这又另当别论。参见“雅与俗”。 ☚ 雅言 雅与俗 ☛ 俗读音s·u(ˊ),为u韵目,属u—ü韵部。似足切,入,烛韵。 ❶风俗;习俗;习惯。 ❷庸俗;平庸。 ❸佛教称世间或在家为俗。 ❹大众的;通俗的;通行的。 上一条: 窣 下一条: 速 俗《广韵》似足·燭;siók‖sú另见sióh。 见下。
俗《广韵》似足·燭;sióh‖sú另见siók。 厌烦;乏味:一个人伫厝的,无人做伴、真~zít'é láng dî cù e,bbó láng zuè pnuâ,zīn sióh(一个人在家,没伴儿,很乏味) ❍ 即出戏~~zīt cūt hì sióhsióh(这出戏真乏味,不带劲儿)。《红楼梦》第六五回:“所以賈珍向來和二姐兒無所不至,漸漸的俗了,却一心注定在三姐兒身上。” 俗 <子长>多次重复而生厌: 常吃洋芋会把人吃~的! 俗{}三4255①熟价贱;便宜。闽语。福建厦门〖 〗。~卖贱卖‖~抑无~便宜还是不便宜‖贪~食破家民谚,比喻贪便宜大吃大喝会造成亏空‖~物无好货谚语,便宜的不是好的东西。福建泉州、大田前路〖 〗、顺昌埔上〖 〗。台湾〖 〗。②形不带劲;乏味。闽语。福建厦门〖 白〗。即这个人~~‖慢慢躇,真~慢慢腾腾地,真不带劲‖即出戏较~。③形下流。西南官话。贵州大方〖 〗。支个话太~得很,我都不好给大家讲。④形腻烦;厌烦。冀鲁官话。天津〖 〗。天天吃干饭,不嫌~吗?⑤动肉不新鲜发出气味。赣语。江西宜春〖 〗。里积肉~刮里。⑥动球形物体不断地来回晃动。吴语。浙江金华岩下〖 〗。~头摇头。   俗sú❶风尚、习惯 △ 移风易~。 ❷庸俗;不高雅 △ 粗~。 ❸大众的;流行的 △ ~名|~话。 ❹佛教指人世间或不出家做僧尼的人 △ 还~|僧~。 俗sú
俗❶风俗:~尚︱陋~︱礼~︱流~︱习~︱民~︱土~︱伤风败~︱入国问~︱移风易~︱愤世嫉~。 ❷通行的;习见的;大众:~话︱~语︱~字︱~称︱~名︱~套︱通~︱俚(li)~︱世~︱释~︱雅~共赏︱约定~成︱避世绝~。 ❸浅陋;趣味不高的:~气︱庸~︱粗~︱伧(cang)~︱脱~︱~不可耐。 ❹没出家的;非宗教的:僧~︱还~。 俗sú❶ 社会风尚,习惯:风俗。 ❷ 不高雅:庸俗。 ❸ 通行的,大众的:俗文学。 ❹ 指没出家的人:还俗│僧俗。 【提示】与佛教徒相对。 俗(3次) 世俗 ~嫉妬而蔽贤兮《哀》 牵于~而芜秽《魂》 ~流从而不止兮《惜》 另见〔從俗〕〔從俗富贵〕〔恒俗〕〔時俗〕〔世俗〕〔繋俗〕〔易俗〕 俗sú世俗或世俗之人。在《楚辞》中,“俗”多用作贬义,与变节、偷生、龌龊相关。如《卜居》:“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思美人》:“欲变节以从俗兮。”《涉江》:“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招魂》:“牵于俗而芜秽。”《惜誓》:“俗流从而不止兮。” 俗su俗称(cheng) 俗话 俗家 俗讲 俗流 俗名 俗气 俗曲 俗人 俗尚 俗套 俗态 俗体 俗语 俗子 俗字 拔俗 鄙俗 超俗尘俗 从俗 粗俗 低俗 恶俗 返俗 风俗 还俗 旧俗 礼俗 俚俗 流俗 陋俗 媚俗 免俗 民俗 僧俗 时俗 世俗 释俗1 随俗 通俗 土俗 脱俗 习俗 庸俗 俗话说 俗体字 俗文学 通俗化 俗不可耐 通俗唱法 通俗读物 通俗歌曲 通俗易懂 雅俗共赏不拘俗尚 不落俗套 凡夫俗子 约定俗成 超尘出俗 超然绝俗 愤世嫉俗 惊世骇俗 民风民俗 民族习俗 入境问俗 入乡随俗 伤风败俗 谈吐粗俗 未能脱俗 相沿成俗 移风易俗 俗(反)雅 俗sú❶俗气:既然定要起诗社,咱们都是诗翁了,先把这些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三七·839)雨村遂起身往窗外一看,原来是一个丫鬟在那里撷花,生得仪容不~,眉目清楚。(一·15) ❷通常;习惯上:今夜中秋,~谓团圆之节。(一·17)这厅上也有一匾,题着“补仁谕德”四个字,家下~呼皆只叫“议事厅儿”。(五五·1285)这叫作女儿棠,乃是外国之种,~传系出女儿国中。(十七一十八·368)
俗sú因多次重复而不新鲜:若就是这句话呢,我们姑娘在时,我也跟着听~了。(一一三·1433) 俗土地所生習。《周禮·地官·大司徒》: “六曰以俗教安,則民不愉。” 鄭玄注: “俗,謂土地所生習也。” 鄙、俗;雅○鄙bǐ(形)粗俗;低下:~陋|~俗|~俚|~吝|~言|粗~|芜~|猥~。 ○俗sú(形)庸俗的:~气|~人|凡~|庸~|鄙~|粗~|俚~|伧~|~不可耐|凡胎~骨|凡夫~子|超凡脱~|避世离~|惊世骇~。 ●雅yǎ(形)高尚的;不粗俗的:~人|~士|~号|~观|~趣|~致|~座|~兴|淡~|文~|~俗共赏|~人深致|温文尔~|无伤大~|雍容尔~|风流儒~|不登大~之堂。 雅←→俗yǎ ← → sú雅:高尚的;文雅的。 俗:庸俗的;粗俗的。 【例】 宝钗道: “这些虽好,不合老太太的意;不如做些浅近的物儿,大家雅俗共赏才好。(清·曹雪芹: 《红楼梦》) 但他在出众之处,是在有时又忽然能够“雅”。(鲁迅: 《且介亭杂文·论俗人应避雅人》) 其举止言谈不俗。(清 ·曹雪芹:《红楼梦》) 俗sú〖名词〗 世俗,习俗,风俗(35)。《管晏列传》: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世俗所要求的,就提供,世俗所反对的,就废止。《柳子厚墓志铭》: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他]依据当地的习俗,替他们规定了教化禁令,柳州人都顺从、信赖他。《丰乐亭记》: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又喜爱它的风俗安闲。 俗sú❶ 风俗,习惯。《韩非子·五蠹》:“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而行也。”《屈原列传》:“冀幸君之一悟,~之一改也。” ❷ 一般人的,世俗的。《楚辞·九章·涉江》:“吾不能变心而从~兮,固将愁苦而终穷。”陶潜《归园田居》之一:“少无适~韵,性本爱丘山。” ❸ 平庸,庸俗,与“雅”相对。司马迁《报任安书》:“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人言也。”孔稚珪《北山移文》:“请回~士驾,为君谢逋客。” ❹ 尘世。与出家为僧相对。《世说新语·轻诋》:“沙门虽云~外,反更束于教,非情性自得之谓也。”《水浒传》第十七回:“如今寺里住持还了~,养了头发。” 俗*suCBD7 ❶风俗;习惯:移风易~/入境问~/土~民风/旧~/~尚。 ❷大众的;通行的:~字/~名/~文学/~语。 ❸庸俗;平庸:~不可耐/不落~套/~气/鄙~/俚~。 ❹指没出家的人(区别于出家的佛教徒等):僧~/还~/舍~出家。 道理或寓意浅显,容易理解、明白 道理或寓意浅显,容易理解、明白平易(平易易知) 浅显易懂 浅显平易:浅易 浅显易懂,适合大众:通俗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俗(~语)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晓俗 通俗易懂 诗文通俗易懂,像唠家常一样:明白如话 浅显,不含蓄:浅尽 浅显明白:浅明 浅豁 浅白 浅显切当:浅切 庸俗浅近:鄙近 浅近常见:浅熟 (字句、内容简明易懂:浅显)
另见:内容 意义 水平 简单1 ☚ 浅显 根源 ☛
习俗 习俗化 俗(恒俗) 风尚 习风 风气习俗:气俗 声习 风尚习俗:风气 风流 礼仪习俗:礼俗 饮食习俗:食俗 婚姻的习俗:婚俗 旧时的丧礼习俗:披麻戴孝 当地的习俗:物俗 土俗 旧有的习俗:旧习 没有改变的习俗:臼科 臼窠 老一套 前代遗留下来的习俗:遗习 已形成的习俗:成俗 相沿而成的习俗:流习 长期因袭的习俗:积俗 传统的习俗:本俗 流传下来的风尚习俗:余流 流风遗俗 不堆土为坟,也不种树为标记,是上古的葬俗:不封不树 犷悍的习俗:犷俗 诡异的习俗:异俗 奇异的风俗﹑风习:诡俗 没有摆脱开一般人的习俗:未能免俗 国家统一,习俗一致:一民同俗 (习惯和风俗:习俗)
另见:风尚 风俗 习惯 流行 ☚ 习俗 风习 ☛
风俗 风俗俗 风(风声;风化) 风俗淳朴:醇酉农 在良好的教化下,风俗淳美:比屋可封比户可封 比屋而封 尧屋可封 风俗不淳厚:俗漓 硗薄 薄恶 风俗衰败:浇酗 风俗等不朴素合理:浇漓 人心不古,风俗浇薄:靡薄 风俗相一致:齐俗 风俗教化相同:同风 方圆千里之内风俗习惯相同:千里同风 风俗不同:异俗 各地风俗习惯不同:百里异习 风俗败坏:沉淖 泥浊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的总和:风俗)
另见:习俗 习惯 风气 风物 ☚ 风俗 各种风俗 ☛
某种身份的人 某种身份的人家(行~;东~;庄~) 人 称辈分或地位高的人:尊者 当事人:主(失~;买~) 雇工、佃户、幕僚对雇主、田主、上司的称呼:东家 东主 东君 接待别人的人:主(主人;~客) 室人 款待宾客的主人:东道主(东道主人) 北道主人 担任招待工作的人员:招待(女~) 戏院、教堂、音乐厅等的引座员:招待员 婚丧喜庆等事中专管接待宾客的人:知客 知宾 举行婚礼时赞礼的人:傧相 来买东西的人:客(客户;顾客) 买主 主顾 顾主 产品的购买者:户(客户;用户;订~) 酒楼或饮料店的顾客:饮客 获得者:得主 未出家的人:俗(俗人;~子;~夫) 债权人或讨债的人:债主 债家 租用房屋或物品的人:租户 欠他人钱财的人:债户 雇用雇工或车船等的人:雇主 姓名没有登记在户籍的人:黑人
另见:身份 地位 主人 ☚ 某种身份的人 使者 ☛
庸俗 庸俗鄙俚 凡俚 凡俗 低级 庸俗,不高雅:俗(俗流) 肤浅庸俗:肤俗 浅俗 幼稚浅俗:稚俗 陈旧庸俗:陈俗 陈腐庸俗:腐俗 迂腐庸俗:酸俗 迟钝庸俗:钝浊 纤巧庸俗:纤俗 繁琐庸俗:繁俗 低下庸俗:低级 低俗 粗劣庸俗:蠢俗 卑贱庸俗:卑猥 卑劣庸俗:卑俗 丑陋庸俗:恶俗 鄙陋庸俗:秽 鄙俗 野俚 哇俚 轻浮鄙俗:轻俗 浅陋鄙俗:陋俚 伧陋 粗陋鄙俗:粗鄙 庸俗到极点:俗不可医 庸俗得使人无法忍受:俗不可耐 俗不堪与 俗不堪耐 未能摆脱一般人的旧俗:未能免俗 (平庸鄙俗,不高尚:庸俗)
另见:粗 粗劣 ︱高雅 ☚ 庸俗 粗俗 ☛ 俗sú似足切,入烛。 ❶风俗,习惯。《礼记·乐记》:“移风易~,天下皆宁。” ❷俗人,凡人。《商君书·更法》:“论至德者不和于~,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❸从俗,随俗。《荀子·性恶》:“上不循于乱世之君,下不~于乱世之民。” ❹庸俗,鄙俗。孔稚圭《北山移文》:“请回~士驾,为君谢逋客。” ❺平常,寻常。杜甫《李鄠县丈人胡马行》:“始知神龙别有种,不比~马空多肉。” 〖俗〗 粵 zuk6〔族〕普 sú ❶ 風俗。許慎《說文解字》:「〜,習也。」荀況《荀子 . 勸學》:「生而同聲,長而異〜,教使之然也。」 ❷ 世俗,一般人的。韓非《韓非子.五蠹》:「故罰薄不為慈,誅嚴不為戾,稱〜而行也。」 ❸ 庸俗,有成語「〜不可耐」。范曄《後漢書.張衡列傳》:「不好交接〜人。」
俗sú❶风俗。如:民俗,移风易俗。 ❷大众的,日 民间的。如:俗语,通俗读物。 ❸庸俗,低级趣味的。如:俗气,俗不可耐。 俗súⅠ ❶ (风俗) custom; convention: 移风易 ~ break with old customs; bring about a change in morals and mores; 入乡随 ~。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❷ (没出家的人) secular; lay: 僧 ~ monks and laymen; clergy and laity Ⅱ ❶ (大众的; 普遍流行的) popular; common: 通 ~ popular (language, style, etc.) ❷ (庸俗; 俗气) vulgar: 脱 ~ free from vulgarity; 衣着不 ~ in fashion; a style that is much worn ◆俗不可耐 too vulgar to be endured; meretricious; rococo; unbearably vulgar; unbearably common; 俗称 vulgo; 俗话 common saying; popular saying; proverb; adage; 俗家 the parents' home of a monk; 俗名 trivial name; popular name; local name; 俗气 vulgar; in poor taste; 俗尚 current fashions; 俗套 conventional pattern; convention; 俗体字 popular form of characters; 俗语 common saying; folk adage; 俗字 popular form of characters 俗❶custom; practice; convention ❷popular;common; ordinary ❸vulgar; boorish ❹secular; lay 入乡随~When in Roman,do as the Romans do./民~folk custom;folkway/陋~unsavory(or undesirable) practice(or custom)/习~custom;convention/雅~共赏 (of a work of art or literature)appeal to both the more and the less cultured;suit both refined and popular tastes/通~歌曲 popular song/粗~vulgar;coarse; crude/庸~vulgar; philistine/还~resume secular life (佛教)/僧~secular and eccelesiastical 俗sú❶ 俗不可耐|俗谚口碑|俗易风移|俗语常言
❷ 超俗绝世|风俗人情|拘俗守常|乱俗伤风|省俗观风|世俗炎凉|随俗浮沉|随俗为变|通俗易懂|习俗成见|习俗移性|雅俗共赏|与俗浮沉
❸ 不落俗套|凡夫俗子|贩夫俗子|风移俗改|风移俗易|庸耳俗目|庸夫俗子|约定俗成
❹ 避世绝俗|变风改俗|不同流俗|采风问俗|超尘拔俗|超世拔俗|敦风厉俗|敦厉风俗|敦世厉俗|遁世绝俗|阿世媚俗|肥遁离俗|诽誉在俗|忿世嫉俗|愤时疾俗|愤世嫉俗|俯仰随俗|高世骇俗|积习成俗|疾世愤俗|嫉世愤俗|浇风薄俗|惊世骇俗|拘文牵俗|绝尘拔俗|绝国殊俗|抗尘走俗|匡谬正俗|匡时济俗|流风遗俗|奇风异俗|迁风移俗|清旷超俗|染风习俗|入邦问俗|入乡随俗|伤风败俗|伤教败俗|随乡入俗|未能免俗|习以成俗|移风易俗|遗世绝俗 俗sú(9画)

  *俗sú9画 人部 (1) 社会风气、习惯: 民~|随~|移风易~|约定~成。 (2) 大众的;通行的: ~话|~文学|~体字。 (3) 平庸;一般: ~众|~务|出言不~|表现不~。 (4) 粗鄙;不高雅: ~气|~套|庸~|这身打扮太~。 (5) 佛教徒称尘世间或没有出家的人: ~缘|~家|僧~|还~。 俗 ☚ 儉 俾 ☛ 俗sú西周中期以来的形声字。从亻(人),谷声。音变如谷欲浴裕峪例。是欲的本字。想要,希望义。是人的想念,所以从人。欠是从人张口,有欲望、义更显。后来小篆从欠作欲,与俗分化。《说文》说俗义指风俗,习惯。如:移风易俗。俗义已转。引申为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如:俗语。组词如:通俗。转义为贬义,指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如:这画太俗。组词如:庸俗。 俗★常◎常
sú形声,从人,谷声,本义为习惯、风尚,引申为大众化的、普遍流行的、不高雅、尘世间、没有出家的人(佛教)等。俗〈形〉因重复而缺乏新鲜感。 《聊·磨》十三: 娘子又待戏弄小生哩!才隔了两日,再相戏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