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门桥
或称便桥。(一)秦时在咸阳南所架设的渭桥,后世称为中渭桥。由于此桥与汉长安城横门南北相对,故汉代亦称横桥。《水经注·渭水》:“(渭)水上有梁,谓之渭桥,秦制也,亦曰便门桥。”(二)汉长安城外跨渭之桥。汉便门桥的位置,文献记载说法不同。一说汉城南面西头第一门西安门称便门。《三辅黄图》卷一:“长安城南出第三门曰西安门,北对未央宫,一曰便门,即平门也。古者平、便皆同字。武帝建元二年初作便门桥,跨渡渭水上,以趋茂陵,其道易直。”此以汉城南面西头之门外大桥去茂陵“其道易直”之说可疑,因从茂陵方位讲,通茂陵方便之桥,应在汉城之西,而不应绕斜至城南。另一说汉城西面南头第一门章城门亦称便门。《雍录·便桥》:“建元三年初,作便门桥。苏林曰:‘去长安四十里’。服虔曰:‘在长安西北,茂陵东’。盖秦世已有中桥,亦自可趋兴平,而迂回难达,故于城之西面南头第一门外对门创桥,以便西往。故此门一名便门,而此桥遂名便桥,亦曰便门桥也。”又《元和郡县图志》亦称桥在汉城西面便门之外,桥与门相对,因号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