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河桥的来历
汉族春秋时代帝王传说。相传在春秋时候,楚国有个博学多才的小臣卞和,专门给楚王鉴别古董。一天卞和外出巡访回郢都,路过荆山拾到一块碗口大小的璞玉,他将玉献给了楚王。楚王不识宝,以为是一块怪石,怒将卞和判了欺君之罪,砍掉他的左脚,抛到了河里。两年以后楚王死了,卞和以为新继位的武王会识真宝,便拄着拐杖回来继续献宝,不料武王也不识宝,又判他个欺君之罪,砍掉了右脚,仍扔到了河里。武王死了,楚文王即位。一只凤凰驮着卞和又回到郢都,楚文王认得这是一块宝玉,即刻命名为“和氏璧”,封为国宝。为了纪念卞和忠君爱国的行为,楚文王特命人在卞和两次被砍掉脚的地方造了两座石桥,取名“卞和桥”。后来叫白了,就叫“便河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