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大地之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大地之歌

大地之歌Das lied von Der Erde

声乐和乐队交响乐曲。奥地利作曲家马勒(G·Mahler1860—1911)作于1908年夏天。当时他正从美国归国休假,因为国内工作纠纷,女儿夭折和心脏病对自己的折磨,产生了悲观厌世之情,于是以中国古诗集《中国之笛》中的7首唐诗为歌词,创作了这部作品。作品充分反映了作者生命最后几年烦乱、低沉的内心世界,是一首鸣世不平的悲剧乐章。他逝世半年之后,由他的学生B·华尔特指挥,首演于德国的慕尼黑。马勒从小就表现出了音乐的天才,曾在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19岁起就以出色的指挥家活跃在奥、德、匈、捷的歌剧舞台上。1907年旅居美国,每年都回到祖国休假。1911年在美国心脏病复发。他坚持在病中回到祖国,当年5月18日在维也纳去世。他的创作是在指挥工作之余,共创作了10部交响曲(第十交响曲只是提纲)、3部以管弦乐伴奏的歌曲集、1部为男高音和女低音(男中音)以及管弦乐队写成的交响曲《大地之歌》。马勒热爱生活,把对现实的不满寄希望于单纯的精神和道德的改变之中,当意识到生活本身的空幻和无望时,又转入悲观隐退的思想,进而寄托于宗教,带上了主观唯心色彩,并益趋向于神秘性。在创作手法上,他善于使用庞大的乐队,器乐和声乐互为交响,继承和发扬了晚期浪漫派的风格和手法,有人说他是浪漫派的最后一位作家。
《大地之歌》共分6段,每段都有标题。第一乐章“咏人世悲愁的饮酒歌”,歌词源于李白的《悲歌行》。第二乐章“悲秋”,原诗无依据。第三乐章“青春”(少年行),原诗无依据。第四乐章“美女”,歌词源于李白的《采莲曲》。第五乐章“春天的醉翁”,歌词源于李白的《春日醉起言志》。第六乐章“永别”,歌词源于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和王维的《送别》。其中第一乐章是点题之笔。引子的动机以4度跳进的激昂旋律,表现对恶运的愤懑和争斗:

接着男高音以爆发式的激情,唱出主部主题:

中间段落作者尽情的抒发对美好人生和大自然的留恋,结尾时,在悲剧命运面前,歌声凄楚,奠定了整个交响曲的基调。


第六乐章是全曲的核心。“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春回大地之时告别尘世。乐章标题《永别》,其实孟浩然及王维的原诗并无悲苦诀别之意,马勒以其诗意寄托自己的感情。音乐开始,是所有的低音乐器在低沉的锣声中,演奏着沉重的和弦,苍凉凄楚,然后是双簧管吹奏着决定整个末乐章性格的引子,充满着哀愁与痛苦。然后是女中音如泣如诉的歌声。

在沉重的节奏中,歌声虽然也充满过憧憬,但在竖琴与钟琴清澈的音响里,乐曲逐渐平静,在喃喃重复着的“永远,永远”的歌声中,告别人生。最后一段歌词为马勒所作,音乐用大调写成,结束在C大调主和弦,似乎虽逝犹生。在这部作品中,马勒使用了独特的和声和配器手法,加上五声调式的旋律,紧紧扣住听众的心弦。
☚ 森林之歌   小步舞曲 ☛
0000814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2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