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人身权益的损害赔偿
侵权人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所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2条规定,被侵害的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此表明法律规定的侵权责任分为两大类: 侵害人身权益的民事责任和侵害财产权益的民事责任。主体享有的如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等人身权益,尽管具有非财产性的特征,但这些权益又与财产权益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身权益是民事主体从事各种民事行为的基础及享有财产权的前提。人身权益可以通过对其客体的商业使用而获得财产利益。侵权行为对他人人身权益造成损害的时候,必然也会造成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受害人当然应当获得救济,与此相联系,法律规定的救济方式无非是财产性责任和非财产性责任两类。侵害人身权益的损害赔偿就是侵害人身权益的财产责任。我国侵权责任法第20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难以确定,侵权人因此获得利益的,按照其获得的利益赔偿;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这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侵害人身权益损害赔偿的基本规则。依此条规定,应当注意: (1) 侵害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才能适用此规定。如果侵权行为侵害的是财产权益并造成损失的,不能适用此规定。(2) 赔偿的标准是按照受害人的损失计算的,损失多少赔偿多少。因此,受害人应当举证证明损失的存在和范围,以确定赔偿的数额。如侵权行为造成受害人残疾、死亡的医疗、救治、丧葬等费用法律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造成多少损失,侵权人就应承担多少赔偿责任。(3) 被侵权人的损失难以确定,侵权人因此获得利益的,按照其获得的利益赔偿。如未经肖像权人许可将其肖像用于推销自己产品的广告。肖像权人无法证明自己的损失,但侵权人却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市场利益。在这种侵权情形下,可以按照侵权人获得的利益确定赔偿数额。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益也难以确定的,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可以就赔偿数额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