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林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林旭1875—1898清末维新派。字暾谷,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与赴京同试者上书论时事,反对割让辽东和台湾,请拒和议。后任内阁中书。因与康有为政治观点相同,又慕康氏学识,拜其为师。1898年3月倡立闽学会,又加入保国会,响应康有为的变法主张。9月授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谭嗣同参预新政,尝起草诏谕,上书言事亦多。当后党准备发动政变时,他传出光绪帝密诏,让维新派商讨救驾计策。戊戌政变被杀,为“戊戌六君子”之一。著有《晚翠轩诗集》。 林旭 林旭1875—1898字暾谷,号晚翠。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林旭少有文名,长老名宿多折节与之交。沈瑜庆以道员需次南京,返里从塾师处见旭文字,惊其博赡,以女妻之。遂招赘于南昌,并同游武昌,得识陈宝箴、陈三立父子,及梁鼎芬、蒯光典等名人。清德宗光绪十九年(1893),返里,应童子试,三冠其曹。施应乡试中举。入都,与黄绍基、沈曾植、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结交。光绪二十一年,应礼部试不售。上书反对对日议和及割让辽东半岛与台湾。援例官内阁中书。光绪二十四年三月,与张亨嘉在京倡立闽学会;又与王仪通、张元济兴办通艺学堂。五月,应聘入荣禄幕。七月,少詹事王锡蕃荐于朝。德宗特旨召见。以四品卿衔任军机章京,参与新政。政变作,与谭嗣同等六人被害,史称“戊戌六君子”。为诗取法唐人孟郊、贾岛,宋人陈师道、杨万里,而苦涩幽僻,与陈师道相近。梁启超《饮冰室诗话》称其诗“孤涩似杨诚斋,却能戛戛独造,无崇拜古人之意,盖肖其为人也。”《晚晴簃诗汇》卷一七八选其诗,评曰:“诗学宋人,有屹萃峭蒨之致。”钱仲联《梦苕庵诗话》谓其“用意谿刻,而措词涩苦,劖削之痕未泯”,其佳句写“眼前意境,未经人道,略似《渐西村人集》中之作”。著有《晚翠轩集》一卷。生平事迹见梁启超《林旭传》、陈衍《林旭传》(均载《碑传集补》卷一二)。 ☚ 诸宗元 沈鹊应 ☛ 林旭 福建侯官(今属福州)人。字暾谷。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慕康有为之学而受业。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3月发起闽学会,推动变法。4月协助康有为组织保国会。百日维新时,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新政,积极上书言事。戊戌政变起,被捕遇难,为戊戌六君子之一。著有《晚翠轩诗集》。 林旭1875—1898字暾谷,福建侯官(今闽侯)人。举人出身。初任内阁中书。光绪二十四年二月(1898年3月)倡立强学会,得到广东、福建、浙江、陕西等地响应,推动维新变法。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图强的主张。与康有为成立保国会。同年八月(1898年9月)光绪帝授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新政。在军机四卿中与守旧派斗争最坚决,是维新运动一名闯将。光绪帝所颁上谕,多出自其手。戊戌变法时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著作有《晚翠轩诗集》。 林旭1875~1898Lin Xumodern poet. Works: A Collection of Evening Green Jade House,etc. 林旭1875—1898清末维新派。字暾谷。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光绪解元,官内阁中书。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因德国侵占胶州湾,倡立闽学会,与粤、蜀、浙、陕各学会相呼应,开展维新运动。同年秋,授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加新政。戊戌政变后被捕,与谭嗣同等五人同时被害。诗学山谷。著有《晚翠轩诗集》。 林旭1875—1898字暾谷,号晚翠。清末福建侯官(福州)人。光绪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 《马关条约》签订时,曾上书拒和议。旋任内阁中书。二十四年正月(1898年3月)倡立闽学会;三月(4月)助康有为组织保国会。对康“所论政教宗旨,大心折”,遂拜为师。七月(9月)授四品卿衔,任军机章京,参预新政。戊戌政变前夕,两次为光绪帝传出密诏(一说第一道密诏由杨锐传出)。八月初六日(9月21日)政变发生,初九日被捕,十三日与谭嗣同等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著有《晚翠轩诗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