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侯方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侯方域 侯方域1618—1654字朝宗,河南商丘人。早年以诗与时文名海内,与方以智、陈贞慧、冒襄称明末“四公子”。曾主盟复社,致书痛斥阉党阮大铖,因遭受迫害,到处逃避。入清后,不耐寂寞,终于应顺治八年乡试,中副榜,丧失民族气节。长散文,当时推为第一。风格流畅通达,气势颇盛,但深厚蕴藉不足。部分作品很有浪漫气息。《李姬传》是其名作,为孔尚任《桃花扇》蓝本。与魏禧、汪琬齐名。亦能诗。有《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 ☚ 龚鼎孳 柳如是 ☛ 侯方域 侯方域1618—1654字朝宗。商丘(今属河南)人。父恂为东林党魁之一,方域少时以贵公子游于党人耆旧之间,在乡曾与贾开宗等创立雪苑社,后至南京参加复社活动,遍交东南名士,并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合称“四公子”。为抑制阉党馀孽阮大铖东山再起,参预发表《留都防乱公揭》。南明弘光朝建立,马士英、阮大铖秉政,方域逃往扬州依史可法,又客高杰军中。清兵南下,南京破,归乡。清世祖顺治八年(1651),参加河南乡试,为副贡生。后抑郁以终。方域以古文名世,与魏禧、汪琬齐名。其诗受明后七子的影响,拟古不化,学杜甫而少成就。因所处时代与少陵有相似之处,其描写社会动乱与感事伤时之作或有少陵风韵,如五言《哀词》九章,颇类杜甫《八哀》,诗中歌颂为国献身的民族英雄,如史可法,而对于变节者如李雯等亦有曲谅之词。方域少时风流倜傥,流连花酒(《桃花扇》即以其为主角),有些与歌妓往来小诗颇具才人韵致。如《游吴遇李校书》:“零落衫裾到芰荷,湘灵皎月照愁多。停舟曾向浔阳过,怕听当年白傅歌。”有《壮悔堂文集》十卷,《四忆堂诗集》六卷。邵长蘅为其作传。《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传》卷七○有传。 ☚ 魏象枢 宋徵舆 ☛ 侯方域1618—1655字朝宗,号雪苑。河南商丘(今河南商丘市)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四公子”之首。与魏禧、汪琬合称“国初三家”。父辈均东林党人。二十二岁至南京应试,与复社、几社进步人士结交,参加反对阮大铖、马士英的斗争,深为阮、马所恨。福王时,阮大铖当政,大兴党狱,方域为避祸,曾投奔史可法、高杰。清兵南下,方域归故里,后汲汲仕途,清顺治八年中试副榜,为士林所诟。著有《壮悔堂文集》十卷、遗稿一卷,及《四忆堂诗集》。 侯方域 清代散文家。字朝宗,商丘(今河南商丘)人。早年曾与复社人士交往,抨击阮大铖等,明亡后,于顺治八年(1651)被迫应试,中副榜。其散文当时推为第一。有《四忆堂诗集》、《壮悔堂文集》。 侯方域 135 侯方域1618—1654清代文学家。字朝宗。河南商丘人。明末诸生,曾参加复社,南明福王时受宦党阮大铖迫害,与名妓李香君相恋,其事被写入传奇戏《桃花扇》中。顺治年间,被迫应试,中乡试副榜。诗文兼长,尤以古文知名于世,与魏禧、汪琬号 “国初三大家”。文章以传记见长,《马伶传》、《李姬传》等传诵极广。因行文“杂用小说笔法”,时人讥其“未归于纯粹”,“稍涉于浮夸”,但突破了传统古文的束缚,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影响。著有 《壮悔堂文集》和 《四忆堂诗集》。 ☚ 宋琬 施闰章 ☛ 侯方域 侯方域1618—1654Hou Fangyu清代文学家。字朝宗,商邱(今属河南)人。曾主盟复社,并与阉党魏忠贤、阮大铖、马士英等人进行过斗争。清兵入关,阮大铖等迎立福王于南京,迫害复社人士。侯方域为避祸而投奔史可法。顺治八年(1651),应河南乡试为副贡生。他性情浪漫,“素性不耐寂寞”,年轻时溺于声伎;壮年后有所悔悟,自题堂名为“壮悔堂”。著有《壮悔堂文集》10卷,《忆堂诗集》6卷等。 ☚ 吴嘉纪 魏禧 ☛ 侯方域 侯方域1618—1654清代文学家。字朝宗,商邱(今河南省商邱市)人。早年随父居京师,与方以智、陈贞慧、冒襄合称“明末四公子”。曾主盟复社,与阉党魏忠贤、阮大铖、马士英等人作过斗争。清兵入关,阮大铖等迎立福王于南京,迫害复社人士,侯方域为避祸而投奔史可法。顺治八年(1615年)被迫应河南乡试,为副贡生。他性情浪漫,年轻时溺于声伎;壮年后有所悔悟。侯方域诗文兼擅,以散文见长,和魏禧、汪琬并称清初散文三大家。他的作品中有的很富有形象性,也有一些具有丰富的想像,颇有浪漫主义气息。他十分注意文章的写作技巧,对文章的骨力、气势、声情、布局都很重视。他的古文受《史记》的影响较大,雄视当世,以人物传记见长,如 《李姬传》、《马伶传》、《任源邃传》,都是他的代表作。议论文中的 《答田中丞书》、《朋党论》、《王猛论》 等,在当时也极为有名。著有《壮悔堂文集》 十卷,《忆堂诗集》 六卷。 ☚ 顾炎武 沈德潜 ☛ 壮悔堂文集/侯朝宗文钞/雪苑文钞/壮悔堂文录 ☚ 艮斋倦稿文集 壮悔堂文集 ☛ 侯方域 侯方域1618—1655字朝宗,商邱(今属河南)人。明末诸生。少有才名,明末与方以智、陈贞慧、冒襄并称“四公子”。入清后,应乡试,中副榜。擅长散文,与魏禧、汪琬齐名,为“国初三大家”。论文批评明代拟古派的好高鹜远,主张近法唐宋诸家。创作上以人物传记及论文书信尤佳,文章有奇气,文笔生动,流畅恣肆。有《壮悔堂文集》。 ☚ 王弘撰 施闰章 ☛ 独倡韩欧之文 ☚ 传刻《学案》 独倡韩欧之文 ☛ 侯方域 侯方域1618~1655明末清初散文家。字朝宗,号雪苑。河南商丘人。在明为诸生,曾主盟“复社”,致书怒斥阉党阮大铖,与方以智、陈贞慧、冒襄并称“四公子”。入清后应河南乡试,中副榜。有《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等。初工诗与时文,后专力散文,与魏禧、汪琬并称“清初散文三大家”。其文想象丰富,气势纵横,富于浪漫气息,惜稍嫌浮夸。尤长于人物传记,《马伶传》、《李姬传》为其代表作。后者写金陵名妓李香君坚持正义,明辨是非,反对阉党余孽,支持复社斗争,曲折动人,颇有个性,为后来孔尚任剧本《桃花扇》所本。 ☚ 宋琬 施闰章 ☛ 侯方域1618~1655Hou Fang Yuproser of the Qing Dynasty. Works: Poetry Collection of Four Recallings Hall,etc. 侯方域1618—1654清初散文家。字朝宗。河南商丘人。明末复社成员。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齐名,称四公子。曾致书斥责阉党阮大铖。入清后,中顺治副榜,诗古文取法韩欧,才气横溢。与名妓李香君相恋。所作《李姬传》较著名。有《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 侯方域1618—1655明末清初文人。字朝宗。河南商丘人。明户部尚书侯恂子,曾师事名儒倪元璐、范景文。能诗,善古文,为当时所推重。明崇祯十一年(1638)到南京,政治上站在清流一边,时人把他与方以智、陈贞慧、冒襄合称“四公子”。好声伎,在南京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识,交往甚密。后孔尚任以他二人故事为题材写了著名的《桃花扇》剧。清入关后,曾向直隶、河南、山东三省总督张存仁条陈攻灭山东榆园反清义军五抚五剿之策。八年(1651),参加河南乡试,中副榜。有《壮悔堂文集》、 《四忆堂诗集》传世。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