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侯学煜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侯学煜
侯学煜1912~中国现代著名的植物生态学家和地植物学家。中国植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主要开创者之一。1912年生于安徽省和县。1937年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毕业。1937~1945年在前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从事植物与土壤关系的调查研究,发现植物的生长分布与土壤酸度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是中国土壤指示植物研究的先驱。1945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研究院深造, 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并任副研究员,继续从事指示植物及其化学元素成分的研究,发现一些酸性土指示植物具有富集锰和铝的特点。 侯学煜于1950年1月回国,在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内创建并领导了中国第一个植物生态学研究室。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现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侯学煜在半个多世纪的科学研究生涯中几乎走遍了整个中国大陆。他在回国不久,就到中国南、北方调查,参加橡胶宜林地的勘查等任务。在1958~1962年间,他参与领导了中国西北6省区的治沙科学考察工作,实地考察了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等省区的荒漠、草原和各地植树种草和治理沙漠的情况。 侯学煜治学严谨,一向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结合生产。他学识渊博,著作很多: 已发表专著十多种,论文和植被图共约200余篇。著作内容,以中国植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为主,旁及发展大农业问题。比较重要的论著有以下几种: 《中国境内酸性土、钙质土和盐碱指示植物》(1954),《中国植被及其与土类的关系》 (1956年在巴黎国际土壤学会上发表),《植物生态地理学的内容任务概念和研究方法》(1956年),《中国的植被》 (1960),《论植被分区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1961),《试论历次中国植被分区方案中所存在的争论性问题》(1963),《论中国植被分区的原则、依据和系统单位》 (1964) 等论文;他主编的有:1:1 000万《中国植被图》 (1965)、《广西南部水稻黄叶病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等。1978年以后,他先后出版了1:400万《中国植被图》(1979)、《中国植被地理及优势植物化学成分》 (1982)、《中国自然地理、植物地理下册(中国植被地理)》 (1988)等。此外,侯学煜提出了“大农业”、“保持生态平衡”的观点,他在这方面撰写了以下几篇文章:《以发展农林牧副渔为目的的中国自然区划草案概要》 (1963),《生态学与大农业发展》 (1984),《中国自然生态区划与大农业发展战略》(1988)等。 侯学煜中国植物生态学家。1912年4月2日生于安徽省和县,1991年4月16日卒于北京。1931年先后就读于金陵大学化学系、南京大学化学系,1937年获学士学位,考入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1945年考取中华农学会主办的留美奖学金研究生,1947年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获硕士学位,1949年4月获博士学位。1950年1月回国,一直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任研究员。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植物生态研究室,担任主任33年之久,先后兼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植物地理系教授,曾兼任中国科学院治沙队副队长,农业研究委员会副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历任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理事长和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协委员、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等职。1988年任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的科学顾问。多年担任《植物生态学与地理植物学学报》主编。出版专著10余部,论文与植被图300余篇(册)。他是编制中国植被图的创始人。他的著作《中国境内酸性土、钙质土和盐碱土指示植物》获全国科技大会重大成果奖(1978年)等。1989年获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荣誉奖章。侯学煜通过研究在农业生态、大力提倡保持生态平衡。1963年,他提出“大农业”思想,作为发展中国农业的意见。1984年起,他在调查农业植被的同时,也重视环境保护与工业污染的防治问题。 侯学煜 侯学煜1912—1991和县人。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农化系毕业。曾任中央地质调查所研究员。1949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院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兼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教授,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第七届常委。是中国植物生态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植物生态学研究室。著有《中国酸性土、钙质土、盐碱土指示植物》、《中国的植被》、《中国植被地理及优势植物化学成分》。主编有《1 : 400万中国植被图》。 ☚ 叶盛章 张忠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