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州郡和土断东晋和刘宋政权设立的移民管理机构。自西晋永嘉年间到刘宋末,北方人民为避战乱纷纷南下到巴蜀和长江中下游一带,还有一部分流寓到广、交地区,移民洪流给南方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为便于统一管理,东晋和刘宋政权相继设置了北方移民原籍处的地方机构——侨州郡来安置移民。如在江苏句容县北设置了同山东琅玡郡相对应的南琅玡郡,以安置琅玡移民,下属侨县也和北方原县对应。移民在侨州郡注籍后,可获免调役等优待。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方移民逐渐定居下来,东晋、南朝统治者为增加赋役,便实行土断政策,撤销侨州郡县和侨籍,侨户和土著居民一起在当地著籍,同样负担国家课役。经过前后九次土断,北方移民差不多都著籍成了正式居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