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佥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佥事官名。宋称各州府的幕僚为佥事,全称佥书判官厅公事。其职务为协理郡政,总管文牍。金置按察司佥事。元时诸卫、诸亲军及廉访、安抚各司,皆置佥事。明沿袭,都督、都指挥、按察、宣慰、宣抚等,皆置佥事。清初沿用,乾隆时废。《元典章·刑部·枉勘死平民》:“安抚司佥事朱国桢枉勘平人谢二六身死,虽无招承,其始谋情节,众证明白”。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兵制三》:“有明武职之制……平时有左右都督、都指挥使、指挥使,各系以同知、佥事及千户、百户、镇抚之级。”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央官署中的中级官员亦称佥事。 佥事 佥事官名。宋、元、明、清各代均置。为司署的执政佐官。宋代按察司设佥事官。《元史·百官志一》: “拱卫直都指挥使司: 秩从四品。掌控鹤600余户,及仪卫之事。至元三年 (公元1266年) 始置。都指挥使1员,副使1员,钤辖1员,提控案牍1员。十年,升正三品,降虎符,增置达鲁花赤1员,隶宣徽院。二十年,复为从四品。二十五年,归隶礼部。元贞元年 (公元1295年) 复升正三品。皇庆元年 (公元1312年) 置经历1员。二年,改钤辖为佥事。至顺二年 (公元1331年) 拨隶侍正府,定置达鲁花赤1员,正三品; 都指挥使4员,正三品; 副指挥使2员,从三品; 佥事2员,正四品。……大德十一年 (公元1307年) 改 (仪凤司) 升玉宸乐院,秩从二品。置院使、副使、佥事、同佥、院判。”《弇山堂别集·皇明异典》: “孙兴祖同知王府事,佥事吴祯、耿炳文兼左右副使。……签院,从二品; 判官,从三品; 今为佥事,正二品。” ☚ 签书北枢密院事 佥都 ☛ 佥事官名。(1)亦作签事,始于金代的签按察使事,元改按察使为肃政廉访司,置廉访签事,明改为按察司佥事,清初沿置,乾隆后废。又元代右左中前后五卫亦置都指挥佥事,明五军都督府有都督佥事,京卫有都指挥佥事、各指挥佥事。又元代有宣抚佥事、安抚佥事、宣慰佥事,明沿置,为土司各官。明代又有提学佥事。(2)清末内阁各部于承政、参议二厅中各置佥事,协助左右丞与左右参议处理文书和各项事务。南京临时政府设于中央各部、院、署、局,次于参事、秘书。北洋政府时期为中央官署中荐任级之官,掌撰拟文书,编纂纪录,保管文书图籍,翻译文电,核对文稿,收发文件和掌理会计、庶务等事项,并主管各科。民国初年一般没有科长名义,而由佥事主管,实即科长之职。其时有的地方机关的科长也有称为佥事的,如云南省各科就是以佥事为科的主官。国民党政府时期不设佥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