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坪县位于秦岭山脉中段南坡,总面积1279平方公里,耕地4.21万亩。最高海拔2904米,最低515米,县城为820米。总人口3.57万,其中农业人口3.04万,占85.2%。属北亚热带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6—14℃,年均降水量938毫米,无霜期220天。辖袁家庄镇,龙草坪、长角坝、东岳殿、西岔河、十亩地、大河坝、石墩河、陈家坝、粟子坝、岳坝10个乡,59个行政村,264个村民小组。县人民政府驻袁家庄镇。 县地原属古洋州(今洋县)地。清道光五年(1825)割洋县东北部及周至县西南部设佛坪厅,因厅治设于佛爷坪(今周至县厚珍子乡老县城村)而得名。1913年改佛坪厅为佛坪县。1926年,县治由佛爷坪迁至袁家庄。 境内森林覆盖率为75%,木材总蓄量796.5万立方米。有大小河流240多条,河流径流总量7.33亿立方米,水力理论蕴藏量10.4万千瓦,可供开发5.1万千瓦。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华南虎、金雕、大鲵等49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和23种国家二、三类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国家林业部在县内建有佛坪自然保护区,省林业厅在县内设有龙草坪林业局。盛产木耳、香菇、核桃、板栗、生漆、猕猴桃等多种林特产品。已查明矿藏17种,主要有石墨、大理石、刚玉、云母、钽、铌等。有野生中药材1000多种,其中常用中药材264种。主在有山萸肉 (又名枣皮,名贵中药材)、党参、天麻、杜仲、麝香、茯苓、细辛、黄柏、五味子等。1991年产山萸肉10.88万公斤,被列为全国山萸肉生产基地县。佛坪县属山区农业县,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兼有马铃薯、红薯、大豆等多种杂粮。199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2615万元,粮食总产1151万公斤,农业人口人均397公斤。工业以林副产品加工为主,建有木器厂、轻工机械厂、纤维板厂、电厂、酒厂等企业。硬质地板拼木、微型水轮发电机、山茱萸酒出口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家。1991年县属工业企业13个,固定资产637万元,职工365人,产值1039万元。 县境内有国、省、县三级公路148.4公里,县内乡乡通公路。县邮电局下设7个邮电所,邮电业务总量26万元。全县有商业网点272个,从业人员777人。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41万元。全县建有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电影院、体育场等文化体育设施,有电视插转台19处,电视覆盖率为60%。1991年全县有完全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设有初中班的乡中心学校6所,完全小学64所,教学点43处。在校学生6157名,其中高中生499名,初中生997名,小学生4562名。共有教职工538名,其中教师463名,职工55名;公办教师260名,民办教师100名。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98.5%; 12~45岁人口脱盲率为94%。有县级医院1所,乡级医院10所,村医疗所57个,病床105张。共有医务人员131人,其中中医37人,西医77人,护士29人。平均每万人有病床30张,医务人员52人。199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37元,职工年均工资1861元。 佛坪县 佛坪县位于陕西省汉中地区东北部。因县治原在佛爷坪得名。清道光设佛坪厅,1913年改佛坪县。1959年曾撤销佛坪县,1961年恢复县制。面积1 279平方公里,人口35万。县城城关镇,隶属安康地区。主要矿藏有石墨、铁、稀土、褐帘石、水晶石、大理石等。石墨、大理石储量丰富。地处秦岭南部,大熊猫和金丝猴生活在这里,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曾发现一只棕白相间异色雌性熊猫。产山萸肉、天麻、党参等名贵中药材。“萸肉回春酒”为名特产品。 ☚ 宁强县 勉县 ☛ 00001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