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何香凝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何香凝1879—1972;女广东南海(今广州)人,生于香港。 何香凝女,1879—1972何香凝 著名政治活动家。原名谏,又名瑞谏,广东南海人,出生于香港。廖仲恺夫人。1902年留学日本。1905年参加同盟会,随同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亡命日本。1914年参加中华革命党,积极参加讨袁、护法运动。1924年坚决支持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和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被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部长。1926年被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继续担任妇女部长。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毅然辞去国民党政府一切职务,进行反蒋活动。不久,回广州创办仲恺工农学校。1929年赴欧,到英国、法国居住。1931年12月回国。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积极从事抗日民主运动。1937年春,担任全国各界救国会理事。同年6月,与宋庆龄等发起“救国入狱运动”,抗议蒋介石非法逮捕爱国民主人士。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同宋庆龄等联名通电,斥责蒋介石破坏团结抗日的罪行。1948年1月,与李济深等筹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主席。1972年9月1日在北京病逝。工诗、画,尤擅长画虎和松、梅。诗、画多署名“双清楼主”。遗著有《何香凝诗画集》。 何香凝
何香凝
何香凝1879——1972原名諫,又名瑞諫,女,廣東南海人,1879年 (清光绪五年) 生於香港。1897年10月,與廖仲愷在香港結婚。1902年赴日本留學,1903年初,入東京目白女子大學,旋轉入女子師範學校預科。1905年7月,加入中國同盟會。1906年再次考入目白女子大學,攻讀博物科。1908年改入本鄉女子美術學校,在高等科學習繪畫。1910年畢業,並於黄花崗之役前夕回香港。辛亥革命後去廣州,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出走日本。1914年加入中華革命黨,参加孫中山領導的反袁護法運動。1921年夏,與宋慶齡在廣州發動婦女组織出征軍人慰劳團,任總幹事。1922年陳炯明叛變,軟禁廖仲愷,她設法营救脱險。1924年國民黨改组,支持孫中山三大革命政策,改组國民黨,被进爲國民黨中央婦女部部長。1925年孫中山臨终口授遺嘱,是當時在場的證明人之一; 同年8月,伴同廖仲愷参加国民黨中央常務會議,在中央黨部門前遭到暴徒狙擊,廖當場遇難,10月發動组成援助海豐農民自衛軍籌備會,創辦軍人家屬婦女救護員傳習所; 1926年1月,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選爲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二届一中全會,推爲代理中央黨部婦女部部長; 同年秋,参加國民革命軍北伐,與蔡暢、鄧穎超在廣東領導婦女運動,舉辦婦女運動講習所,11月任廣東省政府委員。1927年四一二政變,辭去國民政府的一切職務,進行反蔣活動。1928年2月,國民黨二届四中全會仍推爲國民政府委員。1929年去英國倫敦,後留居法國巴黎郊區的里拉頓島,作畫自娱。1931年12月回國,被選爲國民黨第四届中央執行委員。1937年春,參加全国各界抗日救國聯合會,任理事。抗日戰争時期,從事抗日民主運動。1946年秋,在廣州成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1948年1月,與李濟琛等组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任監事。1949年4月,由香港赴北平; 6月参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副主席、主席等職。1972年9月1日在北京病逝。终年93歲。著有《回憶孫中山和廖仲愷》、《何香凝詩畫集》等。 共1首 (1910年) (词)清·何香凝 风已起。帘外柳花飞絮。 月照危栏人独倚。忽闻双燕语。 添我闲愁几许。回首故人何处。 更那堪云山万里。谙天涯情味。 何香凝 何香凝1878-1972原名湅,又名瑞湅。广东南海人。国民党革命派代表人物,现代著名画家。1903年去日本东京目白女子大学学习,1905年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辛亥革命以后,积极参加讨伐袁世凯和护法运动。1924年坚决支持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拥护孙中山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坚决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赞成国共合作。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兼管广东省妇女运动工作。蒋介石叛变革命,她极为愤慨,表示决不与独夫民贼为伍,毅然辞去国民党政府一切职务,进行反蒋斗争。1929年移居国外。“九·一八”事变后,于1931年12月回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从事抗日民主运动。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同宋庆龄联名通电,严厉斥责蒋介石反共阴谋。1947年与李济深等筹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华侨事务委员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主席等职务。著有《何香凝诗画集》。 ☚ 康克清 向警予 ☛ 何香凝1878—1972中国著名的女政治活动家、革命家、现代画家。妇女运动的先驱,杰出的爱国民主战士。她是廖仲恺的夫人,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国民党革命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中国共产党最真挚的朋友。广东省南海人。原名𫎘,又名瑞𫎘。1903年入日本东京目白女子大学,1905年在日本参加中国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为推翻清王朝统治而尽心竭力。1908年到1911年曾入日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学绘画。辛亥革命后,她积极参加讨袁护法运动。1924年坚决支持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纲领、改组国民党,主张同共产党合作。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妇女部长。孙中山逝世后,她面对国民党右派对廖仲恺先生的枪杀,毫无畏惧,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国民党右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她毅然同蒋绝裂,辞去国民党政府一切职务,流亡国外,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回国,她坚决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1935年她将自己穿过曾覆盖在廖仲恺先生灵枢上的一件衣裙题诗送给蒋介石,以“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的诗句谴责蒋的卖国投降行为。在抗日战争中,她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严厉谴责蒋介石反共行径。抗战胜利后,主张国内和平,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于1947年同李济深等人筹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9年9月赴北京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民革中央副主席、主席,全国妇联名誉主席等职。为创建新中国,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她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爱国者、政治活动家,还是一位画家。她擅作山水、花卉,其笔致圆浑、质朴,并能赋诗。其诗画如其人。 何香凝中国女革命家。1878年6月27日生。1903年赴日留学。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回国参加黄花岗起义筹备和后援工作。1924年1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妇女部部长。1926年1月继续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妇女部部长。1929年辞去国民党一切职务定居巴黎。1931年回国参加抗战。1947年11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1949年9月由香港回国参加新政协。10月任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54年后连任第2届、第3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2届、第3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56年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1960年任主席。1972年9月1日逝世。 何香凝1879—1972原名谏,又名瑞谏,广东南海人。国民党左派代表人物,现代画家。廖仲恺夫人。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后坚决支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同国民党右派进行斗争,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等职。擅画,所作山水、花卉,笔致圆浑质朴.能诗。有《何香凝诗画集》。 何香凝1872—1972原名谏,又名瑞谏。广东南海人,生于香港。1902年冬赴日留学。1905年7月加入同盟会。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任中央妇女部部长。1926年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在广州创办“仲恺农工学校”。1929年辞去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一切职务,游历英法,作画自娱。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从巴黎回到上海,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为抗日救亡奔忙。1948年1月在香港参加创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9年4月到北平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并出席了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央政府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及主席、全国妇联名誉主席等职。1972年9月在北京病逝。著有《何香凝诗画集》。 何香凝 何香凝原名谏,又名瑞谏,女,广东南海人,1879年生。日本东京女子大学肄业,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毕业。1905年7月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回香港。辛亥革命后去广州。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出走日本。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21年任出征军人慰劳团总干事。1924年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部长。1925年孙中山临终口授遗嘱,是当时在场的证明人之一。1926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二届一中全会推为代理中央党部妇女部部长;11月任广东省政府委员。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辞去国民政府的一切职务,进行反蒋活动。1928年2月在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上仍被推为国民政府委员。1931年12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1937年任全国抗日救国会理事。抗日战争时期,从事抗日民主运动。1946年秋在广州成立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948年1月与李济深等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监事。1949年4月由香港赴北平;6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主席等职。1972年9月1日在北京逝世。著有 《回忆孙中山和廖仲恺》《何香凝诗画集》等。 ☚ 何俊 何浩若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