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伯罗奔尼撒战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伯罗奔尼撒战争 是斯巴达和雅典为争夺希腊霸权而进行的战争。斯巴达和雅典各挟持其控制的同盟国参加了战争,几乎席卷了整个希腊。战争从公元前431~前404年,断断续续进行了27年。战争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公元前431~前421年,斯巴达陆军占优势,雅典海军占优势,双方互有胜负,以签订《尼西亚斯和约》停战。第二阶段从公元前415~前404年,雅典远征西西里的海军全部被歼灭,丧失了海军优势。斯巴达在波斯援助下,多次打败雅典海军,并长期围攻雅典,罗立温银矿2万名奴隶逃亡。提洛同盟中许多城邦脱离雅典。最后雅典投降。雅典被迫交出舰船(只保留12艘),解散“提洛同盟”,放弃海外领属。战争使希腊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霸权转入斯巴达手中。 伯罗奔尼撒战争古希腊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与海上强国雅典之间争夺霸权的战争。战争持续27年,分成两个阶段。第1阶段(公元前431~前421):斯巴达方面有步兵、骑兵6万人,雅典方面有重装步兵、骑兵约3万人,另有一支约300艘战船的舰队。斯巴达陆军攻入阿提卡,雅典海军则袭扰南希腊沿海,互有胜负。公元前422年,双方在安菲波斯激战,雅典主战派首领战死。双方议和。第2阶段(公元前415~前404):公元前415年,雅典战船136艘,轻装步兵1300人,重装步兵5100人,桨手2.6万人,远征西西里。由于指挥不力,全军覆没,损失战船200艘(含增援船只),被俘7000人,统帅尼基阿斯被杀。前405年,斯巴达进兵阿提卡、羊河口一役,彻底击败雅典。前404年4月,雅典投降,斯巴达成为希腊的霸主。 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前431—前404Boluobennisa zhanzheng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的争霸战争。斯巴达等国所处的南希腊又称伯罗奔尼撒半岛,故记述这次战争的历史家修昔底德将战争称作“伯罗奔尼撒人和雅典人的战争”。后人简称之为“伯罗奔尼撒战争”。引起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两霸对希腊控制权的争夺,“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译本,第19页)。战争导火索是雅典同斯巴达盟友科林斯等邦的冲突,科林斯吁请伯罗奔尼撒同盟向雅典宣战。公元前431年,斯巴达通牒雅典遭拒,战争旋即展开,分三阶段:头10年为第一阶段,双方相持,互有胜负。公元前421年,因两方均需喘息而订50年和约。公元前415—前413年为第二阶段,战争急剧转折。雅典远征西西里,5万多军队和200余艘战舰覆没,处境被动。公元前413—前404年为第三阶段。提洛同盟成员纷纷起义,雅典国内政治斗争尖锐化,一度发生寡头政变。公元前405年,得到波斯资助的伯罗奔尼撒舰队全歼雅典舰队,彻底粉碎雅典海上霸权。公元前404年4月,雅典城在四面被围、粮草断绝的情况下投降。被迫拆毁城墙,仅留12艘舰只,加入伯罗奔尼撒同盟。对于双方来说,这场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斯巴达的胜利使其暂时成为全希腊的霸主。但各邦的矛盾不仅没有解决,且更加激化。 ☚ 希腊奴隶制 马其顿 ☛ 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Boluobennisazhanzheng希腊半岛两大同盟间为争夺霸权所进行的战争,时间为公元前431—前404年。因伯罗奔尼撒同盟首先向雅典开战而得名。参战的一方为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另一方为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两大同盟间严重对立引起的。在经济上,雅典工商业发达,海军强大,直接威胁斯巴达建立霸权。政治上,雅典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斯巴达则是贵族寡头政治。双方政治、经济利益上的尖锐冲突,终于导致了战争的爆发。战争的导火线是科西拉事件、波提底亚事件和麦加拉事件。公元431年,伯罗奔尼撒同盟首先向雅典开战,正式拉开战争序幕。战争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公元前431—前421年),斯巴达陆军进攻雅典,雅典派海军出击。其间,雅典城内流行鼠疫,很多人染疫死亡。但斯巴达亦有损失。公元前421年,双方签订和约。公元前421—前415年双方暂时休战。第二阶段(公元前415—413年),雅典进攻西西里失败。第三阶级(公元前413—前408年),双方在希腊本土再燃战火,斯巴达军队长驻阿提卡,给雅典沉重打击。公元前404年,遭斯巴达长期围困的雅典投降,伯罗奔尼撒战争以雅典和以它为首的提洛同盟的失败而告终。战争对双方都是非正义战争,都为此付出了重大代价。战争成为希腊城邦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希腊各城邦陷入了危机之中。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曾写下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记述了这场希腊城邦内部的火并。 ☚ 马拉松战役 亚历山大帝国 ☛ 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至前404年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与海上强国雅典之间争夺希腊霸权的战争。前10年双方互有胜负,休战言和;后10年雅典迭遭失败,被迫解散提洛同盟,交出大部分船舰。斯巴达取得胜利。 伯罗奔尼撒战争古希腊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与海上强国雅典之间争夺霸权的战争。希波战争后,雅典的势力急速增长,形成与斯巴达争霸希腊的局面。由于政治、经济等一系列的冲突,战争终于爆发,持续27年,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公元前431~前421年):斯巴达陆军攻入阿提卡,雅典海军则袭扰南希腊沿海,互有胜负。公元前422年,双方在安菲波斯激战,雅典主战派首领战死。以后雅典主和派首领尼西亚斯与斯巴达缔结《尼西亚斯和约》,双方停战。第二阶段(公元前415~前404年):公元前415年,雅典好战情绪占了上风,遂远征西西里,遭惨败。斯巴达进兵阿提卡、羊河口一役,斯巴达彻底击败雅典。公元前404年,雅典投降,被迫接受屈辱的和约,雅典从此由盛而衰。 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古希腊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与雅典之间争夺霸权的战争。长达27年,分两阶段。第一阶段(前431—前421),斯巴达盟邦底比斯袭击并攻占雅典盟邦普拉提亚。斯巴达侵入阿提卡; 雅典则从海上攻击伯罗奔尼撒沿海。雅典因农民移入城内发生瘟疫,人口锐减,斯巴达则因希洛入起义局势紧张,双方签订和约停战。第二阶段 (前415—前404),雅典远征西西里,全军覆没; 斯巴达侵入阿提卡,围攻雅典城; 雅典2万奴隶逃亡,盟邦叛离,元气大伤。前405在赫勒斯滂附近的羊河战役中,雅典海军大败,失去海上优势。前404年雅典投降。战争使希腊各邦经济遭严重破坏,社会矛盾激化,希腊城邦均由盛转衰。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著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记述了这场大战。 ☚ 伯里克利 马其顿王国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