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伯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伯夷商末孤竹国(今河北卢龙西)君长子。姓墨胎氏,名允,字公信,夷为谥号。相传其父遗命少子叔齐继位。及父死,叔齐让位于他,他遵父命,逃位;叔齐亦不肯立,随逃。二人闻西伯昌(即周文王)善养老,义而往归。至周后西伯已死。值武王东伐纣,他和叔齐叩马相谏,指责武王父丧用兵和为臣弑君是不孝不仁,左右欲杀之,武王以为“义人”,将他们赦释。武王灭商后,他与叔齐耻食周粟,逃隐首阳山(今山西永济南),采薇而食,饿死山中。 伯夷bó yí(字)杜安,后汉人,拜宛令及巴郡太守。 伯夷❶商末孤竹君長子,墨胎氏。初孤竹君以次子叔齊爲繼承人。孤竹君死後,二人均不受位,一起奔周。後又反對武王伐商,逃至首陽山,不食周粟而死。杜篤《首陽山賦》:“少名叔齊,長曰伯夷。” 伯夷 伯夷商朝孤竹君的儿子。相传他的父亲要立他的弟弟叔齐为继承人。父亲死后,弟弟让位给伯夷,他不接受,叔齐也不愿登位,二人先后逃到周国。周武王灭商以后,他们不愿事奉新朝,逃到首阳山,采薇度日,饿死在山里。事见《孟子·万章下》、《史记·伯夷传》。封建社会里把他们当作高尚守节的典型。 ☚ 旌表 靖节 ☛ 伯夷 伯夷商末贤士。纣乱时,与贤士叔齐避处孤竹,欲奔文王西伯养老,遇武王,拒受爵禄,以周之绍殷为“以乱易暴”,避而饿死于首阳山。与叔齐并称为“夷齐”。《孟子·离娄上》:“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 ‘盍归乎来! 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又《万章下》:“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庄子·让王》:“昔周之兴,有士二人,处于孤竹,曰伯夷、叔齐。二人相谓曰:‘吾闻西方有人似有道者,试往观焉。’至于歧阳,武王闻之,使叔旦往见之,与之盟曰:‘加富二等,就官一列。’血牲而埋之。二人相视而笑曰:‘嘻,异哉!此非吾所谓道也。昔者神农之有天下也,时祀尽敬而不祈喜;其于人也,忠信尽治而无求焉。乐与政为政,乐与治为治,不以人之坏自成也,不以人之卑自高也,不以遭时自利也。今周见殷之乱而遽为政,上谋而下行货,阻兵而保威,割牲而盟以为信,扬行以说众,杀伐以要利,是推乱以易暴也。吾闻古之士遭治世不避其任,遇乱世不为苛存,今天下闇,周德衰,其并乎周以塗吾身也,不如避之以洁吾行。’二子北至于首阳之山,遂饿而死焉。”《吕氏春秋·诚廉》亦有相似记载。由是夷齐颇受后人褒扬。《论语·微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又《季氏》:“伯夷、叔齐 ☚ 伯乐 伯奇 ☛ 伯夷(一) 舜帝之臣,齐太公之祖先。《尚书·舜典》:“帝曰:‘咨! 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孔安国传曰:“伯夷,臣名,姜姓。” (二) 商末孤竹君之长子。《孟子·公孙丑上》:“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 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伯夷(3次) 人名。殷末孤竹君之长子。孤竹君欲立伯夷之弟叔齐,叔齐以让伯夷,伯夷又不受,兄弟一同离开孤竹国奔于周地。等到周武王伐纣时,二人扣马而谏,反对武王灭殷。周灭殷后,他们坚决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古人认为伯夷、叔齐是清高而有气节的义士。行比~《章·桔》 见~之放迹《章·悲》~死于首阳兮《哀》 伯夷bó yí人名,商代孤竹君之长子。因与其弟叔齐辞让君位而逃至周。曾谏阻周武王伐纣,认为以臣伐君不义。武王灭商后,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饿死在山中。《史记·伯夷叔齐列传》载其事甚详。《橘颂》:“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哀时命》:“伯夷死于首阳兮。” 伯夷【同义】总目录 伯夷伯姜 西山饿夫/师尚父/非熊/姜牙/姜太公/磻溪叟 ☚ 保衡 西山饿夫 ☛ 伯夷bó yí〖名词〗 伯夷见“百夷”(371页)。 伯夷商末孤竹君长子。墨胎氏。初孤竹君欲以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他不接受,后兄弟二人俱不肯为君而逃亡至周。到周后反对武王伐纣,曾扣马而谏。武王灭商后,他们又以食周粟为耻,又逃亡首阳山饿死。 伯夷参见“白衣(594页)。 伯夷商末孤竹君长子。墨胎氏。初孤竹君以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他不受,后二人同逃至周。他们反对武王伐纣。武王灭商后,他们又逃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伯夷商末孤竹君的长子。孤竹国,汤所封,姓墨胎氏。传说,其父欲立次子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位于兄。伯夷遵父志而逃,叔齐也出走,共同投奔西伯昌。及至,恰值西伯卒,武王载木主伐纣,共同谏阻不听。商亡后,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不久饿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