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器材伪装所用的器具和材料的统称。分为制式伪装器材和就便伪装器材两类。制式伪装器材主要有:迷彩伪装器材(包括迷彩涂料、热伪装涂料、微波吸收涂料和迷彩作业机具),遮障伪装器材(包括伪装网、伪装盖布和成套遮障),单兵伪装器材(包括伪装衣、钢盔罩、涂面油膏),发烟伪装器材(包括各种发烟罐、发烟弹和发烟装置),模拟伪装器材(包括人员、车辆、装备、地物和工事的模型以及模拟光源、声源、热源和微波辐射源的装置)和干扰伪装器材(包括角反射器、偶极反子射体及其他悬浮干扰物)等。常用的就便伪装材料有木材、竹材、织席、树枝、草皮、煤末和锯末等。 伪装器材 伪装器材weizhuang qicaicamouflage materiel用于隐蔽己方目标、欺骗和迷惑敌方侦察与攻击系统的器具和材料。 伪装器材分为制式伪装器材和就便伪装器材两大类。前者是按统一规格定型生产并列入军队装备体制的器材,包括伪装涂料、伪装遮障、假目标、伪装烟幕器材、伪装服、伪装作业机具和伪装勘察机具等。后者是就地征集的或利用就便材料加工制作的器材,包括木材、竹材、织席、树枝和各色涂料等。 伪装器材通过对电磁波的吸收、散射或反射,能影响、干扰和欺骗敌方光学、雷达、红外和激光等侦察与攻击系统的正常工作,降低目标被探测和命中的概率或使敌方对己方的真实情况产生错觉。 伪装器材是随着侦察器材与杀伤武器的发展而发展的。线膛射击武器出现后,被敌人发现的距离与被敌人杀伤的距离几乎相等,这就迫使军队要利用专门伪装器材进行隐蔽,以避免敌人的观察与射击。在1899~1902年的英布战争(英国对南非布尔人的战争)中,英军把红色军装改成暗绿色,产生了最早的伪装服,从而揭开了伪装器材发展的序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光学观察仪器、光学瞄准具和照相器材得到了广泛应用,导致了对付目视观察的伪装涂料和假目标的出现与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航空侦察的广泛应用,导致了迷彩涂料、迷彩服、塑料毛状伪装网、发烟器材和充气假目标等新式防光学伪装器材的出现与广泛应用;由于雷达的出现,对付雷达侦察的角反射器与箔条也得到了发展与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侦察器材与攻击武器得到了飞速发展,采用雷达、红外和激光等先进技术的探测器与制导武器相继出现和大量使用,大大提高了探测与命中目标的能力,从而促进了伪装器材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研制和使用了防可见光与近红外的伪装涂料、塑料片状伪装网和伪装服;70年代,研制和使用了用合成材料制成的轻型防雷达伪装遮障、防雷达伪装涂料、各种充气式假目标、骨架式假目标和泡沫塑料假目标;80年代,研制和使用了红外烟幕弹、红外伪装遮障、超轻型伪装网和具有光学、雷达、红外示假性能的多谱段假目标;90年代,研制成功了防激光伪装烟幕和防激光伪装涂料。瑞典、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国均有上述先进的伪装器材,中国也有防雷达伪装涂料、轻型防雷达伪装遮障、红外伪装遮障和防激光伪装涂料等先进的伪装器材。 伪装器材发展的未来趋势是提高伪装器材的防毫米波伪装性能,研制轻型多谱伪装遮障、多谱伪装涂层、多谱气溶胶和能全面模拟目标光学、雷达、红外、噪声、烟尘和通信等各种暴露特征的假目标系统;发展与目标一体化的伪装器材,提高其在现代化战场上的快速使用性能。 ☚ 训练模拟器材 国防工业企业 ☛ 伪装器材camouflage materia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