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伪立主客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伪立主客法 伪立主客法先秦两汉时辞作家常用一种假托主客对话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手法,如屈原的《渔父》。唐代刘知己《史通·杂说下》说:“自战国以下,词人属文,皆伪立主客,假相酬答。”清人沈德潜《说诗晬语》也说“《卜居》、《渔父》两篇,设为回答,以显己意,《客难》、《解嘲》之所以出也”。这种手法可以回避正面切入的叙述,在伪立主客对话中使情节顿生波澜曲折,引人入胜,也便于作者表情达意,故为历代散文家所继承。如唐代韩愈《进学解》,伪立了国子先生(即韩愈自己)与诸生在太学馆的一番对话,表达了韩愈对政治、仕进、学业等的思想态度。先是韩愈正面堂皇的教诲之词,然后是学生诘难,最后是韩的辩解。一些赞誉自己之辞不便己出,均可借客体道出,比正面说教更加生动形象。作者的牢骚和读者满腹疑问可借学生反诘,由韩愈之答辩释明,有豁然开朗之妙。文笔由板正转曲折,由庄重转轻松,正如林纾《韩柳文研究法》所评:“文不过一问一答,而啼笑横生,庄谐间作,文心之狡狯,叹观止矣”。 ☚ 夹叙夹议法 曲折翻驳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