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伦理学原理批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伦理学原理批语毛泽东于1917至1918年读德国近代伦理学家泡尔生《伦理学原理》时,在书中空白处写下的批语。全文12000余字。大部分是对原著某些观点的评论,有引申、发挥,也有批判,借以阐明自己对伦理学的见解;还有一部分是原著内容的提要或注释。集中反映了毛泽东的早期伦理思想。作了“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的最初尝试,强调伦理道德对于改造社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认为“观念造成文明,诚然,诚然。”看到了道德观念的作用,但过分地强调了这一作用,试图从意识形态领域寻找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最终根源,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色彩。批语还强调个人价值,把个人价值置于最高位置。批判了泡尔生的国民大、各人小,国民重、各人轻的思想,指出:“先有各人而后有国民,非各人由国民而发生也.。国民之生命即各人之总生命,乃合各人之生命而成,非各人之生命由国民之生命所派生也。”肯定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都有一定的价值,但价值有大小,其标准不是社会地位和身份,而是人格的高下。还探讨了个人价值的实现问题。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从客观方面来说,对国家“必须再造之”,“改建政体,变化民质,改良社会”;从主观方面来说,认为这是“人为之事”,关键在于个人的主观努力,强调“精神活动之三步骤”,即知、信、行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只要按照“最终之目的”去生活和奋斗,生命的每一天都有价值,个人的全部价值正是一天天有意义的工作来实现的。这些思想对激励人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有助益的,反映了那一时代革命力量的强烈呼声。主张精神个人主义和现实主义。批语中写道,“吾于伦理学上有二主张,一曰个人主义,……一曰现实主义”。所谓“精神个人主义”,即“一切之生活动作所以成全个人,一切之道德所以成全个人,表同情于他人,为他人谋幸福,非以为人,乃以为己。吾有此种爱人之心,即需完成之,如不完成,即是于具足生活有缺,即是未达正鹄。”这种精神个人主义,已不是本来意义上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而是个人主义外壳下的一种高尚的道德理想,包含着提高个人价值的要求。其核心是“利自己之精神”,根本的含义是为人民、为祖国、为真理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并不排斥“利他”,认为“利他”的目的也是利己,而对极端的排斥利他的利己主义则持鲜明的否定和批判态度。关于现实主义,是指自己一生的思想、行为表现及二者的统一。在现实生活中,凡“妥当”的行为,应努力去做;凡“妥当”的思想,应努力实现。现实主义是要充分发达自己身体及精神之能力,各方面“皆达正鹄”。精神个人主义和现实主义是一致的,是精神个人主义的现实,是现实的精神个人主义。精神个人主义是道德修养的根本目标和理想人格,现实主义是达到这一目标和人格的方法和途径,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建立在救国救民的人生目标上的。批语在道德行动上强调奋发励志、一往无前,不怕艰苦、奋斗不息。这是基于对社会、对国家未来前途的辩证认识和坚定的信心。表现了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不畏死的壮阔情怀。此外,批语还阐发了义务和良心等内容。批语尽管反映了毛泽东早期哲学上的二元论和唯心史观以及思想上的矛盾,也没能冲出资产阶级人性论和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的藩篱,但是,他站在爱国主义的立场上,倡导用新的伦理学改造国民和社会,强调个人价值、主张精神个人主义和现实主义,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反映了青年毛泽东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