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伤寒论后条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伤寒论后条辨又名《伤寒论后辨直解》。伤寒类著作。清程应旄撰。十五卷。应旄字郊倩,新安 (今属安徽) 人。程氏研究伤寒学说数年,颇有心得。撰有 《伤寒论赘余》、《医经句测》等。本书成于康熙九年 (1670),因继方有执 《伤寒论条辨》 之后,对《伤寒论》重加编次,故名。书凡礼、乐、射、御、书、数六集。在礼集中首次贬王叔和序例之伪,皆不入卷。从乐集至书集 (一至十二卷)为辨六经病脉证。数集 (十三至十五卷) 为辨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辨汗吐下可不可,以及叙一百一十五方。最后附仲景原文及《伤寒论条辨》、《尚论篇》 的篇次。意在便于后学参阅。每条注文颇为入理,且能前后照应,非浅学所能企及。但书中闲言赘语,无足可取。有康熙十年式好堂刊本,乾隆九年 (1744) 文明刊阁刊本。 伤寒论后条辨书名。又名 《伤寒论后条辨直解》。15卷。清·程应旄撰于1670年。程氏以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内容,根据个人对仲景原文的理解,“条其所条,辨其所辨” (见自序),并以仲景原文及《伤寒论条辨》、《尚论篇》的篇次附于后,便于读者参看检阅。全书注解在前人基础上有一定的发挥。注文前后承接呼应较好,但不够精要,汪琥《伤寒论辩证广注》指出:“闲话太多,举引经史百家之言及歌曲笑谈,无所不至……”是为本书不足之处。 伤寒论后条辨十五卷。清程应旄 (生卒年不详)撰。程应旄字郊倩,新安 (今属安徽)人。约生活于明清之际,清时避兵祸侨居苏州。初攻儒学,后弃儒为医。于伤寒学说研究数年,颇有心得。著有《伤寒论赘余》、《医经句测》等书。此书又名 《伤寒论后辨直解》,撰于康熙九年(1670)。继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喻昌 《尚论篇》之后,对仲景《伤寒论》重加编次,故名。全书分礼、乐、射、御、书、数六集。卷一为礼集,首次贬王叔和序例之伪;卷二至卷十二为乐、射、御、书集,为辨六经病脉证;十三至十五卷为数集,为辨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辨汗吐下可不可,以及叙一百一十五方。最后附仲景原文及《伤寒论条辨》、《尚论篇》的篇次,意在便于后学参考。篇中如平脉、辨脉及可与不可与诸篇均为仲景之言。此书注文颇能自圆其说,且能前后照应,很能给人以启发。然书中亦有行文蔓衍、支离累赘之处。陆懋修曾引 《千金翼方》、巢氏《病源》、陈延之 《小品》、王焘 《外台秘要》为证批评程氏之误。而第四卷论温,教人以麦冬生地为治,为医家门户之见。尽管如此,此书在当时颇为流行,钦定《医宗金鉴》订正 《伤寒论》多采其说。有康熙十年(1671)式好堂刊本,乾隆九年(1744)文明刊阁刊本。 伤寒论后条辨shānghánlùnhòutiáobiàn书名。又名《伤寒论后条辨直解》。15 卷。清·程应旄撰于1670 年。程氏以方有执《伤寒论条辨》为基础, 根据个人对仲景原文的理解, “条其所条, 辨其所辨” (见自序), 并以仲景原文与《伤寒论条辨》《尚论篇》的篇次附于后, 便于读者检阅。全书注解在前人基础上有一定的发挥。注文不够精要, 汪琥《伤寒论辨证广注》指出: “闲话太多, 举引经史百家之言及歌曲笑谈, 无所不至。” 是为该书之不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