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伤寒明理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伤寒明理论

伤寒类著作。❶金成无己撰。四卷。无己有 《注解伤寒论》 已著录。在撰前书之后,为进一步阐发张仲景辨证论治之理,又于正隆元年(1156) 撰成此书。共四万四千字。卷一至卷三,对发热、恶寒、烦躁、心悸等五十证进行了详细分析。卷四方论,对桂枝汤、麻黄汤等二十首常用方进行了分析。论述各证时,先明证家,然后分析病理。在方论中,对每一方剂所用之药,均以 《内经》等医学经典为理论根据,对药物的性质、功能详加阐述。并把各自分散的症状,按类排列。在详述伤寒各种症状的同时,还与类似证进行鉴别,意在使人触类旁通,辨证有途,是学习、研究《伤寒论》 的重要参考文献。有宋刻本,明安正堂刻本,清光绪六年(1880) 扫叶山房刻本。
❷清赵双修辑。一卷。系赵氏所辑《赵双修医书十四种》之一。作者仿成无己所著《伤寒明理论》体例,先列伤寒病证,有发热、头眩、衄血、劳复等约五十则,后有杂论如治病主药诀、诊脉传心诀、病因赋、痰有十因、郁有六名等近二十则。每证述其释名、病机、病因、治法、方剂等。现存光绪二十八年(1902)《赵双修医书十四种》抄本,典藏北京中医研究院图书馆。

伤寒明理论

书名。4卷。金·成无己撰。约刊于1156年。卷1~3扼要地辨析了伤寒50种证候的病象和病理,“使习医之流,读其论而知其理,识其证而别其病,胸次了然而无惑”(本书严器之序)。卷4专论方药,选《伤寒论》常用方20首,强调配伍制使的关系,并以经典医著结合个人体会加以分析。本书为学习《伤寒论》的补充读物。建国后有排印本。

伤寒明理论

书名。金·成无己撰。约刊于1156年。3卷。包括50论。每论一证,包括释义、病因、病理、分型、鉴别及不同的治法等。附《方论》1卷。选常用方20首加以论述,有方义、主治、药理、加减,有时还指出注意事项,颇合实用。今有排印本问世。

伤寒明理论

医书名。宋成无己撰。约刊于1156年。共4卷。卷一至卷三列《伤寒论》病证,由发热始至劳复止共种病证,辨析了各病证的病象和病机。卷四选《伤寒论》方20首,详论各方主治、配伍。本书是学习《伤寒论》的补充读物。

伤寒明理论

三卷。金成无己 (见 《注解伤寒论》)撰。该书成于 《注解伤寒论》之后,是作者研究《伤寒论》的又一卓著成果。该书摘取 《伤寒论》中五十种症候进行了病象、病因、病理及临床施治方面的阐述。辨识精微,言语通俗。如 《咳第二十五》篇云:“伤寒咳者,何以明之?咳者,謦咳之咳,俗谓之嗽者是也。肺主气,形寒饮冷则伤之,使气上而不下,逆而不收,冲击膈咽,令喉中淫淫如痒,习习如梗,是令咳也。……咳之由来,有肺寒而咳者,有停饮而咳者,有邪气在半表半里而咳者。虽同曰咳而治各不同也。”通过鉴别不同病因而导致此症不同表现,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有益借鉴。严器之序中评价此书:“撰述伤寒,义皆前人未经道者。指在定体、分形、析证。若同而异者明之,似是而非者辩之。……所谓真得长沙公 (按:指张机)之旨趣也。使习医者流读其论而知其理,识其证而别其病,胸次了然而无惑。”这可以说是对该书的中肯评价。该书有宋刻本,明安正堂刻本,清光绪六年(1880) 扫叶山房刻本,1955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1957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1959年科技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伤寒明理论

伤寒明理论

中医专著。成无己撰。1144年成书。共4卷。一至三卷扼要地辨析了伤寒50种证候的病象和病理,第4卷专论方药。在方药的论述中,作者选《伤寒论》方20个,并以经典医著为指导,结合个人经验体会,阐述各方药的配伍制使关系。该书历来为医家所推崇,影响极为深远,是学习研究《伤寒论》较好的参考书。

☚ 伤寒说意   伤科常见疾病治疗法 ☛

伤寒明理论shānghánmínglǐlùn

医书。4卷。金·成无己撰。约刊于1156 年。作者扼要地辨析了伤寒50 种证候的病象和病理, 并选《伤寒论》常用方20 首, 分析其主治,强调方药配伍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有排印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3: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