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伤寒总病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伤寒总病论

伤寒类著作。宋庞安时(1042—1099) 撰。六卷。安时字安常,蕲水 (今湖此浠水) 人。幼承庭训,博览《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诸书,尤精于《伤寒论》,深得仲景之奥。作者医德高尚,为人治病十愈八九,治法灵活多变,医名甚著。撰有 《难经辨》、《主对集》、《本草补遗》,然三书均佚。此书成于元符三年(1100)。约八万九千字。卷一载序论并六经诸证。卷二论汗、吐、下、温、灸等法。卷三论结胸、痞气、阴阳毒、狐惑、百合、痞、湿、暍等病。卷四论暑病、时行、寒疫、斑痘等症。卷五论天行温病诸证,及小儿伤寒证等。卷六载伤寒杂方、妊娠伤寒方、伤寒暑病通用刺法、伤寒温热病死生证并差后禁忌等。书末附 《音训》和 《修治药法》 各一卷。所论各证之下有论有方,评脉辨证,随病治疗。庞氏博采前贤各家学说,结合自己经验,对《伤寒论》 作了补充和发挥,是研究《伤寒论》较有影响的著作。有道光三年(1823)黄氏士礼居复宋刻本,一九五六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孙海云《庞安时在医学上的成就》(《新中医》 1982.5.55) 可供参考。

伤寒总病论

书名。6卷。宋·庞安时约撰于1100年。卷1叙述六经分证; 卷2谈汗、吐、下、温、灸等治法; 卷3论析与伤寒有关的一些杂证; 卷4~5列述暑病、寒疫、温病等; 卷6载伤寒杂方、妊娠杂方等。其处方用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参考诸家学说并结合个人实践,有所补充和发挥。是一部研究《伤寒论》较早而有相当影响的著作。建国后有排印本。

伤寒总病论

书名。宋·庞安时(安常)编撰,约成书于1100年,6卷。附音训1卷、修治药法1卷,卷一主论伤寒、温病、暑病的病机、病传、病变、治法等。卷二主论汗、吐、下可不可,及用水用火、和表温里法。卷三谈结胸、痞气等杂病劳复证。卷四谈暑病、时行寒疫、斑痘等。卷五谈天行温病。卷六谈冬夏伤寒和伤寒合并证的杂方等。对《伤寒论》的研究,有一定的贡献。但载药烦杂为其不足之处。

伤寒总病论

六卷。宋庞安时(1042—?)撰。庞安时,字安常,蕲水(今湖北省浠水县)人,自幼随父学医,博览《素问》、《难经》、《灵枢经》、《甲乙经》等书,尤精于《伤寒论》。庞安时多才多艺,曾与苏轼、黄庭坚等著名文人交游,而医名甚著,倾倒淮南。庞安时曾撰有 《难经辨》、《主对集》、《本草补遗》等,此三书均已失传,唯存《伤寒总病论》一书。此书成于元符三年 (1100),有黄庭坚序、苏轼回帖各一。卷一首列叙论一篇,阐述了作者的学术思想,认为治伤寒主要应从病因入手,并结合体质、地理、气候等进行探讨;然后阐述六经诸证。卷二阐述汗、下、水、吐、灸、火、温等疗法适应与禁忌诸证。卷三论结胸、痞气、阴阳毒、狐惑、百合及痓、湿、暍等伤寒杂证。卷四论暑病、时行、寒疫、斑痘等证。卷五论天行温病诸证及小儿伤寒证等。卷六为伤寒杂方,妊娠杂方,伤寒刺法,伤寒、热病、温病死生候,差后禁忌等,并解仲景脉说、解华佗内外实说、辨论、上苏子瞻端明辨伤寒论书。书中内容不仅限于伤寒,还论及温病,又及内、妇、儿科诸证。有论有方,随证施治。书中特别将颇具流行性、传染性的温病与一般广义的伤寒加以区别,主张二病分治。此书对温毒五大证的治法遣方富有特色,为后世所重。此书博采传统典籍精华,对《伤寒论》加以补充发挥,实为研究《伤寒论》的一部重要著作。此书后附《伤寒论音训》一卷,《修治药法》一卷,均为庞安时门人董炳编。有黄丕烈藏宋刊本,清道光三年(1823)黄丕烈士礼居仿宋刊本,1956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198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点校本。

伤寒总病论shānghánzǒngbìnglùn

书名。6 卷。宋·庞安时约撰于1100 年。卷一叙述六经分证; 卷二谈汗、吐、下、温、灸等治法; 卷三论析与伤寒有关的一些杂症; 卷四至五列述暑病、寒疫、温病等; 卷六载伤寒杂方、妊娠杂方等。其处方用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参考诸家学说, 并结合个人实践, 有所补充和发挥。是一部研究《伤寒论》较早而有相当影响的著作。新中国成立后有排印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10/6 5:5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