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传记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传记片

传记片

以描写某一名人,如科学家或领袖人物的生平事迹为内容的文献纪录片和传记故事片。传记故事片是电影艺术家以某一名人的生平事迹为材料,经过选择、取舍和再创造编制而成的。它要求塑造鲜明生动、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创作中允许有一定的虚构和想象,但主人公的生平事迹和涉及到的一些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应有历史根据。如苏联影片《驯火记》,我国影片《李四光》,均属此类。

☚ 歌剧片   体育片 ☛
传记片

007 传记片

以著名的真实人物的生平事迹为依据,用传记形式拍摄的描述其生活经历、精神面貌、功勋业绩及其历史背景的故事片。新中国成立前,人物传记片很少生产,乏善可陈。50年代,开始尝试拍出 《赵一曼》、《董存瑞》、《李时珍》等几部传记片。新中国第一部音乐传记片《聂耳》通过一个人表现一个时代,把聂耳的音乐创作作为贯穿全片的中心线索,通过音乐创作的发展来完成聂耳形象的塑造。《林则徐》在人物刻画上追求意境的创造,在意境中烘托人物的感情,继承中国古典文艺的传统,对民族风格进行了探索。60年代,拍出了记述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光辉事迹的《雷锋》和塑绘银幕画廊中最富光彩的国际主义战士艺术形象的《白求恩大夫》。70年代根据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事迹创作的《吉鸿昌》,概括科学家事迹创作的《李四光》都不失为传记片的精心之作。80年代的传记片数量大增,质量又跃上一个新台阶。《秋瑾》、《谭嗣同》,特别是《廖仲恺》、《孙中山》顺应了80年代中国影坛兴起的求真浪潮,力求以纪实风格忠实地再现历史人物原貌,在电影语言现代化的探索上进入宏观的领域,标志着对传记片美学底蕴开掘的成熟。《廖仲恺》,既展示了廖仲恺的政治生涯,又揭示了他的感情生活和个性,使这一政治人物的形象富于人性的光彩。在《孙中山》里,作者的主体意识和历史客体之间相统一,用情绪结构、写意手法使影片达到较深的思想内涵和较强的历史概括力。中国传记片的贡献在于以志士仁人和智者先贤的光辉形象,多视角地呈示出中华民族深层文化心理结构中的优异的素质。

☚ 惊险片   历史片 ☛
传记片

传记片

所谓传记片,就是以历史上杰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迹为题材,用传记形式拍摄的影片。传记片所描述的是各个著名人物的生活经历、性格特征以及与其有着重大关系的历史事件,着重表现的是某个历史人物的高尚品格和他为人类作出的贡献。
传记片与一般故事片不同,它在情节结构上严格受到人物本身事迹的制约,即必须根据真人真事描绘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传记片虽然强调真实,但必须有所取舍,突出重点,在历史材料的基础上允许想像、推理、假设,并做合情合理的润饰。优秀的传记片由于翔实的叙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因此具有独特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国产人物传记片《廖仲恺》剧照
传记片所表现的人物务必是真有其人,陈述的事迹也一定是确有其事。由于他的特殊身份和在历史上的影响,大多为人们所熟悉。所以,传记片中的人物性格、习惯性情、精神风貌及其自身所固有的时代特征,必须无懈可击。
传记片的最大原则就是真实。由于表现的是真人真事,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和人物面目便成了最起码的要求。所以,传记片首先要经得住历史的推敲。在严格忠实于史实的前提下,传记片允许有多种风格样式。也就是说,表现历史人物,可以是生平式的,也可以是片断式的,可以是人物一生中的一个点,也可以是该人物的多个侧面。
如中国影片《孙中山》,是生平式的传记片;中国影片《林则徐》,是以历史事件为背景的传记片;前苏联影片《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二十六天》,是片断式的传记片;中国影片《董存瑞》,是表现人物生命中的一个点的一种传记片样式。

☚ 科幻片   历史片 ☛

传记片

biographical film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