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伏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屏息 屏息屏(屏气) 驻气 迸气 伏气 累气 累息 迸息 闭息 ☚ 气息 喘气 ☛ 服气 服气伏气 输气 服形 服劲 另见:相信 敬仰 崇拜 ︱不服 ☚ 服气 心服 ☛ 伏气病证名。又称伏气温病。《伤寒论·平脉法》: “师曰: 伏气之病,以意候之……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成无己注: “冬时感寒,伏藏于经中,不即发者,谓之伏气。”(见《注解伤寒论》)伏气之说源出 《内经》。如《素问·生气通天论》: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又如《素问·热论》: “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关于邪气伏藏的部位,各家说法不一。晋·王叔和《伤寒例》认为:“中而……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发为温病,至夏发为暑病。”宋·成无己认为邪“伏藏于经(脉)中。” 明·吴又可认为邪伏募原 (见《温疫论》)。清·王孟英认为: “若伏气温病,自里出表,乃先从血分而后达于气分。”(见《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伏气之说为温病所重视,特别是王孟英更为强调,把温病分为外感温病和伏气温病两大类。后世认为,凡初起不见表证,而先见里热甚至血分热证者为伏气温病,例如春温与伏暑之类便是。 伏气❶感邪而不即病,伏而后发。 伏气fúqì病邪潜伏体内, 经过相当时间才发作的病症。见《伤寒论·伤寒例》。郁热内发, 最易伤阴。病变部位有深有浅, 有发于少阳、阳明、少阴和厥阴等经的不同。邪郁越深, 病情越重。发病时由里达表, 病程常缠绵多变(见《温热经纬》)。 伏气fú qì❶latent pathogenic factor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