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涛 伍子涛wǔzǐtāo┃┃━ 怒涛。伍子,即春秋吴国大臣伍子胥。太宰伯嚭因受越国厚赂,谗子胥于吴王,吴王令子胥自杀,子胥谓舍人曰:“抉吾眼悬诸东门,以观越人之入东吴也。”后九年,吴灭。唐·李德裕《述梦》诗:“地接三茅岭,川迎伍子涛。” ☚ 百谷王 伍胥潮 ☛ 伍子涛借指钱塘江潮。唐李德裕《述梦四十韵》: “地接三茅岭,川迎伍子涛。” ○ 伍胥潮 伍子涛见【伍胥潮】。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水部 > 溟海 > 伍子濤 伍子濤 wǔzǐtāo 亦稱“胥濤”、“伍胥濤”。怒濤、怒潮的代稱。《越絶書·德序外傳記》載,伍子胥忠言直諫,反被吳玉賜死,抛尸江中,“乃有遺響,發憤馳騰,氣若奔馬,威凌萬物,歸神大海。”後人遂以怒濤爲子胥憤氣所致,故稱。唐·李德裕《述夢詩四十韻》:“地接三茅嶺,川迎伍子濤。”自注:“[伍子濤]代稱海濤,是伍子憤氣所作。”《宋史·河渠志七》:“惟是淛江東接海門,胥濤澎湃。”元·黄伯厚《臘社歌餘》詩:“應是錢塘醉未醒,翻海胥濤騁游戲。”明·馬鑾《曹娥》詩:“千載魚龍知志氣,江聲直接伍胥濤。”參閱宋·魯應龍《閑窗括異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