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帕尔汗1734—1788清乾隆皇帝之妃。史称“容妃”,俗谓“香妃”。出生叶尔羌(今莎车)。1760年随其叔、兄进京。同年,被选入皇宫,册封“和贵人”。翌年,晋升为“容嫔”。1771年晋升为“容妃”。后病死宫中。葬于河北省清东陵裕妃园寝。其棺木上有手书的阿拉伯文经文。 伊帕尔汗1734—1788一作“季帕尔汗”,习称“香妃”。新疆维吾尔族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的后裔。世居叶尔羌(今莎车)。父阿里和卓。与大小和卓木不同曾祖,分属两支。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军平定大小和卓木叛乱时, 因其家族配合平叛有功, 于二十五年随全家奉召进京,被召入宫,时年二十七岁。初封为贵人,后册封为容妃,备受乾隆宠爱,其家族也倍受优遇,亲属皆有册封,定居京师。五十三年病故。葬于今河北遵化清东陵乾隆裕妃园寝(即纯惠皇贵妃园寝)内。现存故宫博物院档案中的“容妃遗物摺”为研究香妃家族的重要史料。今新疆喀什的*阿帕克和卓麻扎,相传有其小坟,实无根据。 伊帕尔汗1734—1788清乾隆帝贵妃。一称季帕尔汗。原名买木热·艾孜木。相传其遍体生香,维吾尔语称“伊帕尔汗”,故俗称香妃。维吾尔族。新疆叶尔羌(今莎车)人。伊斯兰教白山派阿里和卓女,清辅国公图尔都妹。乾隆二十五年(1760)春,因叔、兄等参加平定大小和卓木布拉呢敦、霍集占之乱有功,奉召移居北京。寻入宫,封贵人。次年,册嫔。三十三年(1768),晋贵妃,备受宠遇,称容妃。死后葬河北遵化县清东陵裕妃(即纯惠皇贵妃)园寝。民间盛传新疆喀什阿帕克和卓墓有其坟,实系讹传。现存故宫博物院“容妃遗物折”,为研究其家世的重要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