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任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任颐 472 任颐1840—1896初名润,字小楼,后改字伯年。近代画家。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孤,事母孝称。曾任太平天国义军旗手。父松云为民间肖像画师,颐继家传,早年又师从任熊、任薰兄弟。人物、花卉、禽兽、山水皆精妙。作品以千计。人物花鸟仿宋人双钩法,赋色秾厚,颇近老莲,又取法陈淳、朱耷、华喦等诸家之长,取民间艺术之精华,融西画之合理因素,兼收并蓄,未及壮年,已才华横溢,名重大江南北。人物画,摄取题材广泛,有历史、神话故事,又有贫苦百姓生活之描绘。肖像画,“勾勒取神,不假渲染”,“如镜取影,妙得神情”。花鸟画,构图千变万化,随心所欲,如意点染,生意盎然,设色淡雅,清新明快。其画,技法灵活多变,工笔细而有神,写意泼辣豪放,超脱“形”、“法”之缚,进入“无法为法”之境地。书法多参画意,奇警不凡。与任渭长、赵之谦、虚谷、吴昌硕等同称“海上画派”。在中国近代画坛影响甚大。存世之作甚多,如 《高邕小像》(藏上海博物馆)、《任薰肖像》(藏中国美术馆)以及《关河一望萧索》、《树阴观刀》、《苏武牧羊)、《春桃乳燕图》等。 ☚ 赵之谦 吴昌硕 ☛ 任颐 任颐1840~1896清末画家。初名润,字小楼,后改字伯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父鹤声,字淞云,工写照。任伯年从小得家父指教。少年时曾为太平军旗手。后在上海摆摊卖画巧遇任熊,被收为弟子。中年起便寓居上海,以卖画为生。由于买画主顾身份不同,口味不一,为适应不同人的需要,故艺术手法多变。主要取法陈洪绶、华嵒 。擅画花鸟、肖像。重视写生,勾勒、点簇、泼墨,刷色交施互用,别具一格。赋色明快,形象生动活泼,人物肖像,浅描淡染,笔墨不多而能传达对象神情。山水画、塑像亦佳,影响甚大(见彩色图版)。 ☚ 郑燮 佛门造像 ☛ 任颐 任颐1840—1896Renyi清末画家。初名润,字小楼,后改字伯年,浙江山阴人。父亲声鹤是位民间艺人,任颐幼年曾得其指教,后遇任熊,被收为弟子,继从任熏学画;中年起寓居上海卖画。擅画花鸟,重视写生,作画取法陈洪绶、华嵒,钩勒、点簇、泼墨互用,别具一格。赋色鲜活明丽,形象生动活泼。兼工人物,尤精肖像画,浅描淡染,笔墨不多而得神情。亦能画山水。在江南一带影响甚大。其传世作品 《三友图像》为任伯年最成熟时期的肖像画代表作。画中三人席地团坐,背后左侧置一圆榻、一画筒,堆以书卷画轴。中坐者为曾凤寄,左向坐为朱锦堂,右向则是画家本人。三人皆僧衣,神情自若,而志气昂藏,形于笔端。时晚清政治腐败,社会正面临大动荡,任伯年绘制三友图,脱去头巾,僧衣而坐,大有书画寄志的深意。全图用笔简练,全以线勾,略施淡彩,神完气足。衣纹多折,纵横迭出,似山石之皴笔,大有岿然独坐之意。面部肖像也注重用笔线,有别于明清以来的肖像画,而是融入了民间白描写真和西洋的铅笔速写画法,人体结构比例准确而充实,又不失中国气派。任伯年的传世作品还有《紫藤翠鸟图》、《寒酸尉象》、《关河一望萧索》、《寒林牧马图》、《逆风》等。 寒林牧马图 任伯年 ☚ 虚谷 吴友如 ☛ 任颐1840—1896清末画家。初名润,字小楼,后改字伯年。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早年学画得到任熊、任薰指点,中年曾于上海卖画。所画题材极为广泛,擅长花鸟,重视写生,笔墨多变,构图新巧,色彩明丽,形象生动,富有诗情画意。所作人物画,寥寥数笔,自得神情,着墨不多而力有余,对传统人物画和花鸟画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代表作品有《女娲炼石图》等。 任颐 任颐1840—1896清末画家。字伯年,初名润,号次远,别号山阴道人,室号颐颐草堂。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后迁居上海。为书画世家,与其叔任熊、任薰、堂弟任预合称“四任”,形成上海派画家中坚,影响近代画坛,其女任霞亦为清末、民国初年有名女画家。任颐为人率直潇洒,不修边幅;人物、肖像、山水、花鸟无所不精,为全才型画家。尤精于传神写照,白描,写生,重精神刻画,造型准确,用笔多变,后得朱耷画册,悟其笔法;又进徐家汇图画院刘德斋学西洋素描画法,技艺益进。人物仿宋人双钩,赋色浓丽;山水疾起捉笔,淋漓尽致,气象万千。其画风趋于奔逸,形成雅俗共赏、明快温馨的写意格调,不愧为近代画坛巨匠。《三友图像》(纸本淡设色,藏故宫博物院)为其肖像画代表作。《承天夜游图》(纸本设色,藏中国美术馆)是以苏东坡名篇《记承天寺夜游》的意境,以画来抒写诗情的。《牡丹双鸡图》收入日本《支那名画宝鉴》;《宣和芭蕉图》、《人物册》收入《南国大成》;此外还有晚年作品《壮心不已图》、《墨笔人物山水册》等传世。 ☚ 郎士宁 吴昌硕 ☛ 任颐1840—1896清末杰出画家。初名润,字伯年,号小楼。浙江萧山人,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寓居上海。早年在笺扇庄任职,后从其叔任熊、任薰学画。善画人物、花卉、翎毛、山水,尤工肖像画。师法陈洪绶,兼受朱耷影响。技法上勾勒、泼墨、细笔、阔笔都能运用自如。作品极多,题材宽广,表现手法多样、格调生动清新。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 曾为上海小刀会的点春堂作《观刀图》,颇有影响。另有《苏武牧羊图》、《九老图》流传极广。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