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以邻为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以邻为壑 白圭①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②。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孟子·告子下》) 注释 ①白圭(公元前370年——前300年):名丹,战国时人,曾在魏国做官,后来到齐国、秦国经商。《汉书》说他是“天下言治生者祖”,即是经营、生产的始祖。他曾提出“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经商理念。据《韩非子·喻老》记载,白圭治水的方法不是疏导而是筑堤塞穴。②洚(jiàng)水:洚,大水泛滥。洚水,洪水。 【译文】 白圭丹说:“我治理水患的能力超过了夏禹。” 孟子说:“你错了。大禹治水,是依据水性(自然往下流)。因此大禹是以低洼的四海为沟壑(引导水往那里自然流淌),而今你是强筑高堤以邻国为沟壑(强行让水往那里流淌)。水逆性而行,就是泛滥之水。泛滥之水,就是洪水;洪水是仁人君子所厌恶的。你错了。” 感悟 你以邻为壑,邻人也会以你为壑啊。那么我们邻与邻之间,就难免沟壑连连了。其实,说“他人是地狱”,自己就变成天堂了吗?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我们应当以邻为友,与邻为善。这是我们为人的原则,也是为国的原则。 以邻为壑 壑: 山沟、大水坑。原意是把邻近的国家当作排水的沟壑。语出《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为壑。” 相传在中古时代,有一个名叫大禹的部落首领,他奉舜的命令治理洪水。由于他深入实际,认真吸取前人治水的经验教训,用疏导的办法,兴修水利,造福于民,因此被后人传为美谈。 到了战国时期,有一个叫白圭的人,他在任魏惠王的大臣时,也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于是就自以为了不起。一次路遇孟子时,他得意地说:“你看我在治理水患方面比大禹还要强吧?”孟子说:“你错了。大禹治理水患,是顺乎水的规律而进行的,所以,他用疏浚河道的办法使水流注到四海中。如今你却采取修筑堤防的办法,使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你这样做,凡是有仁爱之心的人都是非常反对的。” 后以“以邻为壑”比喻把困难和祸害转嫁给别人。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嫁祸于人;以邻为壑 异 嫁祸于人 嫁:转嫁,转移。把灾祸转嫁给他人,亦指把罪责推给别人。直陈性成语,较直截浅显。 例 直到目前为止,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是藕断丝连。刘登华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嫁祸于人。(梁斌《翻身记事》)吴长福,我太恨你了,你干吗帮着袁新枝嫁祸于人呀!(王蒙《青春万岁》) 以邻为壑 壑:深沟。把邻国当作排泄洪水的沟壑。比喻把困难、灾祸转嫁给他人。语出《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为壑。”比喻性成语。较典雅含蓄。 例 谁要是对别人的困难不管,别人要调他所属的干部不给,或以坏的送人,“以邻为壑”。全不为别部、别地、别人想一想,这样的人就叫做本位主义者。(《毛泽东选集·整顿党的作风》)杨嗣昌既是以邻为壑,攻讦、陷害同僚的参加者,也是这种无德行径的受害者。(杨勇《崇祯帝倚为干城的杨嗣昌》) 同 都可表示把祸害转嫁给别人的意思。都常作谓语,亦作定语。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以邻为壑 【出处】:《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故事】:战国时,有个名叫白圭的人,曾经用筑堤堵水的方法治过一些小水患,便因此自满起来。有一天,白圭洋洋自得地对孟子说:“我治水的本领比大禹强。”孟子反驳他说:“你错了。大禹治水是顺乎水的本性,使水流入四海,而你治水却是‘拿邻国当做你储水的沟壑’,让水流入邻国,给邻国造成灾难。这是有仁爱之心的人所厌恶的。你错了。” 【意思】: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壑:沟。比喻只图自己的私利,把困难、祸害转嫁给别人。 【古例】: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谁要是对别人的困难不管,别人调他所属的干部不给,或以坏的送人,‘以邻为壑’,全不为别部、别地、别人想一想,这样的人就叫做本位主义者。”
以邻为壑 白圭②曰:“丹之治水也,愈③于禹④。”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⑤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⑥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⑦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 吾子过矣。” —— 《孟子·告子上》 【注释】 ①壑:聚水的深谷。②白圭:名丹,字圭,战国时人。③愈:超过,胜过。④禹:姓姒,名文命。古代部落首领,曾奉舜命治理洪水十三年,因治水有功做了部落联盟领袖。⑤道:规律。⑥吾子:古代对对方的尊称, 此指白圭。⑦洚: 大水泛滥。 【意译】 白圭说:“我治理洪水的本事,超过了古代的大禹。”孟子说:“您错了!大禹治水,是按照水流的规律,因此把四海作为蓄水的沟壑。而您却把邻国当作蓄水的沟壑。水一旦被堵得倒流,就会变成洪水泛滥成灾,这样做是有德性的人所反对、痛恨的。您完全错了!” 【解说】 “以邻为壑”,其实质就是损人利己,可是白圭不仅不以为耻,反而洋洋自得,到处吹嘘他治水的本领。随着私有制的建立,自私的观念也随之产生了。人有私心,这并不足为奇,但是人的自私毕竟要有一个限度,如果只顾自私自利,而根本不考虑别人的权益,甚至像白圭那样公开以损人达到利己的目的,这样就会陷自己不义之中,也正是孟子所说的是“仁人之所恶也”。不过,尽管儒墨之流极力提倡“仁义”、“兼爱”等,他们想借助道德的力量对社会上种种自私现象进行干涉,但这种干涉的效应往往不尽人意,白圭不会因为听了孟子的批评就幡然悔过,他照样可以我行我素,甚至还会变本加厉。道德的约束仅在于对人心灵的制压,但是如果人一旦利欲熏心,他的心灵中已经不存在道德的观念,道德的力量就会成为一种虚无。所以,对待白圭之流,光有道德的批评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法律的干涉。如果有了健全的法律,白圭的自私行为就不会这样容易得逞。雨果说:“对人民来说,唯一的权力是法律。对个人来说,唯一的权力是良心。”如果个人良心的作用已经不存在,那么就只有依靠法律的力量。也许,法律并不能彻底消灭人类的自私,但是,它毕竟能有效地防止和控制人类的自私。 【相关名言】 利己的最先灭亡。他自己活着,并且为自己而生活。如果他的这个“我”被损坏了,那他就无法生存了。他的前面一片昏暗,只有利己主义和注定的悲哀。 ——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以邻为壑比喻把困难、灾祸转嫁他人。清魏源《湖广水利论》: “数垸之流离,与沿江四省之流离,孰重孰轻? 且不但以邻为壑而已。” 以邻为壑yǐlín-wéihè壑: 山沟、大水坑。原意是把邻近的国家当作排水的沟壑。语出《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为壑。” 以邻为壑把邻国当成沟壑,将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比喻只图己利,把困难或灾祸转嫁到别人头上。《孟子·告子下》:“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清魏源《湖广水利论》:“数垸之流离,与沿江四省之流离,孰重孰轻? 且不但以邻为壑而已。” 以邻为壑yǐ lín wéi hè壑,山沟。《孟子·告子下》:“白圭曰:‘丹(白圭)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把邻国当作排泄洪水的沟壑。比喻把困难灾祸转嫁于他人。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谁要是对别人的困难不管,别人要调他所属的干部不给,或以坏的送人,‘以邻为壑’。全不为别部、别地、别人想一想,这样的人就叫做本位主义。” 以邻为壑壑:山沟或大水坑。把邻国作为排水沟。比喻只顾自己利益,把灾祸、困难推给别人。战国时,有一个名叫白圭的人,他曾采用筑堤堵水的办法治理过一些小水患,便自以为了不起。有一次,他得意地在孟子面前夸耀自己说:“大禹治水还不如我呢!”孟子反驳他说:“你搞错了。大禹治水,把水引向四海,而你老兄只是一味地筑堤堵截,这样洪水就全跑到邻国去了。你把邻国当作排水沟,好心人是干不出这种事来的。”(见《孟子·告子下》) 以邻为壑 以邻为壑把邻国当成泄洪的沟壑。比喻只顾自己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壑(hè):沟壑。 ☚ 徇私舞弊 自私自利 ☛ 转移罪责 转移罪责嫁罪 ☚ 转嫁 不认真 ☛ 以邻为壑yǐ lín wéi huòuse one’s neighbour’s field as a drain—shift one’s troubles onto others; dump rubbish in the neighbour’s yard; play beggar-my neigbour; seek one’s own interests at the expense of others 以邻为壑yi lin wei heuse one’s neighbour’s field as a drain—shift one’s troubles onto others 以邻为壑use the neighbor’s field as a drain (or an outlet for one’s overflow)—shift one’s troubles onto others;benefit oneself at the expense of others 以邻为壑yǐ lín wéi hè壑:沟。把邻国当成大水坑和排水沟,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比喻把灾祸、困难转嫁给别人。shift one’s troubles onto others, do harm to a neighbour 以邻为壑yǐ lín wéi hè【解义】壑:山沟,大水坑。把邻国当作排泄本国洪水的深沟。比喻只顾自己的利益,把困难或灾祸转嫁给别人。 以邻为壑yǐ lín wéi hè以邻国为沟壑,把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后形容损人利己者。《孟子·告子》:“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以邻为壑战国时代,洪水成灾。这时有一个名叫白圭的人,自称是水利专家,专治洪水。一传十,十传百,许多地方都来请他治理洪水。 以邻为壑yǐ lín wéi hè【释义】比喻把自己的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以邻为壑yǐ lín wéi hè壑:沟。拿邻国当作排泄洪水的沟壑。比喻把困难、灾祸等转嫁给他人。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片面强调经济工作中的地区、部门的行政划分和管辖,以至画地为牢,~。” 只顾自己的利益,把困难或灾祸转嫁别人以邻为壑格式 比喻式。 嫁祸于人jià huò yú rén以邻为壑 以邻为壑yǐlín-wéihè《孟子·告子下》:“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壑:坑谷,深沟。把邻国当作排泄本国洪水的大水坑。后以“以邻为壑”指把困难、灾祸转嫁于他人。 以邻为壑yǐ lín wéi hè解释 壑:山沟;水坑。原指将邻国当作排泄洪水的大水坑。后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 以邻为壑yǐ lín wéi hè❶ 原指把邻国当作排泄洪水的深沟。《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以邻为壑yǐ lín wéi hè【解义】 壑:山沟,大水坑。把邻国作为排泄本国洪水的深沟。比喻只顾自己的利益,把困难或灾祸转嫁给别人。 以邻为壑yǐ lín wéi hè邻: 邻国。壑: 山沟。拿邻国当作大沟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困难、灾祸转嫁给他人。宫达非《纪念孔子的现代意义》:“中国的传统道德告诉我们,不要乘人之危,不要~。” 以邻为壑yi lin wei he壑:山沟。把邻国当成泄洪的沟壑。比喻极端自私,把困难、灾祸转嫁给别人。语本《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以邻为壑yǐlínwéihè壑:深沟,大水坑。原指拿邻国当做排洪的大坑。今比喻把自己的困难或灾祸转嫁给他人。《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6342【以邻为壑】yǐ lín wéi hè把邻国当作排洪的大水沟。比喻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壑:沟壑,大水沟。 以邻为壑yǐlín-wéihè〔偏正〕 壑,山沟、大水坑。把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孟子·告子下》里批评自夸善于治水的白圭说:“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后用“以邻为壑”比喻转嫁灾祸或困难给他人。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谁要是对别人的困难不管,或以坏的送人,‘~’,全不为别部、别地、别人想一想,这样的人就叫做本位主义者。” 以邻为壑;嫁祸于人 以邻为壑;嫁祸于人yǐ lín wéi hè;jià huò yú rén【上】壑:山沟,大水坑。原指把邻国当作排洪的大水坑。现比喻只顾自己利益,把困难或灾祸转嫁给他人。朱铁志《勇敢地抬起脚步》:“而过去岁月那种以邻为壑、卖友求荣的荒唐经验,更是使人很容易认同‘他人即是坟墓’的判断。” ☚ 言清行浊;外宽内忌 倚势挟权;生事扰民 ☛ 以邻为壑yǐ lín wéi hè《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为壑。”以:把。邻:邻国。为:作为。壑:沟壑,大水坑。即把邻国当作排泄水的沟壑。比喻只顾自己,把困难或祸害转嫁于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