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以羊易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以羊易牛 以羊易牛古代寓言。见《孟子·梁惠王上》。写齐宣王坐在大殿上,有一个人牵着一头牛从殿下走过。齐宣王看到了,问道:“牵牛到哪儿去?”回答说:“将拉去宰了祭钟。”齐宣王说:“把它放了吧,我不忍心看它那哆嗦的样子,它毫无罪过却被送到屠宰场去。”那人便道:“那么就此废除祭钟这一仪节吧。”齐宣王却说:“这怎么可以废除呢?就用只羊代替它吧!” ☚ 乞食墦间 学弈 ☛ 以羊易牛 王①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②。”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③,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 ①王:指梁惠王。②衅(xin)钟:古代新钟铸成,杀牲用血涂填钟上之砂眼,叫做衅钟。③觳觫(hu su):恐惧战慄的样子。 【意译】 梁惠王坐在庙堂上,有人牵着牛从堂下走过。梁惠王看见了,问道:“将牛牵到哪里去?”回答说:“将要杀了它,用它的血涂钟。”梁惠王说:“放掉它吧!我不忍心看它那恐惧战慄的样子,像这样没有罪就被杀死。”牵牛人回答说:“那么就不用涂钟了吧?”梁惠王说:“怎么能不涂钟呢,用羊去替代牛吧。” 【解说】 牛为生命,羊亦为生命,生命本无高下尊卑之分。齐宣王因为看到了牛临宰前的恐惧之状,便动了恻隐之心,欲放牛一条生路。看来,齐宣王是爱惜生命的。但当齐宣王最后以羊易牛时,他的所谓仁爱之心又到何处去了呢?羊何罪之有,却无辜地充当了牛的替死鬼,难道因为齐宣王没有看到羊临死前痛苦的惨状,就可以闭着眼睛,让一个生命悄悄地在屠刀下死亡吗?难道齐宣王不看到杀生,就能使仁心充塞于胸膺吗?“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假如齐宣王真的爱惜生命,那么只要“废衅钟”,就可以保全天下生灵,又何必去“以羊易牛”呢?如果要衅钟,“则牛羊何择焉”。而齐宣王却要以“羊易牛”,这样一来,非但见不到齐宣王的仁爱之心,反而从中暴露了他所谓“仁术”的虚伪性和欺骗性。齐宣王之“仁”, 不过是“眼仁”, 而不是心仁, 只是“牛仁”, 而不是生灵之仁, 鲁迅先生曾借狂人之口,指出在那一页页“仁义道德”的背面,都藏着“杀人”两字, 这无疑是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最深刻的揭露。对于封建专制统治者来说,“仁爱”不过是欺骗百姓的幌子,只要能维持自己的统治,只要能满足自己的骄奢淫乐,又何必去真的实施什么仁爱。或者有时表面上也做出几分善举,好让一些善良的百姓受骗上当,究其实质,不过是玩弄花招而已。正如齐宣王终不愿“废衅钟”,封建专制统治者又何尝愿意放下杀人的屠刀,立地成佛! 【相关名言】 国王之中, 很少有哪一个是不应被人们推翻的。 ——法国·拿破仑 大家都知道,甚至手枪也不是要来装饰客厅,而是用来杀人或自杀的, ——更不能设想那些战舰、潜水艇、坦克车和诸如此类是为了世界旅行的目的而使用的。 ——苏联·高尔基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以羊易牛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 曰: ‘牛何之?’对曰: ‘将以衅钟。”王曰:“舍之, 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废也, 以羊易之。’” 【故事】: 有一次, 孟子跟齐宣王谈论治国之道。齐宣王问:“国君要有怎样的仁德, 才能王天下呢?”孟子回答说: “只要爱护人民, 就能王天下, 而且是天下无敌的。”齐宣王又问:“象我这样的人能做到爱护人民吗?”孟子说:“可以的。”接着, 孟子讲了这样一件事: 我听大臣胡龁说过, 有一天, 大王坐在朝堂上, 有个人牵牛走过堂下。你见了就问,这头牛牵去派什么用场?那人说拿去宰了用牛血涂抹新钟的缝隙。你说, 放过它吧, 我不忍心看它就死的惨相, 更何况它是无罪的。那人又问, 新钟就不涂抹了吗。你说,新钟怎能不涂抹呢?你用羊换牛吧。最后, 孟子问是否有过这桩事。齐宣王点头称有。孟子这才说:“有了这种慈悲心, 就足以王天下了。”齐宣王听了很得意。 【意思】: 用羊子替换牛。比喻以此代彼。 【古例】: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 “东床已招佳选, 何知以羊易牛; 西邻纵有责言, 终难指鹿为马。”
以羊易牛 王①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②。”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③,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 ①王:指梁惠王。②衅(xin)钟:古代新钟铸成,杀牲用血涂填钟上之砂眼,叫做衅钟。③觳觫(hu su):恐惧战慄的样子。 【意译】 梁惠王坐在庙堂上,有人牵着牛从堂下走过。梁惠王看见了,问道:“将牛牵到哪里去?”回答说:“将要杀了它,用它的血涂钟。”梁惠王说:“放掉它吧!我不忍心看它那恐惧战慄的样子,像这样没有罪就被杀死。”牵牛人回答说:“那么就不用涂钟了吧?”梁惠王说:“怎么能不涂钟呢,用羊去替代牛吧。” 【解说】 牛为生命,羊亦为生命,生命本无高下尊卑之分。齐宣王因为看到了牛临宰前的恐惧之状,便动了恻隐之心,欲放牛一条生路。看来,齐宣王是爱惜生命的。但当齐宣王最后以羊易牛时,他的所谓仁爱之心又到何处去了呢?羊何罪之有,却无辜地充当了牛的替死鬼,难道因为齐宣王没有看到羊临死前痛苦的惨状,就可以闭着眼睛,让一个生命悄悄地在屠刀下死亡吗?难道齐宣王不看到杀生,就能使仁心充塞于胸膺吗?“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假如齐宣王真的爱惜生命,那么只要“废衅钟”,就可以保全天下生灵,又何必去“以羊易牛”呢?如果要衅钟,“则牛羊何择焉”。而齐宣王却要以“羊易牛”,这样一来,非但见不到齐宣王的仁爱之心,反而从中暴露了他所谓“仁术”的虚伪性和欺骗性。齐宣王之“仁”, 不过是“眼仁”, 而不是心仁, 只是“牛仁”, 而不是生灵之仁, 鲁迅先生曾借狂人之口,指出在那一页页“仁义道德”的背面,都藏着“杀人”两字, 这无疑是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最深刻的揭露。对于封建专制统治者来说,“仁爱”不过是欺骗百姓的幌子,只要能维持自己的统治,只要能满足自己的骄奢淫乐,又何必去真的实施什么仁爱。或者有时表面上也做出几分善举,好让一些善良的百姓受骗上当,究其实质,不过是玩弄花招而已。正如齐宣王终不愿“废衅钟”,封建专制统治者又何尝愿意放下杀人的屠刀,立地成佛! 【相关名言】 国王之中, 很少有哪一个是不应被人们推翻的。 ——法国·拿破仑 大家都知道,甚至手枪也不是要来装饰客厅,而是用来杀人或自杀的, ——更不能设想那些战舰、潜水艇、坦克车和诸如此类是为了世界旅行的目的而使用的。 ——苏联·高尔基 以羊易牛❶比喻以甲代乙。清李渔《怜香伴·拷婢》: “你说的话虽不是指鹿为马,却也是以羊易牛。” 以羊易牛易:改换。拿羊换牛。后用以比喻玩弄花样,以假代真。战国时,有人牵着一头牛从齐宣王殿前走过,准备杀掉祭钟。齐宣王不忍看到牛死的惨状,便让人把牛牵了回去。他又不愿废弃祭钟的礼仪,于是让人把牛换成了一只羊。孟子不满地说:“如果真是出于哀怜之心,那么羊和牛其实是一样的,又何必去改换呢?”(见《孟子·梁惠王上》) 代替 代替代(~人;代换;顶代) 替(替代;~班;~工) 折过 顶名 顶挡 另见:调换 替换 事物 工作 责任 代替的人 ☚ 代替 接替 ☛ 以羊易牛yǐ yáng yì niú【解义】易:换,代替。用羊来换牛。比喻以此替彼。 以羊易牛yǐ yánɡ yì niú❶ 原指用羊来替换作祭祀的牛。《孟子·梁惠王上》:“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以羊易牛yǐ yánɡ yì niú【解义】 易:换,代替。用羊来换牛。比喻以此替彼。 以羊易牛yǐyáng-yìniú〔偏正〕 易,更换。用羊来替换牛。语本《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 以羊易之。’后就用‘以羊易牛’表示以这个代替那个。”《醒世恒言》卷7:“东床已招佳选,何知~;西邻纵有责言,终难指鹿为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