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从军行七首(之一)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这首诗以一位久戍边关的士卒口吻,来抒写厌战思归念远怀人之情。首句“烽火城西百尺楼”是边地所特有的景观,它既从空间上点明了地理背景,又给这首边塞诗布置了浓浓的艺术氛围。次句“黄昏独坐海风秋”,则从时间上点明在一个秋天的傍晚,一名兵士正孤零零地坐在戍楼上,迎着从青海湖上吹来的阵阵秋风,四顾茫茫,默默无语,神驰故乡,百感云集。此时此境,已令人不堪;何况耳边又传来呜呜咽咽凄凉的羌笛声:“更吹羌笛关山月”。关山月,乐府曲调名,属《鼓角横吹曲》,内容大都言征戍离别之苦。本来心绪已十分悲凉的征人,经羌笛声的引发,倍难为情,越发不可收拾。结句“无那金闺万里愁”中的“无那”,犹无奈,无可奈何;金闺,这里指家室。这句用“诗从对面飞来”法,不言自己念及金闺中人,而想象此时闺人正在关山阻隔之外思念自己。这一曲笔使得所抒发的情感倍深一层。 诗以戍楼、海风为景,以独坐、羌笛为事,“更吹”、“无那”,转折有致。末句最末一个“愁”字,乃一篇之诗眼。愁坐戍楼、黄昏生愁、海风传愁、羌笛增愁,这些都是暗愁;而结句明出一个“愁”字,将全诗点得透亮,既深化了主题,又显得含蓄蕴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