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介子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介子推

春秋前期晋国隐士。亦作介山之推,介之推、介推。始随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备尝艰辛。后重耳得秦国帮助回国。在返国途中,见同行的狐偃向重耳邀功,耻与为伍,不告而别。重耳立为文公后,论功封赏从亡者,未及于他,他亦不争,并觉得同这些上下相欺蒙的人难以相处,便与其母逃至緜上(今山西介休、灵石县界)山中。后文公负疚,请他出山作官,然搜寻不得,乃环山立限为其封邑,号“介山”,以示对他的敬慕和表彰。一说文公为使他出山,放火焚山,他至死不愿再与文公相见,乃抱木而死。

介子推

介子推

西汉轶事小说。刘向撰。原载《新序》卷七《节士》。李格非等主编《文言小说》选录。作品描写春秋时贵族介子推有功于晋文公、却不愿接受爵禄的故事。晋文公出奔返国后,召集士大夫饮酒,让咎犯作大将,命艾陵作宰相,授给田地一百万亩。介子推没有爵位,但并列而坐,酒喝三巡后,介子推端起杯子站起来说:“有龙矫矫,将要失掉它的处所;有蛇跟随它,游遍了天下。龙已经进入深渊,得到了它安然的处所; 蛇的油脂已经完全干涸,单独得不到甘雨,这件事该怎么解释呢?”晋文公承认这是自己的过失,答应马上给介子推爵位和田地。介子推却以这些东西是请求和争取来的而不愿接受。晋文公再次说明要成全他的名声,介子推还是不愿接受,于是离开朝廷,到了介山上面。晋文公派人去找,没有找到,便为他独自居住三个月,号呼一整年。文公等待和寻求都不能见到介子推,就以为如果烧介山他一定会出来。等到焚烧了此山,介子推仍然没有出来,而是被烧死了。介子推其人其事,《左传》、《史记》都有记载,但小说所言,增加了一些情节和对话,删去了介母这个次要人物,这样就使得主要人物形象较为鲜明突出,富于小说的特色。作品以赞赏和惋惜的口吻,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清寡孤介、恪守君子之道的古代高士形象,也刻画了一个知错必改、求贤若渴的君主形象。二者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特别是介子推入山隐居,宁被烧死,也不面世,极力展现了他孤傲不凡的个性特征。晋文公为介子推的入山 “避寝三月,号呼暮年”,一个至诚尊贤的明君形象也跃然纸上。

☚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   申包胥 ☛
介子推

介子推

全名《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狄君厚作。《录鬼簿》、《太和正音谱》著录。四折。剧写晋献公宠信骊姬和国舅吕用公,在诸子中偏爱奚齐和卓子,贬太子申生。介子推劝谏,不从,乃退朝归隐。晋献公派王安赐太子申生自尽,申生之弟重耳逃到介子推庄上求救,吕国舅又来逼索重耳人头。介子推之子介休充作重耳自杀。介子推把人头交给国舅,即保护重耳逃亡。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介子推割肉奉君,适遇楚使来迎重耳赴楚,介子推才得以归家侍养老母。不久,重耳靠外力重新回国,登基后大赏功臣,惟独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作《龙蛇歌》,悬于宫门,以求重耳宣召。介母劝他不必求一世之荣,应博万代之名。介子推遂背母入山。重耳寻访介子推不着,放火烧山,结果,反把介子推及其母烧死山中。介子推事见《左传》和《史记·晋世家》。但剧本所写出于民间传说,情节与后世《东周列国志》小说大致相同。今存元刊本。

☚ 碎冬凌   红梨花 ☛
介子推

介子推

又称介之推、介山子然、介子绥等。春秋时晋人。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介子推与狐偃等人从之。道乏食,介子推割股肉食重耳。后重耳为君,赏从亡者而不及介子推。介子推遂与其母俱隐入緜上山中至死不出。晋文公闻其死,乃环緜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曰“以记吾过,且旌善人。”或谓,晋文公至緜上山中求介子推而弗得,遂放火焚之而冀其出。介子推抱木焚死而不出。文公后悔之,令于介子推死之日禁火,即后世寒食节之来源。寒食禁火之俗附会于介子推,似魏晋以后之事,而焚死之说,则当时固已有之。屈原《九章·惜往日》云:“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似即取后一说。

☚ 长人   乌获 ☛

介子推jiè zǐ tuī

人名。《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作“介之推”、“推”。《吕氏春秋·介立》、《史记·晋世家》作“介子推”,《楚辞》的《惜往日》、《悲回风》俱作“介子”。盖“介”为氏而名为“推”,“之”为语助,“子”则尊称。春秋时晋国大夫,跟随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有大功而未封,遂隐于介山,文公烧山逼其受封,不肯出,遂死于山中。《九叹·惜贤》:“若由夷之纯美兮,介子推之隐山。”王逸注:“言己又有清高之行,如许由,尧让以天下,辞而不肯受,伯夷、叔齐让国而饿死。介子推逃晋文公之赏,隐身深山,无爵位而有显名也。”姜亮夫通故:“《九章·惜往日》:‘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王逸注:‘介子,介子推也。昔文公被骊姬之谮,出奔齐、楚,介子推从行,道乏粮,割股肉以食文公。文公得国,赏诸从行者,失忘子推,子推遂逃介山隐。文公觉悟,追而求之,子推遂不肯出。文公因烧其山,子推抱树烧而死,故言立枯也。《七谏》中推自割而食君,亦解此也。’然子推事迹,在当时固曾震撼一世,后世遂有寒食禁食之节。与屈子五月竞渡之传,同其为民间爱戴之忱的表现,则又读史者不可不知也。《琴操》云:‘介子推抱木而烧死,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发火。’”

介子推

全称《晋文公火烧介子推》。戏曲剧本。元狄君厚撰。四折。君厚,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元后期杂剧作家,仅有此剧传世,楔子在第三折后,约万字。本事出《左传》诸书。叙晋献公宠信骊姬和国舅吕用公,为骊姬所生子修筑云月楼,介子推谏阻不成,反而被贬。献公赐太子申生自尽,次子重耳出逃,介子推以亲儿介林之头送交追将吕用公,保护重耳脱险。当重耳回国为君(晋文公),经人提起介子推子时,介已奉母入山。重耳放火烧山,母子死于火中。史云:“晋侯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剧以晋文公知过,重祀子推母子而终。后人以子推死日为寒食节,不许举火,此俗至今犹存,故事流传甚广。清宋廷魁《介山记》传奇,今京剧《焚绵山》(即《介推逃隐》)均受本剧影响。有《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本。

介子推

相传春秋晚期的楚令尹。《说苑·尊贤》:“介子推行年十五而相荆。仲尼闻之,使人往视。……”此事不见于其他记载。春秋中期另有介子推(一作介之推),为晋人,曾跟随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19年。重耳返国继位(晋文公),介子推不求报偿,隐居而死。事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这与《说苑》所述时代、国别皆不合。当是同姓名而不同国别(一为楚人,一为晋人)、不同时代的两个人。

介子推

一作介之推、介推。春秋时晋国贵族。曾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文公回国后赏赐随从臣属,没有赏到他,他也不要求赏赐,遂与母隐居绵上(今山西介休东南)山中而死。文公寻找不到,曾以绵上作为他名义上的封田。后世遂称绵山为介山。相传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他不愿出来被烧死。也传寒食节即他被焚之日。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