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市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西南端,面积746平方公里,辖6镇15乡,人口33.5万,市政府驻城关镇。介休,春秋时属晋置邬县,因春秋时期晋国介子推隐居市内绵山而得名。1992年设介休市,为县级市。
介休市地处太岳山北部,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南部有绵山、天中山,海拔在2000米上下。最高峰在绵山艾蒿坡,海拔2487米。中部为岗峦起伏的丘陵区。北部为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主要农作区。汾河为境内主要河流,由东北向西南穿越西北部,流程30公里,此外,还有发源于南部山区的龙风河、樊王河、张涧河、兴地河等,均为季节性河流,南北流向,注入汾河,并有发源于天峻山的狐岐山的源神池, 自古川流不息,泉水清澈。
境内为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0℃左右,1月-5℃,7月24℃,年降雨量550毫米左右,霜冻期为10月上旬至次年4月中旬,无霜期176天。
全市耕地面积为43.3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大豆、薯类、稻米、棉花、油料等。境内矿藏资源有煤、铁、石英市、泥炭、柴木节、三氧化硅砂、石膏、黑矾、铝土、石脂、硝、磷等。其中煤、石膏、三氧化硅砂尤为丰富。工业主要有冶炼、电力、煤、石油、化学、机械、建材、纺织、皮革、化肥、印染、陶瓷、造纸、缝纫、食品、酿酒等行业。
南同蒲铁路纵贯市境,并有通往孝义阳泉曲的介西铁路支线。大运公路和汾阳至介休两条干线公路贯通介休市西、北。此外,还有县级公路和乡镇路多条,联系着市内所有乡镇和大部分村庄,交通较为方便。
介休故称“三贤故里”,三贤指春秋时晋国介子推、东汉郭泰、北宋文彦博。名胜古迹主要有绵山、回銮寺等。绵山又称介山,山险景秀,自古为佛教圣地。山中有云峰寺、铁瓦寺、开元古碑以及相传介子推隐居焚身处等,为旅游佳境。
土特产有陶瓷、贯稻糖、五灵脂、黄酒、主焦煤、
柴木节、银条菜等,号称“介休八珍”。其中洪山陶瓷以历史悠久、工艺精细、造型美观、色泽洁白而著称,远销40多个国家;贯稻糖则以酥脆香甜闻名于世。
晋中地区辖县级市。位于山西省中部。黄河支流汾河流经境内,同蒲铁路纵贯。秦置界休县,治所在今介休东南,属太原郡。西晋改为介休县,属西河国,后废。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复置,移治今介休。北周废。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平昌县为介休县,治所即今介休。属汾州。明清属汾州府。民国初属冀宁道,1928年属山西省。1992年改为介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