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Jiè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河北之辛集、黄骅,山东之鱼台,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新疆之塔城,云南之泸水、河口,四川之通江等地均有。汉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❶ 《姓氏考略》 注云:“桀臣介之窥为介姓之姓。望出太原。今山西解县多此姓。” ❷ 《中文大字典》 注引 《元和姓纂》 云:“介,出 (於)晋介之推。” 郑樵亦云: “春秋之时,冀芮居冀地,颍考叔居颍谷,介之推、烛之武,并以地命氏。” ❸ 《续通志·氏族略》 则归 “以国为氏” 之列,其注云: “春秋时附庸小国,后以为氏,又地名(或以地为氏)。” (按: 邓名世 《辨证》 曰: “介之推不见得姓之始; 介葛卢不见亡国之年。二人之氏不相沿也,故入 ‘以国为氏’,而以地名附见於下。”) 三国时吴有介象,会稽人; 明代有介不易,又有介寿。 介jiè❶間隔。馬融《長笛賦》:“是以間介無蹊,人跡罕到。” ❷離間。馮衍《顯志賦》:“誅犂鉏之介圣兮,討臧倉之愬知。” ❸鎧甲。陳琳《神武賦》:“六軍被介,雲輜萬乘。”又用作動詞,披甲。張衡《東京賦》:“戎士介而揚揮,戴金鉦而建黄鉞。” ❹甲士。張衡《東京賦》:“乘鑾輅而駕蒼龍,介馭間以剡耜。” ❺獨,特。張衡《思玄賦》:“何孤行之煢煢兮,孑不群而介立。” ❻節操。馬融《長笛賦》:“激朗清厲,隨、光之介也。”崔篆《慰志賦》:“豈無熊僚之微介兮,悼我生之殲夷。” ❼大。張衡《思玄賦》:“遇九皋之介鳥兮,怨素意之不逞。” ❽姓。見“介推”。 ❾通“個”。張衡《應間》:“故一介之策,各有攸建。” 介 介南戏、传奇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效果等的舞台指示。如“坐介”、“笑介”、“见介”、“鸡鸣介”、“犬吠介”分别表示坐、笑、见面和鸡鸣、犬吠等。与元杂剧剧本中的“科”含义相同。 ☚ 科诨 科汎 ☛ 介 《说文》:“介,画也。”处于二者之间。《左传·襄公九年》:“天祸郑国,使介居二大国之间。”介居,夹在。1.通“甲”jia [例一] 《左传·成公二年》:“齐侯曰:‘余姑剪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介马,为马披上甲胄。介通“甲”。 [例二] 《礼记·月令》:“孟秋行冬令,则阴气大胜,介虫败穀。”介虫,生有硬甲的虫类。 介,见母、月部;甲,见母、葉部。见母双声,月、葉通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2 通“芥” jie 〔例一〕 《孟子·万章上》:“一介不以取诸人。”《论衡·知实》作“一芥”。介通“芥”。 〔例二〕 《汉书·陈汤传》:“昔白起为秦将,南拔郢都,北抗赵括,以纤介之过赐死杜邮。”纤介,言其细小。 介,见母、月部;芥,见母、月部。见母双声,月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3.通“价” jie 〔例一〕 《荀子·君道》:“诗曰:‘介人维藩。’此之谓也。”介人,《诗·大雅·板》原作“价人”。传云:“价,善也。”笺云:“价,甲也。被甲之人,谓卿士掌军事者。”朱起凤《辞通》云:“介乃价字之省。价者,大也。”介通“价”。 〔例二〕 《尔雅·释诂》:“介,善也。”郭注: “诗云: ‘介人维藩’。” 介,见母、月部;价,见母、月部。见母双声,月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介 介jiè通“个”。无名氏《感皇恩令》:“和袖把金鞭,腰如束素。骑介驴儿过门去。”(5—3828) ☚ 解携 界 ☛ 介 介jiè❶铠甲。《郑风·清人》二章: “清人在消,驷介麃麃。”毛《传》:“清,邑也;介,甲也。消,河上地也。麃麃,武貌。”王先谦《集疏》:“驷介,四马披甲也。” ❷右助。《尔雅·释诂》:“介,右也。”郭璞注: “介,劝,皆右助也。”《小雅·甫田》二章:“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朱熹《集传》:“稷,亦谷也。”程瑶田 《九谷考》:“黍,今之黄米。”穀,养活。郑《笺》: “穀,养也。”《大雅·既醉》一章: “君子万年,介尔景福。”郑《笺》:“介,助;景,大也。成王女有万年之寿,天又助女以大福,谓五福也。”孔《疏》: “福谓五福者,《洪范》云: ‘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注云: ‘康宁,人平安也。攸好德,人皆好有德也。考终命,考,成也。终性命谓皆俊好,以至老也。’”《小雅·楚茨》一章: “以妥以侑,以介景福。”毛《传》:“妥,安坐也。侑,劝也。”郑《笺》:“介,助; 景,大也。以黍稷为酒食,献之以祀先祖,既又迎尸,使处神坐而食之,为其嫌不饱,祝以主人之辞劝之,所以助孝子受大福也。”《大雅·行苇》八章:“寿考维祺,以介景福。”毛《传》:“祺,吉也。”郑《笺》: “介,助也。养老人而得吉,所以助大福也。” ❸大。《小雅·甫田》一章:“攸介攸止,烝我髦士。”陈奂《传疏》: “介,大也。止,犹息也。言长大其黍稷,休息其民人也。”《大雅·生民》一章:“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毛《传》: “履,践也。武,迹;敏,疾也。歆,飨;介,大也。止,福禄所止也。” ☚ 今之疚 介狄 ☛ 介读音j·ie(ˋ),为ie韵目,属e—ie—üe韵部。古拜切,去,怪韵。 ❶介于两者之间。 ❷介绍。 ❸放在心里。如:不必介意。 ❹个。如:一介书生。 ❺甲。如:介虫。 上一条: 她 下一条: 芥 介接jiě❶间隔;阻碍。例:我和他只隔~一家。 ❍ 我干我的事,碍~你的啥哩? ❷侧畔。例:挨~、靠~。 ❸佑,助。例:扶~他,帮~他。 ❍ ~他上台。 ❹系;留。例:硬把她缠~住不放。 ❍ 留~住不让走。 ❺凭借,仗恃。例:你凭~啥 (wǎi)~人,还不是仗恃有腿斡! ❍ 敢闹~这么大的事,背后一定有~人给撑腰! ❻善。例:这事做的嫽~、蒇~。 ❼独;特异。例:一个人独~~的没有人陪伴。 ❍ 只剩~他一个人了。 《汉书·翼奉传》:“前乡崧高,后介大河。”颜师古注:“介,隔也;碍也。”《尔雅》:“介,右也。”《字汇》:“介,系也。”《字汇》:“介,因也。”《尔雅》:“介,善也。”《广雅》:“介,独也。”《方言》:“介,特也。兽无偶曰介。” 介这。《三姑娘拜寿》(贤孝):“介家子要不上(饭),奈家子叫着骂。”
介跳舞;像跳舞一样走动。 介〔jie〕 介壳 〔jie qiao〕 peat gheub. 介绍 〔jie shao〕 geb shaob. 介ㄐㄧㄝˋjiè一0731①代这么;这样。吴语。上海〖 〗。舅舅~小气‖事体~便当就做好勒,我勿相信。浙江杭州〖ka445〗。~多‖~小‖~好。浙江绍兴。越剧《双凤冕》:「你的脾气勿要~大好勿好。」浙江嵊县太平、湖州双林、诸暨王家井、余姚、宁波、金华。◇ 戚天法《四明传奇》:「我的喉咙生来就~响。」②代这。⑴西南官话。江西赣州。《情歌三百首・妹子名声介么好》:「月光有火~么亮,井水有风~么凉。」⑵吴语。上海。独脚戏《看病》:「这种小毛病要看~许多辰光?」③代相当于:这般、那般;这个样儿、那个样儿。吴语。浙江温州。元无名氏《张协状元》第五出:「问我时须说破,当山土地吾亲做,怜伊现身说些~话。」④代这么着。吴语。浙江余姚、宁波、诸暨王家井、湖州双林。⑤代自己。闽语。福建莆田〖kai11〗、仙游〖kai42〗。⑥动有所依靠。⑴古方言。《左传》:「~恃楚众。」《汉书・南越传》:「欲~使者权。」⑵吴语。江苏南部。浙江。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今江南运河而东至于浙江。谓有所恃者为~。俗作『戤』。」⑦动制造连枷等。中原官话。陕西商县张家塬〖 〗。他把连枷~一下央当准备打麦哩。⑧动锯。⑴江淮官话。江苏南通。⑵吴语。江苏苏州、丹阳。⑨动与人为伴;与人配对。吴语。江苏南部。浙江。章炳麟《新方言・释言》:「江南、浙江谓与人相偶曰~。」⑩动牲畜雌雄不成对。古方言。《方言》:「兽无偶曰~。」《玉篇》:「畜无偶曰~。」《左传》:「逢泽有~麋焉。」⑪动佑,辅助。古方言。《尔雅》:「~,右也。」⑫形舒服。中原官话。陕西商县张家塬〖 〗。⑬助相当于「呢」,表疑问。吴语。江苏苏州〖 〗。评弹《孟丽君・洞房刺奸》:「阿姐啊,我们全是女人妈妈,呒啥力气格,房门来得格牢桩,那哼打得进去~。」1983年第3期《小舞台・负曝闲谈》:「倷也真正说得出的,辛苦点啥~?」⑭助用于否定副词后加强语气。吴语。1933年第2期《小说月报》:「赶紧赔个人情,把媳妇接回来,往后平起平坐…不~,大能人,等着当跑腿子吧。」⑮助地(后置于少数形容词)。吴语。上海〖 〗。慢慢~慢慢地、慢一点儿‖侬当心~走你小心地走。⑯副太。吴语。浙江宁波。陈训正《甬谚名谓籀记》:「嫌太过曰~。如~厚,~刻薄是也。」⑰副多么。吴语。浙江宁波、嵊县太平、嵊县崇仁。⑱副挺。吴语。浙江诸暨王家井。⑲介从。西南官话。贵州赫章〖 〗。~今天起要起早点。⑳介到。西南官话。贵州赫章〖 〗。电影才放~昨天。㉑量个;条;颗。⑴吴语。浙江嵊县太平、嵊县崇仁:一~鱼一条鱼。⑵赣语。福建建宁〖kai22〗。一~人一个人。⑶客话。江西赣州蟠龙〖 〗。一~题目一个题目。江西瑞金:一~饭一颗饭。   介jie❶铠甲。《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胄(zhou)之士。”(胄:头盔。)《楚辞·九辩》:“谅城郭之不足恃(shi)兮,虽重~之何益?”(恃:仗,靠。益:帮助。) ❷独特。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又有孤石,~立大江中。” ❸[一介]:一个,谦虚之词。王勃《滕王阁序》:“勃三尺微命,~~书生。”(微:小,不足道。) 介❶〈隐〉清末以来金银业指数目二。参“口、介、春、比、正、位、化、利、文、成”。 ❷〈隐〉旧时中原地区江湖诸行指数目千。 介jiè❶处在二者之间 △ 我的座位~于门窗之间。 ❷使二者发生联系 △ 中~|~绍。 ❸放在(心里) △ ~意。 ❹姓。 介❶在两者中间:~入。 ❷留存;搁置:~意。 ❸动物身上的甲壳:~虫︱~壳(qiao) ︱鳞~。 ❹古代战士穿的护身衣:~胄(zhou)。 ❺有骨气:狷(juan)~︱耿~。 ❻个。用于人:一~书生。 ❼介绍;起连接作用:绍~︱评~︱简~︱媒~。 ❽戏曲脚本里说明角色表演动作的用语,笑~︱饮酒~。 ○煞有~事(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 介jiè❶ 在两者之间:介于两大国之间。 ❷ 使双方发生关系:介绍│媒介。 ❸ 存留,放在心里:介意│介怀。 ❹ 量词,表示人:一介书生│一介平民。 ❺ 甲:介胄。 ❻ 耿直:耿介。 ❼ 姓。 介(2次) 正直孤高而有操守。暨志~而不忘 ~眇志之所惑兮《章·悲》 介jiè❶疆界;边际。《哀郢》:“悲江介之遗风。”王逸注:“介,一作界。” ❷正直孤高而有操守。《悲回风》:“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金开诚校注:“言为什么彭咸创造的思想,还有他那志向节操我坚守不忘。” ❸通“甲”。披甲。《左传·成公二年》:“不介马而驰之。”杜预注:“介,甲也。”《九叹·愍命》:“韩信蒙于介胄兮。”王逸注:“介,铠也。”汤炳正今注:“介,铠甲。” ❹通“芥”。《九怀·危俊》:“卒莫有兮纤介。” 介jie介词 介乎 介怀 介壳 介入 介绍 介意 介音 介于 介质 刚介 耿介 简介 媒介 评介 中介 一介书生 不必介意 煞有介事 介jiè介❶助。《詩經·小雅·小明》:“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鄭玄箋: “介,助也。”《詩經·小雅·楚茨》:“以妥以侑,以介景福。” 鄭玄箋:“介,助。” 《詩經·小雅·甫田》:“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 鄭玄箋: “介,助。” 《詩經·大雅·旱麓》:“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鄭玄箋:“介,助。”陸德明 《經典釋文》:“介音界,後同。”《詩經·大雅·行葦》:“壽考維祺,以介景福。” 鄭玄箋: “介,助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介音戒,毛大也。” 《詩經·大雅·既醉》:“君子萬年,介爾景福。” 鄭玄箋: “介,助。” 《詩經·周頌·潛》:“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鄭玄箋: “介,助。”《詩經·周頌·酌》:“時純熙矣,是用大介。” 鄭玄箋: “介,助也。” ❷舍。《詩經·小雅·甫田》:“攸介攸士,烝我髦士。” 鄭玄箋: “介,舍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介音界。” ❸左右。《詩經·大雅·生民》:“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 鄭玄箋: “介,左右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介音戒。” ❹甲。《詩經·大雅·瞻卬》:“舍爾介狄,維予胥忌。” 鄭玄箋:“介,甲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介音界。” 《詩經·周頌·臣工》:“嗟嗟保介,維莫之春。” 鄭玄箋: “保介,車右也,……介,甲也。” 《禮記·曲禮上》:“臨喪則必有哀色,執紼不笑,臨樂不歎,介胄則有不可犯之色。” 鄭玄注: “介,甲也。” 《禮記·月令》:“乃擇元辰,天子親載耒耜,措之于參保介之御間。” 鄭玄注:“保介,車右也,……君之車必使勇士衣甲居右而參乘,備非常也。保猶衣也,介,甲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介音界,注同。” 《禮記·月令》:“介蟲敗穀。” 鄭玄注: “介,甲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介音界,注同。” 《禮記·月令》:“其蟲介。” 鄭玄注: “介,甲也。” ❺被甲。《周禮·夏官·旅賁氏》:“軍旅,則介而趨。”鄭玄注:“介,被甲。” 陸德明 《經典釋文》:“介音戒。” ❻副己行禮者。《周禮·秋官·大行人》:“諸侯之禮,……贰車七乘,介七人。” 鄭玄注:“介,副己行禮者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介,音界,下及注同。” ❼大。《儀禮·士冠禮》:“壽考維祺,介爾景福。” 鄭玄注:“介、景皆大也。” ❽次於賓爲介。《儀禮·鄉飲酒禮》:“鄉飲酒之禮,主人就先生,而謀賓介。”鄭玄注:“賓介,處士賢者,……賢者爲賓,其次爲介,又其次爲衆。” ❾副。《禮記·檀弓下》:“子服惠伯爲介。” 鄭玄注:“介,副也。” 《禮記·曾子問》:“祝曰孝子某,爲介子某,薦其常事。” 鄭玄注:“介,副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介,音界,副也。” ❿賓之輔。《禮記·少儀》:“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 鄭玄注:“介,賓之輔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介音界,注同。” 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冷兵器部 > 防護具 > 甲 > 介 介 jiǎ 通“甲”。鎧甲。《詩·大雅·瞻卬》:“舍爾介狄,維予胥忌。”鄭玄箋:“介,甲也。”《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介胄生蟣蝨,民無所告愬。”羅振玉《增訂殷虚書契考釋》:“〔介〕 象人著介(甲)形。” 介jiè一作“拐”。❶旧时中原江湖诸行谓千数。 ❷旧时金银业谓数目二。参“口、介、春、比、正、位、化、利、文、成”条。 介jiè〖名词〗 一、传宾主之言的人叫介。此指在旁之人,附近之人(2)。《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将有介于其侧者,虽其所憎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而是希望在他附近的人,即使跟自己有过什么怨恨,只要还不至于希望自己死的,就会大声而急切地呼喊,希望他来救援自己。《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彼介于其侧者。——那个在他附近的人。 二、副手,助手(1)。《子产却楚逆女以兵》:伍举为介。——伍举当副手。 三、用同“甲”。指有甲壳的虫类和水族(1)。《应科目时与人书》: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匹俦也。——不是平常鱼类,一般的水族所能比的。
介jiè〖量词〗 用同“个”(1)。《滕王阁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我王勃身分微贱,不过是一个书生。
介jiè〖动词〗 处在二者之间,处于……之间(4)。《子产坏晋馆垣》: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谋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因为敝国地方狭小,处在大国之间,而大国索取贡物又没个一定的时间,因此不敢安居。《吴许越成》:介在蛮夷,而长寇雠。我国处在蛮、夷之间,而使得仇敌壮大。《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处在羊胜和公孙诡两人之间。 介jiè❶ 铠甲。见“介士”。用作动词,披上铠甲。《左传·成公二年》:“不~马而驰之。”又《定公十三年》:“乃~而与之乘。”又指甲士。《左传·宣公二年》:“既而与为公~。” ❷ 甲壳类动物。《礼记·月令》:“~虫败谷。”《淮南子·墬形》:“凡~者生于庶龟。” ❸ 阻碍,隔离。《庄子·田子方》:“其神经乎大山而无~。”《汉书·翼奉传》:“后~大河。” ❹ 在二者中间。《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楚~江淮。”欧阳修《丰乐亭记》:“今滁~江淮之间。” ❺ 疆界,边沿。《诗经·周颂·思文》:“无此疆尔~,陈常于时夏。”《楚辞·九章·哀郢》:“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之遗风。” ❻ 古代为宾方转达宾主之言的人。《仪礼·乡饮酒礼》:“~取俎还受弟子。”又指宾方的副手。《左传·昭公元年》:“楚公子围聘于郑,且娶于公孙段氏,伍举为~。”泛指传递消息的人,信使。《文心雕龙·书记》:“春秋聘繁,书~弥盛。” ❼ 介绍,介绍人。《战国策·赵策三》:“胜请为绍~而见之于先生。”(胜:平原君名。)《孔丛子·杂训》:“士无~不见,女无媒不嫁。” ❽ 倚仗,借助。《左传·文公六年》:“~人之宠非勇也。”《史记·南粤列传》:“~汉使者权,谋诛嘉等。”(嘉:人名。) ❾ 停留,存留。《诗经·小雅·莆田》:“攸~攸止,烝我髦土。”《列子·黄帝》:“虽伤破于前,不用~意。” ❿ 坚实,坚固。《周易·豫》:“~于石,不终日。”特指品行特立,刚直不阿。《孟子·尽心上》:“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楚辞·离骚》:“彼尧舜之耿~兮,既遵道而得路。”(遵:遵从,沿着。) ⓫ 单一孤独。《左传·昭公十四年》:“养老疾,牧~特。”(牧:养。)《庄子·养生主》:“是何人也?恶乎~也?”(介:指仅有一条腿。)引申为独特,与众不同。张衡《思玄赋》:“何孤行之茕茕兮,孑不群而~立?” ⓬ 大。《诗经·小雅·楚茨》:“报以~福,万寿无疆。” ⓭ 个,多有卑微的意味。《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遣一~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王勃《滕王阁序》:“勃三尺微命,一~书生。” ⓮ 通“芥”。比喻微小。《孟子·万章上》:“一~不以与人,一~不以取诸人。”《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之祸者,冯谖之计也。”又比喻嫌隙。《后汉书·孔融传》:“往闻二君有执法之平,以为小~,当收旧好。” 介 介介绍。马一浮《与丁辅之》:“故不揣冒昧,特为之~。” ☚ 提挈 介绍 ☛ 介*jieBDE9 ❶在两者之间:这条河~于两山之间/媒~/~入。 ❷铠甲;甲壳:~胄/~虫。 ❸耿直;有骨气:耿~。 ❹古代戏曲术语。剧本里关于动作、表情、效果等的舞台指示:坐~/笑~/见面~/鸡鸣~。 ❺个:一~书生。 在某位置 在某位置在面前:当前 在前或先行的:尖(风口浪~) 在窗前:临轩 在眼前:当眼 陶情怡性的东西就在眼前:会心不远 会心非远 在屋外或帐篷等外面:露天 室外 在一定范围中间:居中 居间 居间,处于二者之间:介(~于) 在路上:当道 在路上或途中:在途 在手中:在握(胜利~) 在附近:就近(~取材) 就在此地或此时:就此(~了结) 在某点附近:溜(这~儿) 置于胳膊或手指等中间:夹 在高处:上(~身) 在低处:下(手~;脚~) 在原来的地方:就地(~取材) 在原地 在现场做某事:实地 在公堂审理的现场:当堂 在宴会或集会上:即席 亲身在事情发生、进行的场所:在场 就在那个地方:当处 人物所在或事情发生的地方:当地 就在那个地方和那个时候:当场 当堂 同在一地:同在 各在一处:异乡 异方 各在一方 各在遥远的地方:一东一西
另见:寻找 方向 位置 ☚ 从前到后 座位 ☛
铠甲 铠甲甲(战甲;衣甲;金~;银~;铁甲;片~;锁甲;锁子甲;金锁甲;锁子错甲) 铠(铠仗;铁铠;钢铠;重~;锁子铠) 介(战介)函 铁衣 金锁 铠甲和兵器:铠仗 铠甲和短衣:铠襦 铠袄 戏曲中古代武将所穿的铠甲:靠(长~;扎~) 金黄色的铠甲:黄金甲 用鲛鱼皮做的铠甲:鲛函 革制的胸甲:鞈(鞈革) 以绣革制成的甲:鞅鞈 马的护身甲:马甲 马介 铁制的马甲:铁裲裆 全身铁甲:铁室 遮蔽全身的铁甲:铁室 光耀闪烁的甲衣:电甲 闪耀着寒光的铠甲:霜甲 坚固的铠甲:燕犀 石甲 精良的甲:坚甲(~厉兵) 精甲 (古代军人的防护衣:铠甲) ☚ 头盔 子弹 ☛
大 大大(~型;浩~;憨~;哆~) 巨(~大;~型) 冯 洪(~大) 渠 鸿(~文) 弘(~大;~裕;~图) 恢(~弘) 元(~龟) 介(~福) 丰 丘(~牛) 至 皇(~~) 湟京 甫(~田) 山(~响) 莽(~雨) 胡(~福) 郅 祁(~寒) 邱奕 弈 丕(~业) 老 夸 硕(~果) 讵 浑 粗 简 阜(~陵) 封(~羊;~豖;~狐) 俊 纯 峻肤 贲(~鼓) 坟(~仓;~烛) 垺 殷 桓 魁 僤(~怒) 訏(~谋) 重(~金;~价;~赏) 剧(~寇;~盗) 厦(~屋) 闳 宏穷 穹(~石) 都 庞 菿 斗(~胆) 嚭 懋 颙 马(~蜂;~蓼) 大的:倬 大者 鹏鲸 扩大,大:荒 高,大:景 对小的物体,形容其大:斗大 大如斗 所观者大:观海 如此之大:许多 这样大或那么大:偌大 这般大:许大 大而多:洪茂 大而茂盛:硕茂 大而有力:粗壮 大而美:鸿姱 大而久长:隆长 大得不切合实际、不合用:大而无当 廓而无当 大的样子:闳闳
另见:程度 水平 形象 ︱小 ☚ 大 大小 ☛
依靠 依靠依(依仗;依仰;依凭;依附;依重;依傍;依旁;依怙;依荷;依倚;依赖;依恃;依归;依托;芘依;归依;因依) 仗(仗恃;仗托;委仗;倚仗) 倚(倚托;倚借;倚傍;倚重;倚萧;倾倚;注倚) 靠(靠托;靠托;靠傍;主靠;后靠;傍靠;倚靠) 托(托赖;倚托) 凭(凭托;凭仗;凭依;凭倚;凭借;凭借;凭籍;凭赖;凭靠) 赖(赖以;赖于;赖依;赖托;倚赖;资赖) 仰(仰仗;仰息;仰赖) 负 亚 据 挟 挨(挨倚;挨靠) 指(指靠)介 卬 阻 隑 假(假借) 守(夫妻厮~) 踞 附 被 傅丽 旁缘 拄墙 得以 怙恃 带傍 冯借 须待 依靠自己:自恃 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 生活上依靠:依傍 聊赖 以女婿为养老的依靠:半子之靠 依靠别人的福气:托福 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群策群力 依靠某种因素或条件:负怙 依靠和占据险要地形:负隅依险 负山险阻 依靠某一门派或集团:倚傍门户 依靠朝廷:依顺 攀援依傍:攀倚 希望攀附依靠他人:倚门窥户 无法独为谋生而前往依靠亲友生活:投亲靠友 归附,依傍:归薄 归附仰仗:归仰 依赖仰仗:依仰 可以信赖依靠:可靠 要依靠:有赖 依托,依靠:委托 凭借,依靠:阶借 信任依靠:信仗 信恃 信赖,依靠:允赖 指望,依靠:指拟 急切地依靠:疾据 人不踏实,不可靠:嚣浮轻巧 (指望某人或某事物来达到一定的目的:依靠)
另见:凭借 依据 假托︱无依靠 自立 ☚ 依靠 依托 ☛
水生动物 水生动物水族 阴族 蛟鼋 蛟螈 蛟螭 蛟虯 蛟蜃 鬐介 水族的统称:鳞物 带甲壳的虫和水生动物:介 有鳞和甲壳的水生动物:鳞介 鳞甲 食用的海生动物:海鲜 鱼鳖蜃等水生动物:川禽 部分水栖哺乳动物:豚(河~;海~;土~;虎~;白鳍~) 鯆 鲀 海豹 海象 海马 海狮 海熊 海猪 海狗 河马 腽肭兽 鲸鱼:鲸(蓝~;虎~;抹香~) 鱼王 ☚ 动物 两栖动物 ☛
介绍 介绍绍(绍介;媒绍) 说 介 荐(荐举) 见 引线 从中介绍,让双方搭上关系:牵线搭桥 拉拢关系,牵线搭桥:走跳 媒人说合婚姻:媒妁之言 为促成某事而做中介工作:拉线搭桥 自我介绍:自报家门 自我夸耀,自我介绍:自炫自媒 翻译介绍:译介 评论介绍:评介 事先为人介绍、推荐或关说:先容(恳为~) 事先为人介绍、推荐或美言:先为之容 简要介绍:简介 (使双方相识或发生联系:介绍)
另见:推荐 说明 解释 促成 成全 ☚ 介绍、说合 说合 ☛
凭借 凭借倚(依倚;凭倚) 借 假 负 因(因缘;~人成事) 席(~胜) 介 阶(阶缘) 阻(阻恃;阻借)资 靠 赖 缘(旁缘) 籍(依籍) 翼 据杖 依乘 依隐 借托 霸柄 凭恃 凭托 凭陵 依凭 遵凭 恃赖 怙恃 据恃 凭恃 介恃 凭借着他人的宠爱:阶宠 凭依其心:凭心 凭中 凭借他物:资物 凭借着胜利的形势:乘利席胜 凭借某种事物或手段以达到某一目的:借以 凭借权势或威势使人屈服:以势压人 凭借刑法:托法 利用某一机会作为达到某种目的的凭借:借资 仗恃,凭借:负恃 假借,凭借:附托 依赖,凭借:恃凭 依托,凭借:假托 互相凭借:相假 相资 无所凭借:据虚 陵虚 两手空空,没有任何可以凭借的东西:赤手空拳 赤手空弮 白手空拳 身无寸铁 素手空拳 只手空拳 空拳只手 空拳赤手 徒手空拳 英雄失去凭借:蛟龙失水 蛟龙失云雨 (依靠:凭借)
另见:依靠 依据 根据 倚仗 ☚ 凭借 凭借力量 ☛ 介jiè拜古切,去怪。 ❶疆界;边际。《楚辞·九章·哀郢》:“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之遗风。” ❷宾方的辅助人员;副手。《左传·成公十三年》:“孟献子从,王以为~。” ❸节操。《孟子·尽心》:“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 ❹通“甲”。铠甲。韦昭《秋风》:“跨马披~胄。” ❺通“芥”,小草。《淮南子·说山》:“犹采薪者见一~掇之。” ❻间隔,阻碍。《庄子·田子方》:“经乎大山而无~,入乎渊泉而不濡。” ❼处于二者之间。韩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于屈强之间,而不知为之备。” ❽介绍。李康《运命论》:“其所以相亲也,不~而自亲。” ❾凭借,仗恃。《左传·文公六年》:“~人之宠,非勇也。” ❿独,特异。《韩非子·外储说》:“夫~异于人臣,而独忠于主。” 〖介〗 粵 gaai3〔界〕普 jiè ❶ 通「界」,疆界,界限,這個意思後來被寫成「界」。許慎《說文解字》:「〜,畫也。」《詩經.周頌.思文》:「無此疆爾〜。」 ❷底線,操守。孟軻《孟子.盡心上》:「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 ❸ 介乎,居於兩者之間。左丘明《左傳.襄公九年》:「天禍鄭國,使〜居二大國之間。」(二大國:指晉國和楚國。) ❹ 介紹,中介。劉向《戰國策.趙策三》:「東國有魯連先生,其人在此,勝請為紹〜,而見之於將軍。」(魯連:魯仲連。勝:平原君趙勝。) ❺ 鎧甲。賈誼《陳政事疏》:「將士被〜胄而睡。」(被:通「披」。胄【粵zau6〔就〕普 zhòu】,古戰士所戴的帽子。) ❻ 量詞,計算人的單位,相當於「個」,多用於謙詞。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大王遣一〜之使至趙。」
介 介谥号。君主与大臣之恶谥。苏洵《谥法》曰: “执一不迁曰介。”郑樵《通志·谥略》把“介”列为下谥。 ☚ 夸 躁 ☛ 介jiè❶处于两者当中。如:介绍,介入。 ❷存在心里。如:介意, 不必介意。 ❸甲壳。如:介胄,介虫。 ❹姓。 介jièⅠ ❶ (在两者当中) be situated between;interpose: ~ 于二者之间 be situated between the two; 这座山 ~ 于两县之间。 The mountain lies between two counties. ❷ (存留;放在心里) take seriously;take to heart;mind: ~ 意 take offence;mind; 不 ~ 意 do not mind Ⅱ [书] (耿直;有骨气) upright;straightforward: 耿 ~ honest and frank;upright Ⅲ ❶ (甲) armour: ~ 胄之士 men in armour;ancient warriors ❷ (有甲壳的虫和水族) shell ❸ (介词) preposition ❹ (姓氏) a surname: ~ 之推 Jie Zhitui ◆介词 {语} preposition; 介电 {电} dielectric; 介壳 ostracum;testa;shell (of oysters,snails,etc.); 介入 intervene;interpose;get involved; 介绍 introduce;present;recommend;suggest;let know;brief;provide information; 介绍人 introducer;sponsor;matchmaker;reference; 介绍信 letter of introduction;letter of recommendation;reference; 介体 amboceptor;fixator;zwischenkorper;desmone;immunisin;fixateur;ceptor;sensibilisatrice;fixative; 介稳态 metastable state; 介意 take offense;mind;get annoyed;care about; 介原子 mesic atom;mesoatom;mesonic atom; 介质 {物} medium;agent;dielectric;media;mediator;transmitter; 介子 {物} meson;mesotron;misoton;barytron 介本为副与辅助之意。后来称使臣的副职为“介”,但非固定官职爵秩,乃外交活动中临时差遣职称。《左传》昭公元年载:“楚公子围聘于郑,且娶于公孙段氏,伍举为介。”杜预注云:“介,副也。”此类记载,在《左传》中甚多,如成公二年,屈巫“使介反币”;昭公七年,“(鲁)公如楚,孟僖子为介”,等等。这些介,均指副使。 介官名。春秋时楚国设置,即副使。《左传·成公二年》有“及郑,使介反币,以夏姬行”之语,是记楚王派巫臣出使齐国,使命毕,途经郑国时,巫臣将齐国所赠的礼品由副使带回、自己带着夏姬走了。 介jiè ❷ 拘介之士|狷介之士|纤介无遗|纤介之祸|纤介之失|一介不苟|一介不取|一介之使|隐介藏形
❸ 煞有介事
介jiè (甲) (篆) 甲骨文为象形字,像古代军人前后有护身的铠甲。既可指铠甲,也可指个体人(如“一介武夫”)。特指古代传宾主之言的人。古时主有傧相迎宾,宾有随从。主、宾通传者叫“介”。《荀子·大略》说:“诸侯相见,卿为介。”“介绍”用此义。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jie 阴平:阶(阶层) 去声:界(世界) 芥(芥菜) 疥(疥疮) 蚧(蛤蚧,壁虎之类的爬行动物) 骱(骨节间衔接处) jià 价(价值) gài 芥(芥蓝菜) gà 尬(尴尬) 相关链接 1.“介”,古声母为舌根音,读gài,与“丐”通,有乞求、给予的意思,如《诗·七月》中的“以介眉寿”,《既醉》中的“介尔景福”,《行苇》中的“以介景福”。后分化出舌面音。南方方言中仍有读gài者,如萍乡话。 2. “价”繁体为“價”,声符为“贾”。“贾”为会意字,上为“襾”是货架示意图,谐“架”为音,后讹变为“西”。“贾”另读为gǔ。买卖人为“贾”,通“沽”(沽名钓誉)。
介jiè(4画)
 【提示】下面是一竖撇、一竖,不是两竖。 *介jiè4画 人部 (1) 居于二者之间: ~入|~于两山之间。 (2) 在二者之间使发生联系: ~绍。 (3) 使二者发生联系的人或事: 媒~|中~。 (4) 留存;搁置: ~意|~怀。 (5) 甲,指古代军人作战时穿的护身衣;也指动物身上的硬壳: ~冑|~虫。 (6) 〈书〉耿直;有骨气: 耿~之士。 (7) 个: 一~书生。 (8) 古代戏曲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效果等的舞台指示用语: 笑~|鸡鸣~。 介 ☚ 詹 � ☛ 介jiè甲骨文至汉初隶书从人两旁两小竖(或点)或四小竖。象人着甲介(铠甲)形。引申为硬壳。如:介虫。又象旁有界限,是界的本字。又是在两者中间义。如:介乎两者之间。组词如:介绍|介词。引申为放在心里。如:不必介意。从铠甲义引申为正直。如:耿介。古代又当“个”用,可能因字形、字音近。如:一介书生。 介★常◎常
jiè表意,甲骨文、金文、小篆象一人立于两个笔画中间之形,隶定为“介”。本义表示夹在中间。(一说象人穿衣甲之形,中为人,两边为甲片,本义表示铠甲,古代的战衣。)引申为在两者之间并使二者发生联系、放在心上、居于中间的传言的人、间隔、界限等,假借为铠甲,由此引申为甲壳、带甲壳的水生动物等。 【辨析】 以“介”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jiè:界、芥、疥、蚧、骱∣jiē:阶∣jià:价∣ɡà:尬。介 (jiè)从人,从八。人各有介。 【按】介,《説文》:“畫也。”指介畫、界限。 介 *介kriar[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畫也。 从人、从八。(二篇上) 一人穿著小片綴甲之甲盔,或表示身上有很多小疥疤? ☚ 片 世 ☛ 介〈缀〉语缀。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聊·磨》五: [生员说]因知县贪又昏,打秀才霎时命不存。[大王说]这样~恨(狠),您告下的么? <异>截。《聊·穷》: 说了道了都不算,也有酒也有饭,尽他捣尽他揎,还要给截官儿见,休要误了这一限。(他,指催租差役)参看〖价(ji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