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人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人质rénzhì

为迫使对方履行诺言或接受某种条件而扣留或劫持的对方的人。

人质rénzhì

〈名〉被对方拘留扣押,用来作为交换条件的人:当人质│释放人质│扣押人质。

人质rénzhì

〈名〉 为了使对方履行诺言或接受条件而扣押的人。

人质;人治

◉ 人质rénzhì  一方拘留对方的人,用来迫使对方履行诺言或接受某些条件。<例>扣留~/ 绑架~/ 太后谋害齐王未成,便留他在朝,作为~。
◉ 人治rénzhì  先秦时儒家的政治思想,主张君主依靠贤能治理国家。<反>法治。

人质rén zhì

名词。一方扣留对方的人,用来迫使对方履行诺言或接受某项条件,多用于贬义。
【例】 村松当时不在家,他的太太便被抓去做了人质。(郭沫若《我是中国人》)

人质

人质

一方为了使对方承诺或履行某项条件而扣押的对方人员。过去泛指以其生命保证某种条约或某种诺言履行的人。如古代国家间为保证条约的履行,常派重要人物去对方作为人质。近代战争中占领军为迫使占领区人民放弃敌对行动而拘捕当地居民或知名人士作人质。根据国际法,拘捕当地居民或知名人士作人质和杀害人质都是战争罪行。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反对劫持人质国际公约》,规定各国承担义务,对犯有劫持人质行为的人进行惩罚并为此进行合作。

☚ 国际仲裁   大陆架 ☛
有关的人

有关的人

不是亲近的人:匪人
局中人或圈内人:个中之人
结交的人:游从
交好的人:相与
与某种法律事实有直接关系的人:当事人
参与其事的人:局内人
应邀到场亲见某个法律行为进行情况的人:见证(见证人)
知道案件情况并提供证言的人:证人 证左 证佐 左验 证见(证见人)证盟
当场目睹可作证的人:眼证
命案发生时在场而没有被杀死,可以提供线索或情况的人:活口
保证人:保人
作为保证的人:质(人质)
关系密切的人:欢 亲人
关系差的人:异人
关系疏远的人:四海他人

另见:关系 豪迈 熟悉 认识 证明 诉讼

☚ 有关的人   认识的人 ☛

人质hostage

在战争或武装冲突时,处于敌方权力之下,人身自由或生命被敌对方用以作为讨价还价筹码的交战国或冲突国国民。被敌方扣留作为人质的既可能是交战国的平民,也可能是交战国正规与非正规武装部队的成员。扣留人质、以人质达到迫使敌对方遵守条约或休战协定,威吓敌方一般平民,削弱敌方抵抗精神,防止被占领土居民施行暴力和怠工,确保扣留国的治安等目的,曾经是历史上历次战争所普遍采用的方法。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许多平民居民被扣作人质,受到监禁或强迫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军占领地区,为镇压抵抗运动,将许多平民扣作人质,其中不少被德方以复仇名义杀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法对扣留人质和人质保护没有明确规定,但是随着对交战国国民人道主义保护的趋势的增强,扣留人质的行为已经逐渐成为国际法所禁止的犯罪行动。1934年,第15届国际红十字会议上提出的《战时一般平民保护公约草案》规定,禁止把侨居的敌国国民作为人质(第4条),万一占领地区非扣留人质不可,他们也必须受到人道主义对待,不得以任何理由处以死刑或进行体罚(第19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及战后对战犯的其他审判,都把恣意处死人质作为违法行为处治。1949年《日内瓦四公约》共同第3条中,对于不实际参加战事之人员,包括放下武装之武装部队人员及因病、伤、拘留、或其他原因而失去战斗力之人员,不得作为人质。1949年《关于战时保护平民的日内瓦公约》第34条第一次在国际公约中明文规定:“禁止作为人质”扣留人质行为即使在平时也是一种违反国际公约的刑事犯罪行为。1979年12月17日《反对劫持人质国际公约》对劫持人质行为的定义、性质及处罚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人质

为达到自身某种目的而要求对方交来或强行拘捕的以其人身作为保证的人。例如战时,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逼使其占领区人民放弃敌对行动,强行拘捕当地居民或知名人士为人质。近年来,恐怖主义分子往往劫持民用航空器,并将旅客和机组人员扣为人质。国际法反对空中劫持和获取人质的行为。杀害人质被认为是战争罪,应受到起诉和惩罚。

人质

为迫使对方接受某项条件或履行诺言而劫持或扣留的对方人员。古代战争中,交战国在停战或投降时,为了防止背信弃义,而派到对方做抵押的人。1949年《关于战时保护平民的公约》规定禁止拘捕人质。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反对劫持人质国际公约》,规定各国承担义务。根据国际法,拘捕当地居民或知名人士作为人质或杀害人质都是战争罪行。

人质

人质

按协议由一方交给另一方,或被一方强行拘留起来而用胁迫对方承诺或履行某项条件的人。最初产生于古代战争中交战国双方之间以一方或双方重要人物为人质,以防止背信弃义行为或保证盟约、协议等的履行。19世纪以后,占领军为防止被占领土上的人民反抗,也常拘捕当地居民以作人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日法西斯经常拘捕和杀害人质,以阻止或惩罚人民的反抗。1949年的《日内瓦公约》规定禁止将平民扣作人质,杀害人质被认为是战争犯罪。近年国际间常发生劫持飞机或车船并抓人扣作人质的事件。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反对劫持人质国际公约》,对一切劫持人质行为提出谴责,并规定对这一犯罪行为要予以起诉和惩罚。

☚ 人权保护   人治 ☛

人质

hostage

人质

hostage
当~ be kept as a hostage; be held (or taken)hostage/劫持~ take sb hostage /释放~release (or free)hostage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