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名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句意: 做为一个人, 却不讲信誉, 不知那怎么可以。 《论语· 为政》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名句】人而无信①,不知其可也。 【注释】①无信:不讲信义。 【释义】人如果不讲信义,不知道他们怎么可以这样。 【点评】这是孔子说过的话,意在强调人必须要有信义。 参考文献 《论语·为政》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注释】 信:诚信。 不知其可:不知道怎么可以这样。 【赏析】 孔子认为为政的人,应该讲诚信。他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能办事! 孔子认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信”作为一个伦理范畴,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社会各阶层之间,以及统治阶层内部,常以此平衡、处理上下左右的关系。一般“忠、信”并提,特别是下级,要对君主讲忠心、讲诚信,否则就犯了欺君之罪。 孔子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必须“谨而信”(《学而》)。这里,孔子谈的“信”,已拓展为人与人之间必须讲的“信誉”,不只是对上而言。这在当时是一种创新思想,拓展了“信”的内涵和外延。孔子的弟子们,遵从师教,纷纷发表自己对“信”的理解。子夏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有子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曾子更是把“信”作为每日“三省”的内容之一,说:“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可以看出,在儒家学说中,“信”与“孝、悌”一样,也是实践最高道德原则“仁”的一个重要的基本道德规范。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人不讲信用这种现象,不知道怎么可以让它存在。孔子有一次在与他的学生子贡谈到治国问题时指出充足的粮食、强盛的兵力和取信于民是治国的根本。子贡问他如果必然去掉一个的话,三者之中哪一个可以不要,孔子认为是“兵”。子贡又问他如果还必须去掉一个的话,剩下的二者之间哪一个可以不要,孔子认为是“食”,并且进一步强调:“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意思是说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失去信任,国家就立不住脚了。治国如此,社交也是如此,“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墨子·修身》)所以,孔子认为人如果不讲信用,那是不可思议的。 ☚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