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抗凝血酶Ⅲ
抗凝血酶Ⅲ(human antithromlein Ⅲ,AT-Ⅲ),是一种分子量58,000~65,000的单链α2糖蛋白,有三个二硫键和4个寡糖侧链。AT-Ⅲ可能在肝细胞中合成,但未定论; 肺组织中含量较多,肾、肝、脾中含量较少,血浆中正常含量约0.2mg/ml。AT-Ⅲ的半寿期约70小时。
AT-Ⅲ是血浆中最重要的凝血酶抑制物,抑制血中总凝血酶活性的70%。它通过与丝氨酸酯酶的功能位点结合,与之形成复合物而抑制其活性,故除凝血酶外,对凝血因子Ⅹa、Ⅺa和Ⅻa,以及溶纤酶、激肽释放酶和补体C1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还能抑制凝血酶诱发的血小板聚集反应。
肝素能使AT-Ⅲ的活性增强10~20倍以上,其机理尚未明了,可能是通过与AT-Ⅲ形成复合物或使其立体构形发生变化。过去曾认为AT-Ⅲ是肝素的辅因子,实际上没有肝素AT-Ⅲ也有抗凝作用,不过肝素可使之增强,故更正确地应当说,肝素是AT-Ⅲ的 “辅因子”。
AT-Ⅲ可用吸附剂(氢氧化铝、磷酸钙等) 自血浆中吸附然后提纯。大量生产则多用肝素-琼脂糖亲合层析自正常血浆、去冷沉淀血浆或Cohn组分Ⅳ-1中提取。AT-Ⅲ比较稳定,56℃加热10分钟仅丧失活性20%,热至70℃才很快失活;40℃下可保存若干周; 含枸橼酸钠的浓缩制剂可加热60℃10小时以灭活病毒。
AT-Ⅲ制剂尚无统一的检定方法和质量标准。效价测定常用的方法有:
❶凝血酶残余活力测定: 一定量的AT-Ⅲ样品与已知效价的过量的凝血酶混合,然后以纤维蛋白原为底物测定凝固时间,测得残余凝血酶活性,换算AT-Ⅲ的效价。也可用人工合成底物测定凝血酶残余活性。前者准确性和重复性较差。
❷免疫测定用抗人AT-Ⅲ免疫血清与样品进行琼脂扩散或放射免疫测定。
❸“肝素辅因子活性”测定:用人工合成底物(Kabi S2238或pentaphaim chromozym TH)以显色法测定,以正常血浆为100%,换算出样品的“肝素辅因子活性”单位(HCO-FU)。
商品浓缩AT-Ⅲ制剂多为10~20ml的安瓿,装200~500HCOFU。AT-Ⅲ用于治疗先天AT-Ⅲ缺乏或AT-Ⅲ分子结构异常(Budapest病)有肯定疗效。血中AT-Ⅲ含量低于正常水平50%,有血栓或血栓形成倾向的病人,特别是在分娩或施行外科手术前后,注射浓缩AT-Ⅲ制剂可预防或治疗急性血栓。预防,每三天一次,每次30HCOFU/kg;治疗,每二天一次,每次50U/kg。同时使用肝素可提高疗效。近来AT-Ⅲ的适应证范围正在扩大,已用于治疗败血症、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肝硬变、急性肝衰、子痫等引起的继发性AT-Ⅲ缺乏。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