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人存政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为政 为政为政宽大:宽政 ☚ 执政 坏人当权 ☛ 人存政举先秦儒家创始人孔子的“人治”主张。在治国方法上,孔子重“德”而轻“刑”,与之相适应,在对“人”与“法”的看法上,孔子重“人”而轻“法”,极力夸大当权者个人的作用,而贬低法律的作用。据《礼记·中庸》记载,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为政在认”,“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政事的兴废,完全取决于当权者个人是否贤明,贤者当政,政治自然会清明,奸邪当道,政治必然昏暗,要想把国家治理好,只能寄望于道德高尚的当权者,而不在于法律制度的有无和好坏,这是孔子“人治”思想的最基本特征。孔子“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人治”主张在历史上曾起过反对暴君酷吏的积极作用。但孔子片面强调当权者个人作用,贬低法律作用,其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人存政举rén cún zhèng jǔwhen the man reigns,his policies will be carried out; the ruler plays the decisive role in state affairs 人存政举réncún-zhènɡjǔ《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文、武:周文王、周武王。方策:简策,典籍。意思是为政在人,得人则文武之政能得到施行,没人则文武之政就被废弃了。后以“人存政举”指贤人在位,好的政治措施就能推行。也指执政者只要在位便能贯彻他的政治主张。参见“人亡政息”。 人存政举rén cún zhèng jǔ❶ 原指贤者在位,好的政令就能推行贯彻。《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孔颖达疏:“若得其人,道德存在,则能兴行政教;若位无贤臣,政所以灭绝也。” 【人存政举】rén cún zhèng jǔ指好的政治措施因有了贤明的人而得以执行。举:举行,推行。 人存政举réncún-zhèngjǔ〔并列〕 掌权的人活着,他的政治主张便能得以实施。语本《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孔颖达疏:“若得其人,道德存在,则能兴行政教。”《花月痕》46回:“只这议论,都是认真担当天下事的好文字,~,便自易易,你道他迂阔么?” 人存政举rén cún zhèng jǔ《礼记·中庸》: “其人存,则其政举。”存:生存,活着。政:政治主张。举:行动,起行,引申为贯彻执行。即只要当权者活着,就能贯彻执行他的政治主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