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人口的历史发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人口的历史发展

人口的历史发展

安徽人口活动历史久远。据考古证明,早在4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即已在江淮大地上生活、繁衍。商周时期,更是部落方国林立,先后有南巢、钟离、皖国、六国等等。随着几千年来统治者的不断更替,改朝换代,经济发展的盛衰,安徽境内的人口规模和增长速度几起几伏。据史料记载,从奴隶社会后期到封建社会前期,是现属安徽人口发展史上第一个兴旺时期。西汉时即已成为当时全国人口较为稠密的地区之一。
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的数百年间,由于诸雄拥兵割据,彼此争战不息,而皖境地区又是群雄争夺的主战场,人口损失惨重。皖东北各县人口一度几近灭绝。这一时期全省人口始终在50万左右徘徊,人口发展处于低谷。
隋、唐两朝,经济繁荣,以洛阳为中心的南北大运河的开通,淮北地区亦成为沟通我国南北交通的要道,有力地刺激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再度兴旺。到唐开元二十八年(740),现属安徽境内共有52万多户,近320万人口。
从唐朝“安史之乱”时起,直至金时,刀兵四起,内战外患,较长时期的割据分裂,致使经济崩溃,民不聊生。尤其是金兵与南宋军队在江淮地区长期对峙,争战激烈,以至“良田沃土,悉为茂草”,形成“盗贼、官兵以致居民,更互相食”的惨景,现属安徽境内人口发展又处于低潮中。
明及清朝前期,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很快,农业、手工业生产水平有较大提高,商业繁荣,沿江城镇兴起,加之明朝视凤阳、宁国、广德、太平诸郡为“兴王之地”,采取免赋减租等优惠政策,促进了该地区的生产发展,经济繁荣,人丁兴旺。明万历六年(1578),现属安徽境内已有432万多人。到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政府对百姓采取了“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和“推丁入亩”(地丁合一)等一系列开明政策,农民承担的赋税等压力有所减弱,生产力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经济发展较快,极大地促进了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到清咸丰二年(1852),全省人口发展到3765万,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颠峰。
随后,在清廷对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军的残酷镇压中,安徽又成为战争重地,杀戮、焚掠以及大兵之后的大疫,死难景象惨不忍睹。40年间,人口净减少1700余万。自此,全省人口一直徘徊在2000万左右。
民国时期,战争不断,经济萧条,民众难以生存,人口发展的总趋势是低速的、补偿性的。到1949年,人口方达2787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口发展较快,到1992年底,已达到5817万。虽然在1959年至1961年间,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使人口有所减少,但经济恢复以后,随着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医疗、保健等卫生条件的迅速改善,使人口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结构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 第一节 人口数量及其演变_一 概况   人口发展的基本特征 ☛
0000002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9: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