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人参气象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人参气象renshen qixiangmeteorology of ginseng人参生长发育、产量形成、药效成分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人参栽培约始于晋代。宋代已有关于人参与气象的记载。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称:“人参亦可收子于十月下种”。20世纪初,日本伊森贤三用15年的时间(1912~1926)较详细地研究了人参栽培与气象条件(包括气压、气温、湿度等)的关系,并于1928年提出,人参栽培有利的气象条件是:❶冬季最高和最低温度较差大; 表 1 人参主产地的气候条件 生长发育与气象 光 人参属阴性植物, 对光的需求有限, 反应极为敏感。光照的强弱直接影响人参的生育、产量和质量。人参的最适光照度因年生和气象条件不同而异,一般随年生和纬度增加而增高。光照过强会使人参产生茎、叶日烧, 早期枯萎而死。因此, 必须采用合理遮荫方式, 以利于人参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以双层苇帘和0.1毫米塑料薄膜遮荫(相当自然光照度21%~30%), 可获得高产、优质的人参。
温度 人参种子具有胚的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特性。不同研究者对生理后熟的时间看法不一。种子后熟具有严格的顺序性, 前期完不成,后期便不能进行;没有完成后熟的种子, 不能发芽。人参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12~15℃; 最低温度为4~6℃; 最高温度为30℃。人参不同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 如表2。温度高, 有利出苗; 温度低, 对展叶不利, 会造成展叶持续时间过长。气温低于15℃很少开花, 超过25℃时,开花率下降。人参属多年生宿根性隐芽植物, 每年靠越冬芽再生。越冬芽的发育分为两个阶段: 第1个阶段为高温期, 温度为18~20℃, 时间4~5个月; 第2个阶段为低温期, 温度为2~3℃,时间4个月。夏季高温干旱,或遮荫调阳不当, 易产生茎叶日烧或萎蔫枯死。人参对早春或晚秋的轻霜(气温-3℃)有一定抵抗能力,若遇气温低于-5℃的严霜便受冻害。人参越冬期,多因防寒不当, 土壤温度骤变, 致使越冬芽遭受融冻型冻害, 俗称缓阳冻。冻害发生前后,越冬芽出现有窒息、旱害、湿害、机械损伤(掀耸)及病菌浸染等现象。搞好越冬防寒, 并采取其它相应有效措施如防旱、排涝、防风、栽优质苗及土壤消毒等,可避免或减轻冻害。 水分 水分是人参种子催芽和后熟的必要条件。人参种子的吸水率为种重的30%~50%, 故催芽前需充分吸水。种子后熟期, 砂藏时,砂的含水率为5%~14%。种子吸水不足, 影响催芽进程, 水分过大, 影响特子呼吸, 产生烂种。 人参不同生育期、不同年生, 需水情况不一。出苗展叶期, 气温偏低, 叶面蒸腾强度弱, 需水不多;展叶后气温升高, 叶面积迅速增大, 根系不断伸长(6~7月)、增粗(7~9月), 生理、生态需水增多。栽参最适土壤湿度, 5、10及15厘米深度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35%~45%、45%~55%及55%~60%, 平均为45%~53%。人参随年生增长需水量增多,抗旱性也增强。生育期空气湿度过大或土壤水分过多, 易发病烂根;休眠期土壤湿度过大, 多发生冻害。土壤干旱, 参根发育不良, 易“烧须”减产, 重则萎蔫死亡。采取双透棚栽参和人工灌溉等方法, 是防止旱害发生的主要措施。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