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人力水稻插秧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人力水稻插秧机manual rice transplanter以人力为动力、手工操作的水稻栽植机具。它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生产的插秧机,1958年由中国创制,1965年通过鉴定投产。 图1 人力夹式插秧机 1.机架; 2. 秧夹开闭机构; 3.摇臂滑槽机构; 4.牵引杆; 5.操作杆; 6.秧夹; 7.秧门板; 8. 移箱机构;9.秧箱; 10. 深浅调节板; 11.船板 人力水稻插秧机按适应的秧苗类型,又可分为拔取苗插秧机和带土苗插秧机。带土苗可以是工厂化育秧得到的盘育秧苗,也可以是传统的带土苗场地育秧得到的铲秧苗。除了专用的人力带土苗插秧机外,也可以由拔取苗插秧机改装成兼用机型。夹式插秧机由插拔取苗改装成插带土苗时,可以采用将秧夹更换为切扒式秧夹,并增加推秧片。梳式插秧机则仅需换尺寸较大的秧爪,相应调整横向送秧移距;或秧爪尺寸不变,增加秧爪取秧深度。 图2 人力梳式插秧机 1. 船板; 2. 机架; 3. 摇杆滑道机构; 4. 摇臂; 5. 牵引架; 6. 操作杆; 7. 秧爪架; 8. 秧爪; 7. 秧帘;10. 秧箱; 11. 移箱机构; 12.纵向送秧机构; 13. 秧门板; 14.深浅调节片 结构 主要有分插机构、供秧机构、机架和支承板等。 分插机构 多采用往复运动以完成分秧和插秧工序的机构。要求取秧器返回轨迹能让过取秧口,以保证分插运动的连续进行。运动件是按一定行距排列的取秧器所组成的秧爪(夹)排,在控制分插轨迹机构的制约下,由操作手柄操纵。梳式取秧器组成的秧爪排,采用纵拉分秧,其控制轨迹机构采用滑道摇杆机构或变位四连杆机构;夹式取秧器组成的秧夹架,采用横拉分秧,需用摇臂滑槽机构控制轨迹,由秧夹开闭机构控制取秧器的分取秧动作。 供秧机构 向取秧器持续供给秧苗的机构。它包括存放秧苗的秧箱,使秧苗横向移动、向取秧口供秧的移箱机构;纵向供秧的送秧装置等三部分。秧箱的容量根据田块长度、插秧密度确定;其横向尺寸应与移箱机构的移距配合,使不致在工作时有秧苗残留;在秧箱前端取秧口应配置阻秧部件,提高分秧质量。移箱机构要求移距均匀一致,并在取秧时能使秧箱位置锁定,移距大小应与取秧器尺寸和取秧口尺寸相配合,以确保分秧质量。纵向供秧可以通过加压秧板实现重力送秧,也可配置纵向送秧装置。横向与纵向供秧机构的配合,保证了取秧器连续地分取秧箱内秧苗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 机架和支承板 起支承作用,由人力牵引在田面滑行。支承板下有拖板,为避免滑行时向两侧拥泥,板底呈波浪形。支承板上装有方向操纵杆,便于操作人员按株距要求操纵行进;板上装深浅调节器,限制分插机构的下插位置以控制插秧深度;机架用管材焊接而成,重量轻,不易下陷。 人力水稻插秧机具有结构简单、操纵方便等优点。适合于田块小而分散,以及山区的个体农户使用。一般由2人轮换操作,一人在田里插秧,一人在田边装秧。每天可插秧3~5亩,比手工插秧提高效率1倍左右。但劳动强度较大。其栽插质量取决于操作技术水平和秧苗的物理性状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