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人中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人中画清初啸花轩写刻本《人中画》收五篇话本小说: 一、《风流配》: 叙成都秀才司马玄成全举人吕柯功名婚姻,因而得吕的帮助,先后与礼部侍郎华岳女峰莲以及尹女荇烟结成美满婚姻。 二、《自作孽》: 叙明祁门廪生黄舆,品性端方,为童生汪费作保结,认师生,又助以资,而汪为人骄而贪,先负黄之义。后夤缘任江西德安县令,因贪赃枉法被勘罢官,气苦而亡。黄舆却获显官推荐,中了进士,任九江分司,在任清廉,以寿终。 三、《终有报》: 叙唐季龙与庄氏女婚姻事,中间串以元公子慕庄女美,赂张姥致意,而元之聘妻慕季龙,也托意张姥。张姥就暗为他们撮合,假元为唐,假元妻为庄女,使他们在河舫相会。后来元公子娶妻,惊即河舫所遇,控张姥,真相方大白。 四、《寒彻骨》: 叙柳春荫为商尚书所赏识,认为义子,孟尚书又把女儿嫁给他,终得点翰林,成全婚姻美事。 五、《狭路逢》: 叙李天造没水遇救,后来和救他儿子的寡妇季氏结成一家的事。 本书在晚明话本中可谓不同凡响,别具一格之作。 首先,它们设想奇特,立意新颖,具有醒世警俗之处。如《狭路逢》以鳏夫嫠妇结合,冲破了传统的封建观念,令人耳目一新。书中李天造的亲家傅星说:“季氏寡居,天造丧偶,无意同居一室。岂可令小女有不合卺之公姑,又岂可令小婿有不同床之父母?”众人以为所说,“又近人情,又合天理”。《终有报》明使唐季龙与庄氏女为彼拆散,而暗却令公子小姐扑空一场,有情人终成眷属,不义人照旧配对,从而谴责了设计贪淫的乡宦富家。它在第一回里把一篇故事的线眼一一伏下,后文交错引出,颇觉有趣。《风流配》主题是择偶取才。虽然局限在做诗作词上,但男女双方及家长都以文才取人,这就突破了一般郎才女貌的小说格局,较之今天仍残存的以财取人,也还有一定教育意义。它固然免不了有王嫱西子、子建潘安及状元探花、笙箫鼓乐等俗套,但在当时大量平庸之作中却显露出新意来。 其次,文笔清俊酣畅,情节曲折多变,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如《风流配》中“游戏一场”的喜剧安排,颇能引人不忍释卷而一气读完。它与明末清初酌元亭主人著的话本集《照世杯》 中的第一篇《七松园弄假成真》有点相仿,成都秀才司马玄象苏州秀士阮江兰不愿以 “寻常脂粉”为偶一样,他决意乘会试之机入京访寻燕赵佳人。但司马玄不似阮生在扬州青楼找到 “从一而死”的畹娘那样,他看得花街妓女“如粪土一般,全不动念”,他之追求尹荇烟是从她扇上题诗开始的,是因为爱慕她的“好文才”;他的爱慕华峰莲也因她是才女而非因她是大官的娇女,“才人必定爱才也”。故华峰莲必欲与尹荇烟“较一较才学”,司马玄也要和华府的假新婿“请与一较”,这才铺就了一场具有喜剧性的故事。突出才能,不讲门第,宰相之女与田家女儿结为姊妹,这在以财势为婚姻基础的晚明社会,尚有一丝进步气息。这使我们联想到蒲松龄的《嘉平公子》。这位公子“风仪秀美”,而谕帖竟把“椒”讹为“菽”,“姜”讹为“江”,“可恨”讹为“可浪”,连私奔他的二八丽人也忿而书曰:“何事 ‘可浪’? ‘花菽生江’。有婿如此,不如为娼!”足窥明末清初小说并非都以貌取人。本书作者即摈斥虚有其表的美女美男,而以才识择偶,如作者借尹荇烟的嘴说的“才人难得”,这就赋予了作品以某种积极意义。当然,“每日只是烧香看书,作诗写字”的山村中的“田家女儿”,不过是“女中才子”的化身,巧联二美的 “风流配”也只是作者的有意撮合,这些都是现实社会生活里不大可能有的事物。所以这位田家女儿才会视村野为鄙陋,李老爷也说什么 “异日定有高人来访求,若误嫁了村夫俗子,便令山川秀气无灵了”。她自己作诗感叹“越溪不作春风遇,还是苎萝村女儿”,被华小姐冒名娶走时产生过“恐摽梅有咏,失身村野”之虑,这些都是作者强加给她的。她住宅幽雅,轩子珍藏经书子史、古玩之物,也不过把仕绅官宦的居处搬到红菟村而已,全属子虚乌有的东西。这篇话本共四回(其他二回、三回、四回不等)。除了总题,每回以偶句作回目,与宋元话本、明拟话本中的《三言》不同,和《二拍》的以俪语作篇目相近,反映了白话短篇小说受到长篇小说的影响。又如《寒彻骨》后叙商春荫高中,奏明天子,意料下文必谢恩完烟了。谁知孟学士去世,其女哭父双目失明,而身为翰林的商春荫竟不嫌其为“废人”,谓:“孟老伯识我于困穷之日,何等心眼?他令爱若非有待于我,此时已为侯门之妇久矣! 岂至丧明无偶。况孟老伯虽逝,而高风如山斗。孟小姐虽瞽于目,未瞽于心,有何害也!”终于辞脱豪门、守约而娶。“绍兴城中闻知此事,都笑说道: ‘商尚书一发老呆了,儿子一个簇簇新的少年翰林,怕没有大官家标致小姐为亲,却去定一个死学士的瞎小姐为妻。’”而孟小姐不过为避豪贵,假称双目失明,则其举不啻一试金石,更见出商诚信守盟。真是柳暗花明,别出心裁。 再次,作者描绘人物,或略作涂抹,便显本色,或两相映照,各现心性,或几经磨练,使其兀立。如《风流配》写秀才司马玄问老儿:“这首诗是谁写的?”“老儿笑嘻嘻答道: ‘桃花也有,杏花也有,莫有栀子。’ 司马玄道:‘我问你扇头。’ 老儿道: ‘兰花方有箭头。’ 司马玄见他耳聋,只得用手指着扇子,大声说道: ‘这字是谁写的?’ 老儿方听见……”这极切卖花老儿的口吻。又如吕翰林代司马玄作伐,来到尹老官家,尹老“慌做一团”,局促不安,“忙又走来,与女儿说知,道: ‘这是那里说起? 吕翰林老爷到我家,却怎生区处?’尹荇烟听了,心下已知是诗扇的来头,因对父亲道:‘吕翰林便吕翰林罢了,你慌些甚么?’尹老官道: ‘你到说得容易,他一个大官府,那个去见他?’尹荇烟道: ‘他来拜你,你就去陪他。’ 尹老官道: ‘陪他还是作揖,还是磕头? 还是坐着,还是站着?’ 尹荇烟道: ‘宾主自然作揖,那有磕头之理!’尹老官道: ‘他是纱帽圆领,我却穿甚么衣服?’尹荇烟道: ‘野人便是野服随身,何必更穿。’ ……尹老官见翰林叫他,方大着胆走到面前,铳头铳脑的唱了一个大喏,道: ‘吕大爷,小人无礼了。’ 就端了一张椅子,放在上面,道: ‘老爷请坐!’ 吕翰林回了一揖,也就坐了。因叫家人放了一张椅子在下面,说道:‘请坐!’尹老官道:‘小人怎敢?’吕才可道: ‘有话说,坐了!’ 尹老官只得屁股尖儿搁在椅边上,一半算坐,一半算站,引得看的人无一个不掩口而笑。”这都是从生活里来,这声息,这细节,都那么亲切自然,足见作者熟悉生活,并在观察、提炼上下过一番功夫,比起那些满口书香气的作品要耐读得多。《自作孽》似《儒林外史》中之一章。小说选择了汪费与黄舆这两个科举取士下具有对比意义的典型:贪酷的与廉正的。书中写小人得志,骄矜负义,贪利钻营,可谓入木三分,极绘声绘影之妙,反映了明末政治腐败的一面。而它的第一回写黄舆的仕途坎坷类似周进、范进,在明清有普遍性。作者用了一种含蓄蕴藉的笔法,无一褒贬而世情毕露,耐人寻味,发人深省,黄舆十八岁进学后,竟吃了三十八年粮才出得学门。“论起来贡也该贡得他着,只是不喜钻谋,任人长短,故后面的往往先贡了去”。“科场走了三五次,又不能中,所望者贡了选个官儿做做,或者还有奉禄之望,连年被人钻去,这年该挨到他学中,再没得说了”。此时已是五十四岁。不料一个老秀才,比他大十四五岁,“再三央亲友与黄舆说情,求他义让。黄舆见他是个前辈,又却不过情面,只得出文书又让与他。”过了一年,“黄舆又该贡着,争奈下首是个财主,百般钻谋,要夺他的学官。”“黄舆没奈何,只得又捱了一年。到五十六岁,直吃了三十八年粮,方才贡出学门。” 又出北监乡试,“乡试过,依然不中,他进京来选官”,“这求监里出文书送到吏部来考选,谁知监里文书还容易出,到了吏部,一个贡生候考,就象大海中一粒芝麻,那里数得他着?上下有人用事,还有些捞摸; 若上下无人,莫说等他头白,便老死京中,也无人管他。黄舆初到吏部候考,还兴致勃勃,动呈子去求他。争奈递呈子的多,一百张也准不得一两张。及自准了,堂发司查,司发吏行,便又丢入大海了。黄舆动了几遍呈子,见毫无用处,把一团高兴都消磨尽了,无可奈何,只得听天由命,将书丢在一边,每日只是东西闲游”。这里写的一个老秀才在科举道路上的盘桓,看来平实而无夸张之辞,却包含着多少辛酸与不平呵! 作者的愤慨与同情都在这实实在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了,平凡而有力量。作者写的这无财无势无背景的士子所走的坎坷道路,在明清时代具有较强的典型意义。至于后半段邂逅贵人,破例到吏部文选司听考,则系浪漫的 “照顾” 了。作者的用心是借以完成“善有功”与 “自作孽” 的设局,但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因而没有什么普遍意义。《寒彻骨》写父亲遭谗被斩,儿子含冤报仇,为历来说部所多载。然此篇商春荫落难时的坚忍不拔的性格,却令人难忘,正所谓“百磨存气骨也”。他会见商尚书含冤而不吐,遇曹先生欲纳他为门生,他辞而不就,花酒诱之犹不迷,银钱收来每勿取,瘟疫临身却无染,在俗子庸人眼里是一介“狂生”——守正不阿、励志练性的读书人。尤其在孟学士相邀的这一回,性格尤为突兀。这孟学士为择婿来到商尚书家,对一班贵公子都不中意。忽见小轩子下一个沉静少年,倚树看书。着家人去请,“商春荫低着头看书,就象不曾听见的一般,竟不答应。家人立了一歇,只得又说一遍。商春荫方回说道: ‘我有事没功夫,你去回了罢!’ 家人道: ‘孟老爷在楼上看见的,怎好回?’ 商春荫发怒道: ‘叫你回,就该去回了!什么不好回?只管在此搅乱,乱人读书之兴。’家人道: ‘孟老爷官尊,又是老爷的好朋友,三相公不去见,恐怕惹他见怪。’ 商春荫听了,一发大怒道: ‘他官尊,关我甚事?我看书要紧,谁耐烦去见他。’一面说,一面就走进轩子去了。”待孟老爷下楼邀见,才不慌不忙施礼相叙。“孟学士因笑问曹先生道: ‘四书中名实亦有不合者。’曹先生道: ‘怎见得不相合?’孟学士道:‘我取曾点舍瑟而对一段,实是一个谦谦君子人,为何反称他做狂士?’曹先生一时答不来。商春荫因答道: ‘见夫子安得不谦退?遇子路与童冠辈,又不得不狂矣! 岂一人有异,贤愚使然耳!’孟学士听了,再三称赞道: ‘名言!名言!’”作者笔墨简练,深得传神之妙。闻其言而得其性,观其行而测其志。其言铮铮,其行坦坦,正如作者借商尚书之口所赞:“贤者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其操守固不越封建之道,却非与世浮沉俯仰之辈,实古来难得可取之人。 《人中画》人中画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尚志堂刊本《人中画》目录书影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尚志堂刊本《人中画》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短篇(拟话本)世情小说集。又名《世途镜》。十六卷十六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顺治年间。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啸花轩刊本;清乾隆十年(1745)植桂堂抄本,三卷,藏大连图书馆;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尚志堂刊本,四卷,藏日本内阁文库。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小说史料丛书”《古本平话小说集》、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明清平话小说选》、1993年江苏古籍出版社“中国话本大系”排印啸花轩刊本,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尚志堂刊本,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排印尚志堂刊本。 风流配 四川解元司马玄赴京会试,题目到手,一挥而就。忽听隔壁号房传来长吁短叹之声,他即出外探寻,见隔壁房里一个举人正拿着卷子,满面愁容。原来此人名叫吕柯,此次若考不中进士,便要失却一门亲事,故越急越慌,文思一时不畅。司马玄问明情由,便将答卷赠与吕柯,自己托病退场。吕柯得中进士,又殿试擢在二甲,于是成了亲事。知恩图报,接司马玄于家中,以礼事之。吕柯之恩师华岳有一妙龄女名峰莲,美貌绝伦,且诗才过人。吕柯即为司马玄作伐求亲,华岳见司马玄一表人才,心中亦喜,许以登榜之后完婚。一日,司马玄在长安街游玩,遇一卖花老翁,见其手执纸扇上有人题诗,取过一看,乃是一女子尹荇烟所书,遂以一锭银子买下,并知此女虽系农家出身,却得宰相李九我教育,号为才女。于是司马玄心生爱慕,请吕柯为其定亲。此事传入华府,华岳甚是气愤。华小姐云不知此女诗词才学如何,若是能对面一试,倒也心死。于是华岳心生一计:令女儿扮作司马玄前去迎亲,将尹荇烟接在城外大宅内。华小姐卸却男装,告以实话,两人吟咏诗词,相互叹服,便结为姊妹,以待司马玄。司马玄从卖花翁处得知尹小姐已被人冒名娶走,心中甚急,然亦无可奈何。此后,司马玄得中进士,又得御笔钦点探花,遂去华府求娶小姐。华岳言因闻司马玄已娶尹氏,故已将女儿另择新婿,并请新婿与司马玄相见。司马玄见新婿诗思敏捷,心中亦服,一想自己本欲得美一双,现却两美皆失,不禁伤心落泪。华岳见状,告以真相,原来新婿即是尹小姐所扮。司马玄遂得娶两位才女,携之同归四川故里。 自作孽 明万历年间,徽州祁门县人黄舆,为人淳朴厚道,十八岁补了廪生,此后功名一直不顺,五十几岁仍是一名秀才。时凡欲参加乡试者,皆须廪生保结,同乡有童生汪费,家境贫寒,出不起钱,故无人愿保。黄舆闻之,保之不收分文。汪费即拜黄舆为师,时时讨教文章之法,复又得些生活资助。是岁乡试,两人同往南京应考,结果黄舆依旧落榜,而汪费得中。于是汪费顿时趾高气昂,对黄舆一片冷淡,毫无师生之谊可言。黄舆亦不与之计较。后黄舆得贡入京师选官。一个贡生要得授官,好比大海里捞针,再加上黄舆不会送礼打点,故此呈书上去,音讯全无。一日,黄舆闲步城南,入一寺中,遇一白发长者,两人坐谈,甚是投机。老者闻知黄舆身世,深为同情,并作安慰。次日清晨,有差役奉吏部文选司周老爷之命前来请黄舆前去考官。见过周文选后,黄舆方知昨日寺中所遇乃当朝元老王相公,故有此举。周文选因是王相公相托,不须考试,即欲授官。黄舆云朝廷立法,不敢破坏,执意要考,周文选肃然改容,深敬重之。试后,周文选对黄舆的文章亦十分佩服,便授他大兴县儒学训导,嘱其继续科考,必能大捷。汪费赴京会试,途中遇水,暂借一村庄小宿,见庄主榻上有份朝报,上云黄舆得选大兴县儒学训导,便满口嘲笑。主人因问其故,汪费乃曰此人亦算我名色先生,然不通世务,迂腐之极云云。不料此庄主乃当朝户科给事中赵崇礼,为此汪费会试虽初被选中,然因赵崇礼言其无德,却被除名。汪费无奈,便去吏部选官,得授江西德安知县。黄舆做了两年教官,后乡试及第,复又会试高中,殿试列在二甲,选了工部主事,此时已六十出头年纪了。汪费在任所为非做歹,鱼肉百姓,激起民怨,终被捕入狱。幸得黄舆为之说情,方得出狱回乡,不久病死。黄舆至老还乡,子孙满堂,成为祁门大族。 狭路逢 湖广辰州府人李天造,三十得子,取名李春荣,爱之甚深。春荣八岁时,母熊氏殁,李天造即将儿子带在身边经商。时芜湖桐油价涨,李天造命家人李贵从湖南押货往贩,自己携子随后雇船赶上。这日父子两人避风来到一个港湾,岸上有座项王庙,父子两人登岸欲烧香谒拜,然因天寒,先于庙旁酒店吃酒暖身。庙中道士见有人上岸,便过来请李天造父子进庙烧香捐资,李天造言吃完即刻过来。李氏父子走出酒店正欲进庙,艄公见天气转好,急催开船。李天造无奈,只得上船赶路。船至江心,忽然江面涌起黑云,风浪大作,将船掀翻。李天造顺水漂下四五十里,正巧为家人李贵所救;儿子李春荣抱着一段桅杆,竟逆流而上,漂至武昌府白杨湾,被渔夫救,寡妇季氏认其为儿子,让他继续学业。李天造至苏州,结识朋友傅星。傅因欠债,女儿被抢去作婢女,自身流落他乡。李天造托傅星去芜湖押解货物,傅星将货发卖,携银逃归湖广故里。傅星之女因不堪忍受债主凌辱,欲投河自尽,正巧为在岸边读书的李春荣相救。傅星寻着女儿,还了银子,择李春荣为婿。李春荣为寻父,李天造为寻子,皆复至项王庙捐资敬拜,项王显灵,使父子团聚。李天造随子归家,与季氏、儿媳相见,傅星有惭色。后李天造与季氏成了夫妇,一家安乐。 终有报 苏州长汀县秀才唐辰,字季龙,学富五车且持己端正。一日与友王鹤出游,偶见一女子艳丽绝伦,不禁赞叹。后来,他于茶楼结识长者庄临,被邀至家,竟然就是刚才所见的美女之家。此女名玉燕,乃庄临之独女。庄临有意招唐辰为婿,王鹤又从中成全,不日行聘。有富家公子元晏,已聘花家小姐,然爱庄小姐貌美,乃求张媒婆设法一会。而花小姐却慕唐辰风流倜傥,亦求张媒婆撮合。张媒婆以话试探庄小姐、唐辰,两人皆严词拒绝。张媒婆见事不成,为贪银子设下一计:对花小姐言唐辰只肯会庄小姐,须冒庄小姐之名,方可相会;对元晏言庄小姐只愿会唐辰,故须冒唐辰之名方得相会。于是张媒婆约下时间,令两人在船中暗室相会,因先后出入,两人皆以为对方是意中之人。欢会之际,两人发现对方腰间皆有肉矻,实为天生一对。张媒婆为诈钱财,将庄小姐赠己之刺绣赠元晏以稳其心。元心生一计:告知王鹤庄小姐对己有意,且已得欢会,今有绣件为证。果然唐辰闻知后即托王鹤前去退亲。不久元晏之父为儿子成亲,娶花小姐。两人洞房之中互见腰间肉矻,乃知己为张媒婆所骗,将之告官。张媒婆将前后事情一一说明,众人方知真相。唐辰知庄小姐无辜,便上门谢罪,仍续旧约,与庄小姐得成夫妻。 寒彻骨 贵州贵阳府青年公子柳春荫,父为当国大臣,被奸党诬害,旨下满门抄斩,幸得老仆刘恩将春荫救出,才免一死。主仆两人流落至杭州,于西湖边租屋居住。绍兴县人商尚书因进京路过杭州,顺便一游西湖,闻春荫读书之声,便邀相见。两人甚为投机。商尚书即认春荫为义子,送之归家读书。商尚书家有四子,对春荫颇怀妒嫉,百般刁难,春荫俱不理会。四子撺掇母亲让春荫去南庄收租,春荫至南庄方知此庄人皆染瘟疫,然春荫至而庄人病即痊愈,人皆称奇。商尚书之同年孟学士有一女貌美才高,欲从商家兄弟中择婿,独中意春荫,春荫以父丧在身婉拒。孟学士令女儿等待。后春荫服丧既满,乡试高中,又至京会试中进士,擢为翰林学士。春荫将父之冤屈奏上一本,皇帝即下旨将春荫之父官复原职,归籍厚葬,归还所有家产。春荫至绍兴,欲娶孟家小姐,方知孟学士已过世,孟小姐又双目失明已久。众皆劝春荫另娶,春荫不违旧约,执意要娶孟小姐。成亲之日,春荫与孟小姐拜堂已毕,掀开小姐方巾,但见双目流盼,并未失明。原来孟小姐为拒他家之聘,故意称盲。春荫直待商尚书去世,守孝三年,方携孟夫人回贵州。后春荫官至尚书,一家书香不绝。 附:女秀才(尚志堂刊本) 四川绵竹县武官闻确,有女年十七,容姿绝代,自幼随父学骑射,又扮男装入学堂读书,得中秀才,学名闻俊卿,竟无人知其为女郎。有两位同窗与俊卿最友善,一名杜子中,一名魏撰之,皆才学出群。俊卿有意于两人中选嫁一人,未能决。俊卿家与学堂颇近,一日俊卿登楼,遥见学中树上有乌鸦聒噪,便取箭开弓射落之,心中藉此一卜:谁先拾得我箭,即为我夫君。箭为杜子中拾得,然家中有事速归,将箭交与魏撰之。俊卿赶至学堂,见撰之持箭,心事即定,称家中有姐甚美,撰之可求。未几,闻确遭奸人诬害下狱,此时子中、撰之已在京师得中进士,俊卿即往京师寻友救父。途中宿店,店主之甥女景小姐定要嫁与俊卿,俊卿苦拒不成,只得应允,意欲为子中定亲。俊卿至京,撰之已归乡,惟子中在,两人宿于一馆,子中识破俊卿女身,遂欲求欢,俊卿告以箭卜之事,子中说明真相,俊卿即以身相许。子中为闻确辨明冤情,乃携俊卿归里。撰之闻知,大为吃惊且无限失落。俊卿告以景小姐甚美,与之同往求娶。景小姐见俊卿乃是女身,无奈之余亦喜撰之,遂结连理。 人中画短篇小说集。清佚名撰。十六卷。此书包括五个短篇小说:《风流配》、《自作孽》、《狭路逢》、《终有报》、《寒彻骨》。所写均为明代故事。据《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有乾隆十年(1745)植桂楼刊三卷本,又有日本内阁文库藏乾隆四十五年泉州尚志堂刊四卷本。其实,两本均为翻刻不全本。有顺治间啸花轩刊本。扉页右上角有“留人眼”三字,疑为该书原名。路工《访书见闻录》可资参考。 人中画十六卷。不题撰人,书成于清初。白话短篇小说集。按此书各种刊本卷、回数不同,所标题目也有差异,殆由书商翻刻所为。各刊本故事内容交叉相同,亦有不同缺失。较全的啸花轩刊本十六卷十六回,有五篇故事,分别为:《风流配》,叙成都秀才司马玄入京会试,以才名获娶华峰莲、尹荇烟二女事;《自作孽》,叙汪费对恩师忘恩负义,后恶迹败露尚赖官居高位的恩师从轻发落事;《狭路逢》,叙商人李天造父子几番落水、离别又团圆、财去财又来事;《终有报》,叙秀才唐季龙恋慕庄玉燕,富家子元晏亦垂涎庄小姐美色,元晏未婚妻花素英又私慕唐秀龙,媒婆暗中使二人各假代唐庄幽会,后才发现元、花二人骗的是自家人,而唐季龙与庄玉燕终成美眷;《寒彻骨》,叙柳春荫为父辨冤、并得娶才貌双全的孟小姐事。别刊本另有《女秀才》一篇,出《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每篇故事的三字标题下又缀以回目,回目题作偶句。所演多为才子佳人故事,寓劝善惩恶之意。故事构思奇幻,充满巧合误会,波折多起,结局归于团圆。该书有啸花轩刊本,十六卷十六回。乾隆十年(1745)植桂楼刊三卷本,大连图书馆藏有抄本。乾隆四十五年(1780)泉州尚志堂刊本四卷,藏日本内阁文库。1993年,江苏古籍出版社《中国话本大系》(第三辑)出版《云仙笑》、《载花船》、《珍珠舶》、《人中画》合刊本,其中《人中画》以啸花轩本为底本,赵伯陶校点。 《人中画》ren zhong huaPortraits of Society→艾纳居士 (Aina Jushi)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