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观古代战争中,胜利者为了炫耀武功,把敌人的尸首收集起来,堆积封土成高冢,称之为“京观”。《左传·宣公十二年》:“潘党曰:‘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 臣闻克敌,必示子孙又无忘武功。’”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喪葬部 > 墳墓 > 京觀 京觀 jīngguàn 省稱“京”,亦稱“京丘”。古代戰争中獲勝者聚集敵方尸首,封土而築成之高大墳墓。意在炫耀武功。《左傳·宣公十二年》:“君盍築武軍,而收晉尸以爲京觀?”杜預注:“積尸封土其上,謂之京觀。”《吕氏春秋·禁塞》:“故暴骸骨無量數,爲京丘若山陵。”高誘注:“戰鬭殺人,合土築之,以爲京觀,故謂之京丘。若山陵高大也。”又《不廣》:“齊攻廪丘,趙使孔青將死士而救之,與齊人戰,大敗之,齊將死。得車二千,得尸三萬,以爲二京。”《淮南子·覽冥訓》:“大衝車,高重京。”高誘注:“古者伐不敬,取其鯨鯢,收其骸尸,聚土而瘗之以爲京觀,故曰:高重壘京觀也。”《後漢書·皇甫嵩傳》:“首獲十餘萬人,築京觀於城南。”明·徐渭《上督府公生日詩》:“鯨鯢久已封京觀,翡翠行看出越裳。” 京观jīng guàn古代战争,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成高冢,叫京观。《左传·宣公十二年》:“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 京观见“武军”条。 京观见“武军”。 京观收埋敌尸以显示武功的一种形式。《左传》宣公十二年载潘党谓楚武王曰:“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杜预注:“积尸封土其上,谓之京观。”《汉书·翟方进传》:“盖闻古者伐不敬,取其鲸鲵,筑武军,封以为大戳。于是乎有京观,以惩淫慝。”颜师古注:“京,高丘也;观,谓如阙形也。”《翟方进传》叙王莽攻破翟义后,夷其三族,筑为武军,方6丈,高6尺,建表木高丈6尺,书曰:“反虏逆贼䲔鲵在所。”据此,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认为:“此王莽、刘歆之‘武军’、‘京观’,或与春秋时制相近。以此观之,武军、京观盖是一事,收晋尸而封土,即谓之武军;建表木而书之,即谓京观。”京观又称“京丘”或单称为“京”,详见《吕氏春秋·不广篇》及《淮南子·览冥训》。参看“武军”。 京观胜利者为了炫耀战功,将敌人尸首堆集在一起封土而成的高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