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京兆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京兆府

唐开元元年(713)以雍州改置。领长安、万年、蓝田、昭应、渭南、富平、美原、华原、同官、咸阳、高陵、三原、兴平、泾阳、云阳、醴泉、鄠、奉天、好畤、武功20县。治所在长安城光德坊,故址在今西安城西南1.5公里白庙村。五代梁开平元年(907)改名大安府,领县略有变化。后唐同光元年(923)复名京兆府。历宋、金,到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为安西府。

京兆府

京兆府

唐代设置的行政区。因其在京师周围故名京兆府。《旧唐书·地理志一》:“京兆府:隋京兆郡,领大兴、长安、新丰、渭南、郑、华阴、蓝田、鄠、盩(zhou)厔(zhi)、始平、武功、上宜、醴(li)泉、泾阳、云阳、三原、宜君、同官、华原、富平、万年、高陵22县。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为雍州。改大兴为万年,万年为栎阳,分栎阳置平陵,以渭南县属华州,分醴泉置温秀县,分云阳置石门县。二年,分万年置芷阳县,分蓝田置白鹿县,分泾阳、始平置咸阳县,分高陵置鹿苑县,改平陵为栗邑县,分醴泉置好畴县,分盩厔置终南县。三年,改白鹿为宁人县,分蓝田置玉山县,分始平置醴泉县。仍分武功、好畤、盩厔、扶风四县置稷(ji)州,分温秀、石门2县置泉州。四年,改三原为池阳。五年,复以华州之渭南来属。六年,改池阳为华池县。七年,废芷阳入万年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鹿苑入高陵县,废宁人、玉山入蓝田县,改云阳为池阳县,改华池为三原县。废稷州,以武功、好畤、盩厔三县来属。八年,废栗邑入栎阳县,废终南入盩厔县,废云阳入池阳县。仍改池阳为云阳县。废上宜人岐州之岐阳县。十七年,罢宜州,以华原、同官2县来属。二十年,又置宜君县。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废宜君县。乾封元年(公元666年)置明堂、乾封2县。咸亨元年(公元670年)置美原县。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置奉天县。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雍州为京兆郡,其年复旧。二年,分始平、武功、奉天、盩厔、好畤等县置稷州;云阳、泾阳、醴泉、三原、富平、美原等县置宜州。大足元年(公元701年)罢,以鸿、宜、鼎、稷4州依旧为县,以始平等17县还隶雍州。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废乾封、明堂2县。景龙三年(公元709年)以邠州之永寿、商州之安业2县来属。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复以永寿属邠州,安业隶商州。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改雍州为京兆府,复隋旧名。四年,改同州蒲城县为奉先县,仍隶京兆府。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以京师为西京。七载,置贞符县。十一年废。旧领县18,户207650,口923320。天宝领县23,户362921,口1967188。”

☚ 京兆郡   京兆府路 ☛

京兆府

官署名。❶汉代称京兆尹办公处为京兆府。

❷唐代关内道所辖诸府之一,辖万年等二十三县,为京畿地区行政机构。玄宗开元元年(713)改雍州置,长官为牧,多由亲王为之;实际长官为尹,通判府事;设少尹二人,佐理府事,岁终更次上计;下设司录参军及司功、司仓、司户等属官。


京兆府

唐开元元年(713年)改雍州置,治所在长安、万年二县(今陕西西安市)。五代梁更名大安府。后唐复为京兆府。元至元十六年 (1279年) 改为安西路。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