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拉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 ![]() 拉萨亦作“喇萨”、“拉撒”。藏语音译,意为“圣地”、“佛地”。在西藏中部,拉萨河中游。西藏自治区首府。辖七个县(1984年6月)。唐代称“逻些”或“逻娑”,为吐蕃都城。因全年无雾, 日照充足, 故又称“日光城”。城内名胜古迹颇多,如大昭寺、小昭寺、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哲蚌寺、色拉寺等。为全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民主改革前,西藏地方政府设此, 达赖喇嘛常年居住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解放后,经过建设,城市面积有所扩大,辖林周等十一县,建有电力、水泥、皮革、汽车修配、织毯等几十种工业。川藏、青藏、拉亚(东)、拉泽(当)等公路均交会于此。城内建有劳动人民文化宫、西藏革命展览馆、邮电大楼、藏医院大楼、拉萨饭店、西藏体育馆等。西藏大学等高等院校和一批中学也在兴办和扩大。 拉萨 250 拉萨历史文化名城。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西藏首府。已有1300多年历史。前7世纪时,藏族发展成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当时拉萨称卧马塘。后来松赞干布统一后,选定卧马塘作为首府。641年,迎文成公主进藏,兴建城池取名逻娑城,九世纪就出现了拉萨的名称。拉萨为圣地、神地之意。是西藏的政治、宗教、经济、文化中心,又是佛教活动圣地。野生动物、鸟类、鱼类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也很丰富,并有地热田开发。民族手工业发达。名胜古迹繁多,布达拉宫是著名古代建筑之一。还有哲蚌寺、甘丹寺、大昭寺、罗布林卡、唐蕃会盟碑等。 ☚ 大理 西安 ☛ 拉萨 拉萨古时名城。今为西藏拉萨市。唐贞观七年(633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迁都于此,在布达拉山修建宫室、药王山修筑堡垒。贞观十四年 (641年),唐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进藏后建议用白山羊背土,填湖造寺,建起大昭寺,称逻些 (藏语 “惹萨”音变,“惹萨”原意为白山羊背土)。后以逻些称此城,又改为拉萨,相沿至今,或作喇萨。大昭寺建成后,又在其四周修造馆舍,供朝拜者居宿,“八角街”渐形成 ( “八角”系藏语“八古”音译,原意为寺庙四周)。后吐蕃内乱。都城他迁,拉萨城衰落。明永乐七年 (1409年),黄教始祖宗喀巴到达拉萨,进行宗教改革,陆续建成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等,使僧人大增。明崇祯十年 (1637年),五世达赖统一全藏,重修布达拉宫,以其作为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后七世达赖在布达拉宫以西修建罗布林卡,八世达赖又进一步扩建,并以其作为夏宫。此后拉萨日渐繁荣,国内各地及邻国商人经长途跋涉来此经营,使其成为具有国际性的商业市场。明清以来所建寺庙今大部分犹存。 ☚ 尼雅 西宁 ☛ 拉萨 拉萨Lasa古称罗些、罗娑、喇萨。均系藏语“圣地”、“仙境”的音译。西藏自治区首府,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交通中心,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西藏自治区中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全市辖城关区和周围7个县。总面积29 052平方公里,其中市规划区面积554平方公里,建成区32平方公里。1988年底市区人口12.1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0.82万人。拉萨是一座具有1350多年历史的古城。秦时属古羌,汉至唐、宋为叶藩之地。自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各个部落,就在拉萨建都,向为西藏地方政治和宗教中心。1951年和平解放后开始建设。1959年民主改革后经济和文化有迅速发展。1960年设市。拉萨市资源丰富。在拉萨河谷平原及山区有成群的珍贵的野生动物,主要有野牦牛、野驴、藏羚羊、獐、猞猁、马鹿、黑颈鹤、天鹅、藏雪鸡、藏马鸡等,还有供药用的麝香、牛黄、羚羊角等珍贵药材。市内已探明的矿藏有铜锌、铁、金、石膏、大理石等。还有被列为国家重点开发试验的羊八井地热田。农产品有小麦、青稞、油菜等。拉萨工业是在近几十年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目前已初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一定规模的工业体系。1988年全市共有中小型企业78个,工业总产值达2 008万元。主要工业门类有水泥、电力、皮革、啤酒、毛织、工艺品、宗教用品等。著名的产品有氆氇、地毯、挂毯、民族服装、藏香等。拉萨是通往内地的重要交通枢纽,目前已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航空线路网,著名的公路线有青藏、川藏、中尼等。拉萨城市建设有较大发展。20多年来共建城市道路59.6公里,沥青路面51.3公里,改造旧城区巷道路面4.2万平方米,铺设下水管道42.45公里。1988年市区绿化面积达595公顷,绿化覆盖率18.5%。先后落成的文化建筑有拉萨劳动人民文化宫、电影院、拉萨剧院、西藏体育馆等。高等学校有西藏大学、民族学院等。拉萨是著名的旅游城市。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秀丽,风土人情奇特,名胜古迹众多。著名的有世界四大宫堡之一的布达拉宫;西藏最大的黄教寺庙哲蚌寺;我国黄教六大寺之一的甘丹寺;拉萨三大寺之一的色拉寺;市内最大的喇嘛寺大昭寺以及体现藏式园林特色的罗布琳卡等。 ☚ 东川 日喀则 ☛ 拉萨 拉萨藏语意为“圣地”。西藏自治区首府,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北岸,是已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但在建国前,拉萨的街道狭窄,房屋破旧,经济十分落后。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开始新的建设。1959年民主改革后,更迅速发展。1961年设市。现在建有煤炭、电力、机械、纺织、化工、轻工等工业,拥有西藏师范学院等高等学府多所,新建各类建筑物面积相当于旧市区的数十倍,古城面貌焕然一新。拉萨因全年日照充足,阴雨日和雾日都很少,经常晴空无云,阳光明媚,故有“日光城”之称。市区有布达拉宫、人民公园 (罗布林卡)、大昭寺、唐蕃会盟碑以及新建的劳动人民文化宫、西藏革命展览馆等名胜。郊区有哲蚌、色拉等古寺。高原山水风光,藏汉合一建筑,可谓风格独具,特别诱人。 ☚ 欧加登 拉巴特 ☛ 拉萨 拉萨中国重要历史文化名城,西藏自治区首府。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拉萨河中游北岸,拉萨河谷平原。古城历史悠久。秦代属古羌,汉、唐至宋为吐蕃之地。建城已有1300年。641年,唐文成公主入藏,647年建成 “惹萨珠襄” (即大昭寺),并在四周扩大建筑。15世纪以后,一直为西藏政治、宗教、经济、文化中心。1960年设市,建有电力、水泥、皮革、织毯等工业。市内有劳动人民文化宫,建有西藏大学等高等学校。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其中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罗布林卡、龙王潭等构成拉萨八景,驰名中外。 ☚ 延安 日喀则 ☛ 拉萨 拉萨中国重要历史文化名城,西藏自治区首府。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拉萨河中游北岸,拉萨河谷平原。古城历史悠久。秦代属古羌,汉、唐至宋为吐蕃之地。建城已有1300年。641年,唐文成公主人藏,647年建成 “惹萨珠襄” (即大昭寺),并在四周扩大建筑。15世纪以后,一直为西藏政治、宗教、经济、文化中心。1960年设市,建有电力、水泥、皮革、织毯等工业。市内有劳动人民文化宫,建有西藏大学等高等学校。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其中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罗布林卡、龙王潭等构成拉萨八景,驰名中外。 ☚ 延安 日喀则 ☛ 拉萨地名。亦作喇萨、拉撒。藏语音译,意为“圣地”、“佛地”。位于西藏中部,拉萨河中游。西藏自治区首府。古称逻些或罗娑,意为“山羊地”,为吐蕃都城。唐文成公主入藏,奉释迦佛像至此,遂改今名。因全年日照充足,又称“日光城”。城内外有大、小昭寺,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哲蚌寺、色拉寺,药王山,唐蕃会盟碑等名胜古迹,为全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民主改革前,西藏地方政府设此,达赖喇嘛常年居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历史上历经动乱,最著者有清康熙五十六年(1713)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的入扰,乾隆十五年(1750)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之乱,光绪三十年(1904)英国侵略军包围布达拉宫,逼签“拉萨条约”等。内乱外患及封建农奴制统治,影响城市建设,直至西藏和平解放前,城内建筑,除布达拉宫及若干大寺外,仅有八角街一条主要街道及城周古老碉房,现市区扩大,由原辖7个县增至11个县。经济发展,有水电站、火电厂及水泥农机、面粉、印刷等厂,大、中、小学、医院、邮电、新闻、出版等大楼。川藏、青藏、拉亚(东)、拉泽(当)等公路交会于此,还建有可供巨型飞机起落的机场,城市面貌日益现代化。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