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产后痉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产后痉病

亦名产后痉。《证治准绳·女科》:“陈临川云:凡产后口噤,腰背强直,角弓反张,皆名曰痉。”因其发病原因不同,有产后痉风、产后病痉、产后惊风、蓐风等。详各条。

产后痉病

产后痉病

指产后突然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不开,角弓反张的病证。又称产后发痉。多因产后阴血大亏,复为风邪所袭,引动肝风;或产后汗出过多,亡血伤津,筋脉失养而致。辨证论治:
❶阴血亏虚者,产后骤然发痉,头项强直,牙关紧闭,四肢抽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红无苔,脉虚细。用大定风珠(白芍、阿胶、生龟板、干地黄、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别甲、甘草、鸡子黄)加天麻、钩藤、石菖蒲煎汤频频饮服,以滋阴养血,柔肝熄风。
❷感染邪毒者,产后头项强痛,发热恶寒,牙关紧闭,口角搐动,面呈苦笑,继而项背强直,角弓反张,舌正常,苔薄白,脉浮而弦。以摄风散(蜈蚣、钩藤、朱砂、蝎尾、麝香、僵蚕、竹沥汁)加桑寄生、白芍解毒镇痉,理血祛风。本病为产后危证之一,若出现无力抽搐,汗出如珠,目睛上视等危象时,急用补中益气汤倍人参加干姜、附子煎汤频频饮服,同时采取中西医结合进行抢救。针灸治疗:取大椎、百会、风府、承山、阳陵泉、曲池、合谷等穴轮换针刺,平补平泻。调护:
❶对急产、滞产或产道有污染和损伤,尤其是伤口未经及时处理,超过12小时者可预防性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增强被动免疫,防止产后痉病发生。
❷已发生者应加强护理,减少刺激(声、光等),一切治疗操作应尽量轻柔,相对集中,避免时时扰动。
❸注意口腔清洁,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时吸出口、鼻、咽腔的分泌物。
❹定时翻身擦背,以防褥疮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 产后血晕   产后腹痛 ☛

产后痉病puerperal convulsion

中兽医病名。母畜多因产后阴虚血伤,肝风内动,引起项背强直,牙关紧闭的一种病症。常见于牛。母畜产后一个月内,骤然发作,病畜倒地昏迷,头项强直,四肢抽搐,牙关紧闭,或不时呈现弓角反张,口色淡白,脉浮大而虚。治宜滋阴养血,熄风定痉,方用大定风珠加减。针灸山根、角根穴。

产后痉病

产后痉病

产后发生以全身性拘挛、抽搐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称为“产后痉病”。本病多发于育龄妇女,尤以产育过多及哺乳期消化力弱之妇女为多见。不仅有寒凉季节多发的特点,而且还具有一定程度的地区性。如内蒙古东部地区较多见。本病发病机理,系产后或月经期失于调护(如受寒冒风),长期缺乏营养(因久用轻性、糙涩性营养差之饮食所致),大量失血,消化不良,或长期吐泻等因,引起赫依反常而致生本病。主要表现全身性僵滞,俯仰伸屈不利,角弓反张,肌筋拘挛,四肢抽搐,拇指反张,另四指蜷屈贴掌,亦有极个别手指全张者。发病时,伴见皮肤、肌筋、颜面口角抽动,牙关紧闭,周身发冷,出冷汗,心悸。舌红面干糙,偶着白苔。脉虚而促。尿多为浅蓝色,随病而变色,散发油焦糊味。
对本病治宜补七素、调赫依、活血舒筋。药用九味苍耳子散(苍耳子10g,杜仲、赤瓟子、木瓜、大黄根、肉豆蔻各7.5g,当归25g,木耳200g,乳香15g)随症每日服2~3次,每次5g,白酒为引送服,又每晚服定量的十三味大鹏金翅丸、三味天仙散,在临睡前以木耳15g~30g黄酒煎熬取汁送服,对治疗大有裨益。饮食起居方面,选用具抑赫依性能之食物,尤以饮鸭嘴鱼汤为佳; 疗养环境宜温暖。

☚ 缺乳   妇血症 ☛
0002197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4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