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产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产伤

产伤chanshang

指胎儿在出生时,由于产钳、胎位不正、头盆不称等因素造成肌肉、皮肤、骨骼及周围神经的损伤。较常见的产伤有以下几种:
❶头颅血肿:这种产伤在新生儿产伤中最多见。血肿大者可引起贫血,并致高胆红素血症。
❷锁骨骨折:也是产伤骨折中较常见的一种,一般分为完全性骨折和不完全性骨折。前者患侧肩部因骨折而移位;后者不影响上肢活动,症状不明显,但易被忽视,应注意加强保健措施。
❸周围神经损伤:主要包括臂丛神经损伤,膈神经、面神经麻痹及脊髓损伤。上述各种新生儿产伤都对新生儿的生命及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 胎儿听觉眨眼反射(APR)   新生儿缺氧症 ☛

产伤birth injury

胎儿在分娩过程中所受到机械性损伤叫产伤。主要由于分娩时过度用力牵拉、产钳助产、负压吸引助产及异常胎位处理不当等而引起。产伤情况亦较复杂:发生在头颅可有血肿、骨折、面神经性瘫痪等;发生在颈部可有颈肌损伤、臂丛麻痹、胸锁乳突肌血肿等;发生在四肢,可有脱臼及骨折等。发生产伤后胎儿可有哭闹、不宁、拒乳、呕吐等症状,客观可有一定的体征;但亦有些不十分明显,故应仔细观察。防治:预防产伤的基本措施是加强产前保健,防止分娩时发生意外;其次为分娩过程中操作轻柔、细心;发生产伤后及时治疗,防止遗留后遗症。

产伤

产伤

产伤是在分娩时,由于胎位不正、头盆不称以及产钳分娩等因素,胎儿经产道时受过度压迫、牵引、引起内脏 (包括颅内)、皮肤、肌肉、骨胳及周围神经的损伤。严重的新生儿颅内出血见另条,本条仅述头颅血肿及其周围神经损伤。
头颅血肿 头颅血肿在新生儿产伤中最多见。分娩时胎儿通过硬产道头颅受挤压,子宫收缩使骨与骨膜间互相磨擦,颅骨骨膜下血管破裂,形成血肿。常见于高年初产妇或用产钳助产所娩出之新生儿。
血肿常于生后数小时开始逐渐明显,于2~3天内迅速增大。多位于一侧或双侧顶骨,偶可位于额骨、枕骨及颞骨。血液积聚于骨和骨膜之间,被较紧密的骨膜所限制,不越过骨缝。头皮色泽正常,触诊柔软有弹性和波动感,压之不凹,圆形,界限分明。一般需3~8周血液逐渐吸收,亦有经3~4月才机化,可遗留坚硬不平的环状突起,易误认为凹陷性骨折,但应注意约有25%的病例实际上伴有颅骨骨折。
血肿大者可引起贫血,并致高胆红素血症(见“高胆红素血症”条,69页)。早期如血肿逐渐增大,局部可加压包扎、冷敷。一般可采用保守治疗,不宜穿刺,以防继发感染。头颅血肿须与先锋头 (头颅水肿) 相鉴别,后者系先露部位头皮下组织间隙积液,生后即出现,发生部位可跨越骨缝,呈梭形,界限不清,质柔软,按之凹陷,2~3天即消退。有时二者可同时存在。
锁骨骨折 是产伤骨折中较常见的一种。由于助产时加压于肩部,强行娩出致锁骨骨折,骨折均为单侧性,可完全性或不完全性。不完全性骨折不影响患侧上肢活动,症状不明显,常被忽略,有症状时患侧上肢不活动,呈假性瘫痪状。完全性骨折,断端常重叠,患侧肩部因骨折而移位,检查可发现锁骨内与中1/3交界处有突起或肿胀,可有磨擦感。诊断赖X光摄片,注意应与产伤所致臂丛神经麻痹和新生儿肱骨急性骨髓炎相鉴别。用外固定治疗,二周后即愈合,预后良好。
周围神经损伤 包括臂丛神经损伤、膈神经、面神经麻痹及脊髓损伤。
臂丛神经损伤 新生儿出生时因臂丛神经损伤可引起上肢完全或部分的弛缓性瘫痪。一般多发生于难产或滞产,臀位产多见,因神经丛受直接压迫或过度牵拉所致。产钳位置过高,或臀牵引者手指压于锁骨上凹而非用力于胸骨骨柄时,也可压迫臂丛。临床分三型:
❶上臂型(Erb型): 属多数,损伤仅限于第五及第六颈神经或其神经根。受累肌肉主要为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部分胸大肌、肱二头肌和旋后肌; 有时尚可累及腕和手指的伸肌。出生后即可出现患肢下垂,上肢呈内收、内旋位置,肘部不能弯曲,前臂旋前。手指功能均存在。肩部由于内收肌及内旋肌的过强作用,易发生挛缩。检查拥抱反射时患肢无动作。
❷前臂型 (Klumpke型):损伤限于第七、八颈神经与第一胸神经,主要是手指屈肌、手部内在肌受累。由于症状不太明显,常于生后多日才被发现。前臂及手指小肌肉瘫痪,手的大、小鱼际肌均萎缩,屈指伸肌力弱,腕部不能随意运动,握持反射消失。伴颈交感神经受损时则同时出现霍纳(Horner)综合征。
❸全臂型: 极少见,臂丛神经从第五颈神经至第一胸神经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不限于某一神经束,因神经多在脊髓膜处断裂故不但肩部受累,同时影响全部上肢肌肉,上肢麻痹。前臂桡侧感觉消失,应注意防止烫伤。以保守疗法为主,生后7~10天开始。上臂型可用夹板使臂部置于外展外旋位。前臂型可将垫料置婴儿掌中。后期采用局部按摩和被动运动等疗法,可使麻痹肌肉松弛,防止关节挛缩。也可采用维生素B类药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一般半年内可逐渐恢复; 半年后仍无进步者,可致永久性障碍。较大儿童有肌肉挛缩者,可考虑手术矫正畸形。
膈神经麻痹 臂丛神经损伤可伴膈神经麻痹。患儿出现呼吸急促,表浅、不规则、发绀等。呼吸运动仅限于胸肌和健侧膈肌,吸气时不见患侧腹壁运动。X线透视发现患侧膈肌升高,呼吸时膈肌运动两侧升降相反。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婴儿应患侧卧位,吸氧,防止肺部感染。
面神经瘫痪 绝大多数为周围性面神经损伤,其原因为产时面神经受产钳压挤或臀位产牵引时使一侧面神经受挤压而损伤。临床表现主要为患婴哭时面部仅有单侧运动,患侧不能皱眉,眼不能闭合,鼻唇沟浅,口角歪向健侧,吸乳无力。治疗可采用理疗,维生素B1,维生素B12。应用油膏保护不能闭合的眼睛。一般数周后可逐渐恢复。如神经被撕裂,则恢复较困难。
脊髓损伤 本病较少见。大多由于臀位产强力牵引时脊柱过度伸张,也可由头位产或倒转术时颈椎过度弯曲所致,无论直拉或偏转侧向,均可造成出血、水肿,压迫脊髓,甚至脊柱骨折或脱位(助产人员可闻清晰的“卡嗒”声响)。脊柱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延伸性,但脊髓硬膜及脊髓则缺乏弹性,故当脊柱过度伸张时,纵然不发生骨折或脱位,脊髓也可能撕裂。损伤部位以第七颈椎及第一胸椎为多见。患儿出生时可呈休克,或衰弱无力,下肢完全瘫痪,肌肉松弛,受损处以下一切反射和感觉均消失。因膀胱麻痹和扩张而出现尿潴留,胸肌瘫痪,呈腹式呼吸,腹部向两侧膨胀,扪诊柔软。由于呼吸受阻可出现肺不张。无脊髓撕裂者,脊髓压迫体征可随水肿的消退和血液吸收,而逐渐消失。损伤严重者则数周或数月后松弛型瘫痪逐渐转为强直性截瘫,膝反射亢进,尿液潴留伴滴沥。有上述表现并询得异常分娩史者宜考虑此诊断。脊柱X线检查或有异常发现,早期腰椎穿刺得血性脑脊液,所含蛋白质增高。鉴别诊断需考虑休克、窒息、颅内出血、肌松弛综合征等。处理首先以预防并发症为主,需加强护理,防止褥疮及尿路和呼吸道等感染。

☚ 新生儿硬脑膜下血肿   新生儿硬肿症 ☛

产伤

产伤

新生儿分娩过程中,由于产道压力、强力牵引或接产手法不当,发生各种损伤,称产伤。
骨折和脱位 常见有:
(1)颅骨凹陷骨折: 新生儿骨质较软,有弹性,颅骨被挤压时可引起乒乓球型凹陷骨折,大都发生于颞顶部,一般不需任何治疗,日后逐渐复原。若于额部或顶部,且凹陷较深者(超过1cm以上),应手术复位,以免发生癫痫等后遗症。
(2) 鼻中隔三角软骨脱位: 常因母体耻骨联合、骶骨岬或会阴的压力所致。检查鼻根部可以诊断。生后2~3天给以复位固定。
(3) 锁骨骨折: 常于娩出肩部时发生。多为锁骨中段青枝骨折。初期不易发现,待至第二周有骨痂形成始被发现。如系完全性骨折,则局部可见肿胀和畸形。患侧上肢不肯活动,被动活动时哭吵。一般不需整复和固定,可在10~14天内愈合,即使有严重的成角畸形或重叠,仍能自行塑形纠正,不致影响功能。
(4) 骨骺分离: 以臀位产较多见,由于强力牵拉或旋转所致,常发生于股骨近端骨骺。关节肿胀,移动患肢时哭吵,肢体稍显短缩。由于股骨近端和肱骨近、远端骨骺的骨化中心于出生时尚未出现,早期X线摄片阴性,较难诊断。损伤1~2周后,骨骺出现致密的钙化阴影,才能作出诊断。肱骨近端骨骺分离需与臂丛损伤鉴别,二者亦可同时并存。股骨近端骨骺分离需与先天性髋脱位鉴别。治疗应对患肢先行短暂的轻度牵引,有显著移位者复位,复位后用胶布或夹板固定三周。无后遗畸形。
(5) 长骨干骨折: 因难产和骨质有病理改变时遭受轻度外力所致。最多见的是肱骨和股骨。患侧肢体活动障碍,局部肿胀压痛。肱骨骨折多发生于骨干中段,横断,有移位。治疗可于病儿腋下置一棉垫,肘关节处于直角位,用绷带缠于躯干上,两周后可愈合。股骨骨折多为中段斜形骨折,可用小夹板固定或用悬垂牵引。
周围神经损伤 常见有:
(1)臂丛神经损伤: 多与臀位分娩时助产手法不当有关,可引起轻度至重度、部分或完全性臂丛神经根撕裂。根据损伤范围,可有几种类型:
❶上臂型:又称Erb瘫痪,最多见。损伤部位主要于第5、6颈神经根交接处。表现为患肢垂于身侧,上臂内旋、内收、前臂旋前、可累及腕和指的伸肌群。
❷前臂型:又称Klumpke瘫痪,极少见。主要为第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根损伤,引起手部内在肌和腕部屈肌功能障碍。因交感神经纤维同时受累,偶有上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陷没等颈交感神经麻痹症侯群(Horner)征象。
❸全臂型: 较罕见。臂丛的所有神经均受损伤。上肢呈完全性松弛,前臂挠侧感觉消失。初期可用制动保守治疗,促其自愈,预防肌肉和关节挛缩。固定上肢于胸部,防止肩部外展,其他关节应行物理治疗。四周后使肩部外展和外旋,至8周时外展90度。多数病例可部分或全部恢复。上臂型的预后优于前臂型,如6个月内不恢复,可作肌电图、肌动图等检查,必要时可行神经松解术和神经移植术。
(2) 面神经瘫痪: 由于产道狭窄或产钳挤压所致。出现患侧面瘫,鼻唇沟消失,哭时口角歪斜。经针灸、理疗和对症处理多能恢复。如肌电描记法和神经电流描记法,出现神经变性,可行神经松解术和移植术。
实质脏器破裂 常发生于肝、肾上腺、脾和肾。肝破裂每因前肩娩出时右肋缘经过母体耻骨联合时致伤,脏器破裂可有两种表现。
❶引起腹腔内出血:症状有休克、腹胀,严重贫血,血小板渐进性减少,凝血机制障碍。腹腔穿刺有血,阴囊肿胀时亦可经穿刺证实。
❷包膜下或腹膜后血肿伴延迟出血:症状可扪及腹部肿块,血红蛋白下降,常无明显休克。肝包膜下出血可有肝脏肿大,肝区压痛症状,可行肝区B型超声检查助诊。肾损伤时有血尿,可行静脉肾盂造影或下腔静脉造影,协助诊断。血肿增大至一定程度可破裂至腹腔,出现腹腔内出血症状。
治疗应于抗休克后即行剖腹手术。脾破裂行脾修补术。无法修补时则行脾部分或全切除。肝破裂可行缝合术。单侧肾上腺破裂可能时缝合包膜止血,也可切除。肾损伤主要保守治疗,严重者作肾切除术。
头颅损伤 常见有:
(1) 头皮血肿: 发生于产钳助产后,也常见于正常分娩,因子宫收缩时宫颈压迫头颅,使骨膜下出血。生后或数天内发现一侧或双侧顶骨部有逐渐增大的囊性肿块,其范围不超过骨缝界限。血肿于数周至数月后能完全吸收,不需治疗,穿刺有引起感染的危险。
(2) 颅内出血: 因产钳术、胎头吸引、分娩过速、头盆不称等原因,头颅被挤压,导致颅内血管破裂而出血。可发生于硬膜外、硬膜下、脑内或脑室。病儿有躁动、高声尖叫、呕吐、呼吸不规则,阵发性或强直性痉挛等症状。前囟紧张,眼球震颤,拥抱反射减弱,严重者肌肉瘫痪,反射消失,甚至昏迷。治疗原则为防止继续出血,应用镇静剂和止血药,降低颅内压,纠正酸中毒,预防肺部感染和支持疗法。
(3) 硬脑膜下血肿: 80~90%病例为双侧性,因而缺乏局限性神经症状,可疑者需作诊断性穿刺。证实后,反复经前囟作硬膜下穿刺抽液数周,半数能恢复正常,少数以后需切除硬膜和 (或) 施行硬膜下~胸腔,或硬膜下~腹腔转流术,可留有程度不等的伤残,如轻偏瘫和精神迟钝等。

☚ 破伤风   小儿肿瘤 ☛

产伤

birth injury

产伤chǎn shāng

birth trauma; birthinjury

产伤

产伤birth wound

新生儿在通过产道时所受的损伤。多数由于难产或医疗器械操作不当引起。轻重程度不同,可能是轻度的皮肤损伤,也可能是内出血。有些新生儿会留下终身脑损伤,造成智力发展迟缓或行为发展方面的问题。如童年阅读能力落后、口头概括能力差、知觉技能和与人交往能力等方面的障碍以及其他神经和心理方面的问题。研究表明,产伤对一小部分儿童有终身性的损害,如身体发育异常、智力低常。大多数儿童虽经受过生产损伤,但他们在学校和家庭里情况还好,同其他同龄儿童一样,成绩并不差,也没有言语和情绪方面的问题,故出生后生活环境更为重要。

☚ 布鲁纳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超常儿童 ☛
0000450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39:22